如果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时候,有一台现代家用电脑,会有多大帮助?

可以很确定,如果有一台现代家用电脑用在当年研制原子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绝对能够提前不少时间研制成功。1964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试爆,而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在1950年邓稼先回国后开始起步,1956年第一次被列在十二年科学技术发现计划,1960年毛主席发出准备动用8年时间造出原子弹的号召,前后历经了14年时间。我们经常听到的消息就是,我国原子弹是研究人员用计算尺和算盘一点点把原子弹算出来的,那么这个消息是否真实呢?

如果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时候,有一台现代家用电脑,会有多大帮助?

实际上我国在原子弹研制中确实使用了计算尺和算盘,但是这只参与了其中一部分工作,其中还有一大半的理论基础运算是通过手摇计算机和电子管计算机实现的。我国在1957年就开始对苏联电子计算机进行仿制,1958年成功开发并量产了第一部103型电子管计算机,1959年和1960年,又分别研制成功104型计算机和107型计算机。这几款计算机的水平接近了当时西方先进水平,是我国独立更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成果。

如果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时候,有一台现代家用电脑,会有多大帮助?

▲103型计算机

而这几款计算机当时都参与了我国原子弹的研制,那么它们的能力有多强呢?以104型计算机为例,它每秒钟大概能做一万次的浮点计算,而我们现在的普通家用电脑所使用的I5处理器,它每秒大概能做100亿次浮点计算,而I7就更强了,每秒大概能做500亿次计算。除了计算能力的不同之外,当时的计算机没有显示器,只能通过打孔纸带来获知计算结果,而现代家用计算机除了计算之外,还能够利用各种不同的软件进行3D建模和绘图作业,这无论是对于原子弹的理论研制还是实弹制造都是巨大的帮助。

如果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时候,有一台现代家用电脑,会有多大帮助?

▲华为鲲鹏电脑处理器

如果单从计算能力上看,一台目前的家用计算机几乎可以完全替代当时的纸条式计算机和各种算盘和计算尺,不仅可以省下大量人力,还可以争取更多时间,我国的原子弹研制进度起码可以提高两年以上。但是原子弹除了理论研制之外,还有至关重要的核材料搜集与提纯,而我国由于铀矿资源并不是十分丰富,在这方面也消耗了不少时间,直到1964年1月,武器级的高浓铀235才在兰州研制成功,因此即便核武器理论研制提前了,争取到一些时间和人力物力去进行实弹研制,能够提前的时间也可能最多在一年左右。其实我们能够研制出两弹一星,靠的不是一两件工具,而是无数舍生忘死、默默奉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和技术工人!

如果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时候,有一台现代家用电脑,会有多大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