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男孩上課被女同學母親與外婆毆打,為愛強出頭的家長,引深思

9歲男孩上課被女同學母親與外婆毆打,為愛強出頭的家長,引深思

文丨卿心君悅

每一位家長都會擔憂孩子在學校挨欺負,但挨欺負並不一定等同於校園霸凌,或許僅是孩子間極為正常的打鬧,但卻在家長寵愛情感的加持下,被放大成不可原諒的事情,從而介入其中。殊不知,這種關心、疼愛與保護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弊遠遠大於利。

近日,網上曝出一則曾讓學校與警方都感到震驚的事情——一9歲男孩在上課期間,被同學的家長從三樓教室拖拽到一樓,在過程中還伴隨著扇耳光、擊打頭部的傷害性行為,幸被偶然路過的外教老師發現,才避免了男孩後續可能承受的傷害。

9歲男孩上課被女同學母親與外婆毆打,為愛強出頭的家長,引深思

學校說明

而事情的起因,僅因9歲男孩在課間無意用肘部撞到了一名女同學(事後,男孩母親曾向女孩家長道歉,並積極商討解決措施),而強出頭的家長,正是這名女同學的媽媽與外婆。

9歲男孩上課被女同學母親與外婆毆打,為愛強出頭的家長,引深思

9歲男孩上課被女同學母親與外婆毆打,為愛強出頭的家長,引深思

男孩母親的聊天截圖

這件事發生在今年5月下旬,然而近日當9歲的男孩母親再次接受採訪時,想到那時的場景仍心有餘悸。

事後,在警方的介入處理中,女孩的母親與外婆各被處行政拘留十天並處500元罰金的處罰,女孩的母親與外婆不服提出行政複議,仍被維持原判。如今,女孩的外婆行政拘留已執行完畢,女孩的母親因處孕期,依法不予收拘。

9歲男孩上課被女同學母親與外婆毆打,為愛強出頭的家長,引深思

行政處罰決定書

這個結局是沉重的,但更讓人感到沉重的是,此事發生後,9歲男孩不僅身體受到傷害,心理也因此事受到負面影響,致使不得不暫時中斷學業進行心理輔導,並且在家長的安排下進行了轉學,而女孩家長的行為以及事件的發展同樣也給這位女孩帶來了一定的心理陰影。

如此回看女孩家長的一系列行為,不僅給9歲男孩及家長帶來了一系列的傷害,自身受到處罰的同時也給自己家的孩子帶來了傷害,那麼當時的行為是對女孩的關懷與愛護,還是僅為發洩自己的情緒,雖然答案很明顯,但基於事實很難不讓人質疑。

當然,這篇文章並非是為了批評女孩家長行為的魯莽,而是基於這一事件深思家長究竟該如何應對類似的問題。

家長要培養的是一個能夠獨立的孩子,而非巨嬰

一些家長在保護孩子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指責他們過激的行為,卻不必質疑他們的初心與對孩子的愛,可一些家長“過猶不及”的介入給孩子帶來了難以想象的傷害,也是事實。

你是在培養一個“低智商”的巨嬰,還是想培養一個能夠獨立,擁有健全人格的孩子,是一些家長在處理類似事件時,所忽略的地方。

我並非說父母不可以為孩子提供必備的助力,但這卻需要一定的限制,孩子在孩子所處的世界中遇到的問題,自然應該由孩子用孩子的方式處理,大人參與其中,就很可能會破壞規則。

9歲男孩上課被女同學母親與外婆毆打,為愛強出頭的家長,引深思

事件評論截圖

就像職場有職場的規則一樣,我們自然無法用家中的力量去解決職場中遇到的矛盾,否則就是破壞規則,而夫妻在生活中的矛盾,儘量不涉及到雙方父母與家庭,或父母儘量不參與子女的婚姻,就是因為只會越來越亂或越幫越忙,這就是依據。

家長不能陪伴孩子一生,在這種事實下,多幫孩子一分,未必就是為孩子好,反而會延緩孩子的成長,限制孩子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些家長總擔心孩子太小,有些問題不會處理,但是不讓孩子實踐,這種能力絕不會隨著年齡增大而逐步擁有,“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不是窮人家的孩子具有別樣的天賦,而是在那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自己獨立的面對了很多的事情,過早的實踐,才讓他們更早的具備了自立的能力。

