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媽媽,我想回家。”打開我租住的這個小房子的門,小越越環顧四周,似乎有一絲絲恐懼,她扯扯我的衣角,忍不住鬧情緒。
“這不是咱家,我家的房子很大很大,媽媽你把咱家賣了嗎?”四歲的小女兒就像個小精靈,怪不得張先生說小越自帶治癒功能。
小越奶聲奶氣的發問,聽得我鼻子酸酸的,我俯下身子,撫摸著她的頭:“寶貝,爸爸媽媽在哪,哪裡就是咱的家。”
聽罷,她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便跑去姐姐的房間了。
靜水這幾天一直沒有寫原創,忙著跨省搬家的各種準備,瑣碎,勞累,幸福,期待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
今天終於安頓下來了,我便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突然感覺這個偉大的時代就像浪潮一樣,推著每個人前進,我們有時候來不及細細琢磨,就被推到了另一個海岸。
裸辭後的這三年,我感覺時光就像飛逝的巨輪一樣,呼嘯而過,快得我來不及下船,便直接留在了海浪裡,經受淘洗滌盪。
回想起這三年來一個人一支團隊的生活,感慨之餘,更多的是那種勤奮與自律帶來的充實感與價值感。
好多熟悉我的粉絲都知道,我的時間管理是按照小時來算的,左手帶娃右手寫作,不過是和生活的死磕。
值得欣慰的是,我的文字就像一束光,漸漸地影響了越來越多的人,也不斷照亮自我前行的路。
靜水這顆靈魂似乎從沒有安分過,內心時常撲騰著夢想的小火苗,一直在尋尋覓覓的路上,直到我弄清楚了我要做什麼,我能做什麼,內心才稍稍踏實。
02
回想自己在家鄉小城生活的這16年,我感覺收穫還是蠻大的,在按部就班與特立獨行之間,我不斷切換自己的模式。
當我的行為模式和環境規則相沖突時,我會疼痛,符合環境規則時,自然呈現出了不一樣的價值。
曾經有件事,我一直想不通:我怎麼想的怎麼說,怎麼說的怎麼做,這種行為模式到底錯在哪裡了?
我的財務創新提案曾被拿到全省推廣,卻被頂頭上司批得一無是處,原因是我太沒有眼色,這個提案讓上司面子掛不住,因為大BOSS在場時我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本叫《阻力最小的路》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我的思想沒錯,只是放錯了地方,人終究是要適應環境的。
關於我為何裸辭,你也許能從這篇文章裡找到答案我辭職了,從此在自己的世界裡閃閃發光
裸辭後的第一年,我再次萌發了換一個城市的想法,記得那年,有幾個省級以上的城市在搶人才,我知道自己雖然算不上什麼人才,但賴好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那時,我想法很簡單,我想去一個省級以上的城市,至少在個人發展還有孩子教育上,會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先生聽聞我的想法後,一股無言的憤怒瞬間寫了在臉上:“你早幹啥去了?為了你我放棄了大城市的繁華,我們馬上四十了,你卻告訴我,你要殺回去,當年當北漂為何不堅持呢?”
03
滲透一個人的思想需要時間,這一次,我無比冷靜,我虔誠地向他致歉,原諒我要為自己的試錯付出代價,為自己的短見買單。
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於獲得了張先生的支持,後來,在鐵粉妹妹的引薦下,通過海河計劃,我成功辦理了戶口。
接著就是想辦法買房子,說幹就幹,我們果斷賣了一套小房子,剩下一套剛需自住,賣掉的全款離首付還有不少差距,在眾同學的幫助下,總算湊夠了首付。
這條路太曲折了,此後的兩年,我似乎每一天都在為搬家的夢想準備著,時刻準備著,真到實施時,才發現真的太難了,牽一髮而動全身。
給大越找學校走了不少彎路,郊區的房子上不了市區的學校,我沒錢換房,買的又是期房,有限的資源被我用錯了順序,這讓我懊喪不已,我真的不甘心,但我依舊相信“辦法總是比問題多”的真理。
我在一個群裡認識了小夏老師,小夏老師給我出了個主意,她說你走渠道吧,等於花錢託人辦個好學校的指標。
人在萬般無奈之下是很容易冒險的,小夏老師把我介紹給一箇中介姐姐,我們三個吃完一頓飯,我決定冒這個險。
