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二十多歲的年紀,我終於接受了自己的平凡

"如同昨夜天光乍破了遠山的輪廓

想起很久之前我們都忘了說

一葉曲折過後 又一道坎坷

走不出 看不破"

我在寫下這篇文章時,耳機里正唱著毛不易的歌,他最出名的歌大概是《消愁》,而我的最愛是這首《一程山路》。


到了二十多歲的年紀,我終於接受了自己的平凡


剛開始我以為這首歌唱的是景,後來我覺得是在唱一個趕路人在山野爛漫間的故事,現在我又感到《一程山路》唱的是人生。

誰的人生不是一程山路呢?

青石板上留下的是兒時的夢想,早不知是什麼模樣,人生的路上只有白雲為伴,腳步匆匆,向著遠方,可人生偏偏又是一道坎坷後又一條曲折……

我現在正是二十幾歲的年紀,卻在這青春的大好時光迷茫著。

青春啊,最美好的年紀也是最迷茫的年紀。

比起電影裡或是轟轟烈烈、或是青澀痛苦的青春,我想更多人的青春和我一樣過得平凡安穩、無風無浪,順從著父母的安排,順從著命運的安排。

今天過得和昨天一樣,記憶是一頁蒼白,沒有特別值得開心的事情,也沒有特別值得悲傷的事情,總忘記帶上微笑的臉,淚水總出現在莫名其妙的夜。

現在想起兒時信誓旦旦的在筆記本里寫"我長大了要當律師,維護正義!"只覺得有些悲哀,又有點好笑。

現在的我好像活的沒有信仰,也沒有夢想,慢慢的混在人群裡越來越難被認出了。

王小波先生有一篇文章叫《寫給年輕人的話》,他在文章裡說:"年輕時最糾結莫過於決定這一生要做什麼。"

我對於未來總有種危機感和期待,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會想像未來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嘗試著向那個理想中的未來努力,可結果往往都不會如意,所以每到一個新的人生階段我都會重新想像未來,再重複一遍想像、努力、放棄的循環。

小時候我以為自己與眾不同,將來肯定會做一番大事業,把自己的名字印在歷史書裡,讓全世界的人都記住我的名字。

你們或許也猜到了,所有的這些想像都沒有變成現實,長大後隔壁班的同學都不一定知道我的名字。

慢慢地我想像中的未來的自己變得越來越平凡,就像是我已經漸漸接受了自己的平凡,開始承認自己不過是一個普通人。


到了二十多歲的年紀,我終於接受了自己的平凡


毛不易曾經在採訪中說:"我想每個人小時候都覺得自己會成為很了不起的人,但是長大後卻又慢慢變得平凡,可誰能說平凡不好呢?"

誰說平凡不好呢?

當我聽到這句話時心裡湧出的是感動,就好像是從他的這句話裡得到了安慰。

這種安慰不是"你就是平凡的人,不努力也沒關係"這樣的,也不是"你再努力也只是普通人,你已經盡力了"這樣的,而是"你是個平凡的人,但是你在平凡生活中的付出的努力很偉大、很可貴,平凡也是一種偉大。"

毛不易不是在功成名就之後才說了這句話,他說這句話時就是一個平凡人,他現在越來越成功了,但是他還是認為自己是個平凡的人,就像那首《平凡的一天》唱的那樣,平凡而偉大的普通人。


到了二十多歲的年紀,我終於接受了自己的平凡


"白雲是否也聽過你的訴說

笑著你

笑著我"

《一程山路》循環了又一遍,這篇文章也寫到了結尾。

我想我還是會繼續想像未來,繼續為了目標努力,可假如最終我還是沒能做到,那我原諒我自己、接受我的平凡。

因為這是我的青春、我的人生,我要堅定的相信自己走出的路,無論結局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