一直不太理解一件事,“自立”對於一個孩子而言,絕對是一個褒義的讚揚詞,而“媽寶”、“巨嬰”對於一個孩子而言貶義的意味也顯而易見,那麼為何一些家長卻不願意讓孩子具備優秀的品質,我不清楚這是否源於對孩子的愛——過度的寵愛,還是為了更好的享受為人父母的成就與權威。

何況,家長過多介入孩子間的矛盾,帶給孩子的影響,不僅僅限於無法儘早的擁有獨立的能力:

  • 還會讓孩子更加的內向;
  • 性格變得孤僻、自卑;
  • 不懂如何進行社交;
  • 遇事好走極端,抗壓能力差。

這絕非駭人聽聞,也非誇大事實,當孩子間發生矛盾,家長過度的介入其中,就像事件中這位女孩的家長那般的做法,讓這位女孩如何與其他同學交往,其他同學又該如何與她接觸,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女孩慢慢變得內向、孤僻,不也屬正常?

9歲男孩上課被女同學母親與外婆毆打,為愛強出頭的家長,引深思

事件評論截圖

同時,一旦女孩養成遇到問題就向父母尋求幫助的習慣,不清楚何樣的矛盾實屬正常,更不知道如何解決交往中出現的摩擦、分歧與矛盾,那麼勢必會失去社交的能力,而家長一些魯莽的處理方式,不僅強硬的打破了孩子世界的規則,也很可能會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讓孩子在遇到問題時潛移默化的進行模仿,馬加爵事件中,馬加爵面對同學室友間的矛盾,不想如何解決,反而想到了極端的處理措施,不就是一個悲劇的佐證事例嗎?

為了讓孩子儘快的長大,請接受孩子間的矛盾,允許孩子在其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

一直提倡不要讓孩子成為“溫室裡的花朵”,就是因為孩子受到一定的風吹雨打,才能茁壯的成長,然而一些家長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反其道而行。

印象中,在我大學時期,家長與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在大學不要擔憂挫折與錯誤”,因為同樣問題在學生時代受到的傷害遠低於步入社會後受到的傷害。

有一些路終究要經歷後才能成長,成長的過程中伴隨一定的哭泣絕非壞事,如果把人生劃成兩個階段,那麼步入社會前,那個被家長認為孩子還小的時期,就是孩子的人生彩排期,而步入社會後,孩子就意味著登上了人生舞臺的演出期。

要想在演出期出現最少的失誤,那麼唯有在彩排時接受一定失敗與挫折的洗禮,唯有這樣才能在演出時知道如何避免發生錯誤,也知道錯誤發生後如何補救,否則沒經歷彩排,全看現場發揮,演出的結果很可能會差強人意。

只是,現如今在孩子的彩排期,家長不僅沒讓孩子多經歷一番風雨,一些家長反而在其中予以了錯誤的示範。

9歲男孩被女孩家長毆打的事件絕非僅有,甚至在前段時間還發生一起與此有過之無不及的事件——上海兩位家長在群內約架,源於兩個孩子在學校裡發生的矛盾。

這一系列事件的發生,讓我不禁想到德國幽默大師埃·奧·卜勞恩的一幅漫畫:

兩個孩子打架,引發了家長之間的爭鬥,可笑的是,當兩位家長為孩子的矛盾而大打出手時,兩個孩子卻在一旁玩耍。

9歲男孩上課被女同學母親與外婆毆打,為愛強出頭的家長,引深思

埃·奧·卜勞恩的漫畫

一些大人口中的“不打不相識”,其實只要處理恰當更適用於孩子之間,孩子之間哪有什麼無法協調的矛盾,大事化了,沒準互相還能成為很好的玩伴,而一些孩子間的矛盾不僅沒有成為孩子更好相處的契機,反而演化成了更大的衝突,其中的問題,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

9歲男孩上課被女同學母親與外婆毆打,為愛強出頭的家長,引深思

卿心君悅,一位情感觀察者,Ta說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