按照原計劃已經可以去報名了,但北京六月份的疫情反撲,再次影響了轉學指標的破滅。
接下來就是繼續等待,這個漫長的過程太煎熬了,真的能讓人抑鬱和急得發瘋。
大越驚詫地問我:“媽媽,我是不是沒有學校上了?”,“哪可能呢?把心放肚子裡。”我堅定的告訴她絕對沒問題,其實,我心裡是虛的。
04
在我走投無路的時候,一個老鄉幫我推薦了市區相當不錯的一所私立學校,她說,你可以主動找校長去試試,說不定能成功。
我知道,按照政策規定,市區的學校一般不會收沒有該區戶籍的外地轉校生。
在我的爭取下,校長破天荒給了一個考試的機會,考試成績出來,大越從參加考試的幾十個孩子中脫穎而出,拿到了近乎滿分的好成績。
當天下午,校長親自給我打來電話,我將我們的情況如實告訴了校長,她話不多:“先讓孩子上學吧。”
那一刻,我激動的眼淚都出來了。
隨後,我撥通了小夏老師的電話,把提前交的大額擇校費給退了回來。
我突然想對大越說, 謝謝你,孩子,是你的勤奮與努力讓我們獲得了機會,還給媽媽省了不少錢。
學校搞定了,這是最大的一件喜事,這就加速了我們搬家的進程。
有些事說簡單也簡單,說麻煩也麻煩,把該帶的證件帶齊,床單被罩,再帶點書,這家就搬了。
到達目的地,我們馬不停蹄,找中介看房子,一天功夫,看了七八家,最後終於敲定了一個校門口50平的小房子,月租金3000,已算是高性價比的出租房了。
接著打掃衛生,採購鍋碗瓢勺,還有基礎的生活用品,一天下來,累得脖子腰疼得受不了。
第二天爬起來,繼續給小越找幼兒園,看了第七家幼兒園後,選定了一家更適合的幼兒園,一個月的保育費3000,算是一般稍好點的幼兒園。
05
晚上到家,我粗略算了一筆賬,兩個孩子的學費、租房費用、房貸、保費、培訓班費用,嚇了我一大跳,就算我一件衣服不買,這一年至少也得25w。
我的天,我終於理解了,為何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為何不願意生二胎的原因了。
我告訴張先生:“老公,我傻眼了,我又衝動了一次,但已回不去了,我也不想回去,25w呢,咋搞?”
“看著辦吧,都聽你的。”這個大男人傻呵呵地看著我笑,那分明是一絲幸福的苦笑。
我相信跳一跳夠得著的生活,雖然有點苦,熬過去就是有希望的,我也相信越大的地方越包容奮鬥,也相對公平,至少,我為我的孩子墊起了一塊磚。
想想我大河南106萬的高考大軍,再看看天津不到6萬的競爭力,我心裡頗受安慰。
再想想,這幾年我一直在長期合作的夥伴,有不少在北京打拼選擇在天津生活的,不也好好的嗎,我相信自己很快就會有自己的新圈子。
沒有錢,想讓孩子上好學校,還想住好房子,這就是不認命的靜水。
想想人性就是這麼貪婪,但在想到和得到之間,我知道我自己在幹什麼,我一直在做到。
搬家前,我的死黨們為我踐行,當我們把酒言歡,談論最多的還是一個字:錢!
他羨慕我說走就走的果斷與乾脆,我調侃他體制內的優越與安穩。
我告訴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等八十歲時,我們再來論斷,我們的選擇到底是對是錯,回眸這一生到底後不後悔。
06
人到中年,說好聽一點,我是一名自由職業者,殘忍一點,就是一個沒有組織的泥菩薩。
我想去幹的事情,我沒有一直憋著,我沒有給自己找種種開脫的理由,何談後悔呢?
突然想起《為學》中的窮和尚富和尚去南海的故事,我也許就是那個窮和尚,去南海,一瓶一缽足矣。
窮和尚到了南海,想生存下來,我想這一瓶一缽就不足矣了,還需要具備讓自己的瓶缽持續充盈的能力。
先把人做好,把事做好,我想其它都問題不大,想想有這麼多鐵粉支持我,我心裡就很踏實,還是那句話,不怕做不到,就怕不敢想。
困住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起點和年齡,而是一顆心,請再勇敢一點!
人這一生太短暫,別留那麼多遺憾,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以此文與諸位追夢人共勉!
餘生,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END
作者:靜水,心理諮詢師,情感撰稿人,育兒工作者,38歲裸辭,一支筆寫盡人間冷暖,陪你把孤單過勇敢,已出版情感勵志暢銷書《經歷過依賴的痛,再走向獨立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