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聶拉木縣概況

聶拉木縣隸屬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喜馬拉雅山與拉軌崗日山之間,東、北、西三面分別與 定日、昂仁、薩嘎、吉隆四縣交接,南與尼泊爾王國毗鄰,屬高原溫帶半溼潤氣候區,縣內有黃金、寶石、鉛、 煤等礦產資源。

聶拉木縣轄2個鎮、5個鄉,面積7700平方公里,人口2萬人[1],其中有漢族、回族、藏族等少數民族。境內有洛子峰、佩枯措等景點,曾榮獲“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養老保險先進集體”[2]等稱號。2018年10月,聶拉木縣脫貧摘帽。

聶拉木地處祖國西南邊陲, 喜馬拉雅山脈與拉軌崗日山脈之間,是西藏自治區邊境縣之一。

拉木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喜馬拉雅山脈與拉軌崗日山脈之間,是西藏自治區邊境縣之一。喜馬拉雅山脈自南向北大致可分為三帶:南帶為山麓低山丘陵帶,海拔700—1000米左右;中帶為小喜馬拉雅山帶,海拔3500—4000米左右;北帶是大喜馬拉雅山帶,是喜馬拉雅山系的主脈。

水利資源極為豐富,有 朋曲河、 波曲河、門曲河、 藏拉河等河流。波曲河終年水流湍急,環城至 樟木鎮流向尼泊爾匯入印度洋。

屬高原溫帶半 溼潤氣候區,氣溫偏低,冬季寒冷。南北高差懸殊,氣候差異大,南部溫暖溼潤,北部乾冷。降水較充沛,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日照充足,無霜期短。年 日照時數2638.9小時。年無霜期170天左右。年降水量617.9毫米。

屬高原溫帶半溼潤氣候區,氣溫偏低,冬季寒冷。南北高差懸殊,氣候差異大,南部溫暖溼潤,北部乾冷。降水較充沛,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日照充足,無霜期短。年日照時數2638.9小時。年無霜期170天左右。年降水量617.9毫米。

夏爾巴人

編輯

簡介

夏爾巴人是聶拉木縣一個比較特殊的民族,夏爾巴人,藏語的意思是“來自東方的人”。夏爾巴族人與中國的藏族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他們操藏語方言,主要居住在

西藏聶拉木縣概況

夏爾巴挑夫

尼泊爾北部的高山地帶。中國西藏現也有不少夏爾巴族人。從事登山活動的多是尼泊爾的夏爾巴人。夏爾巴人是尼泊爾和印度錫金邦的山居民族,與菩提亞人(Bhutia)有親緣關係。雪巴人屬西藏文化和血統,操藏語方言,人數約120,000,以喜馬拉雅高山上的挑夫著稱。一位雪巴人的登山者諾爾蓋(Tenzing Norgay)和希拉里(Edmund Hillary)爵士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1953)。

生活習俗

雪巴商人須翻山越嶺把稻米運到西藏,換取食鹽。除農業活動和牧牛外,雪巴人也做羊毛加工。主要居住在中尼邊境樟木口岸的立新公社(包括雪佈崗)和定結縣的陳塘區。居住在中國境內的人口有12000多人。“夏爾巴”,藏語意為“東方人”。夏爾巴人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通用藏文。立新村夏爾巴人的語言,其語法結構與藏語基本相同;陳塘夏爾巴人的語言較雜,既有藏語、尼語、還有土語。夏爾巴人只有名字,沒有姓氏,名字與藏族相似,但不冠房名。有種姓。立新村夏爾巴人的種姓有五種,即色爾巴、嘎爾札、撒拉嘎、茄巴、翁巴。陳塘分兩種,即提嘎瓦、從巴瓦。夏爾巴男子穿羊毛織成的白色短袖外套,沿邊鑲有黑色羊毛,叫作“普都”。腰間插一把叫“果奔”的彎月形砍刀;女子穿色彩鮮豔的長袖衫,下身圍一條花筒裙,外面罩一件手工製作的白羊毛坎肩,叫“帕多”,梳一根長長的帶紅穗的髮辮,還喜歡戴金玉耳環。他們能歌善舞,音樂曲調悠揚而文雅,舞蹈動作與尼泊爾、巴基斯坦的一些民間舞蹈很相似。每逢節日或遇喜事,都要閤家歡聚,一邊飲酒,一邊歌舞,常常通宵達

西藏聶拉木縣概況

夏爾巴人家

旦。夏爾巴人聚居地靠近喜瑪拉雅山區,海拔近5000米。長期的高山生活塑造了夏爾巴人與生俱來的登山天賦,他們也因作為珠峰嚮導逐漸為世人所知。他們自1921年受僱於英國隊負責高山運輸後,僱夏爾巴人登山成為傳統。每年攀登珠峰時,最大的登山隊就以“盟主”的身份召集各國隊伍,出錢、出物,請夏爾巴人先行上山修“路”。夏爾巴人在沒有任何裝備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架設全長達7000米至8000米的安全繩。他們隨身攜帶路繩爬到高處,將繩端用冰錐固定進千年巖冰,垂下的繩子,就可以起到導路、輔助攀爬和一定程度上保障隊員安全的作用。有資料顯示,夏爾巴人的血液中血紅蛋白濃度高於常人。從上個世紀20年代起,夏爾巴人就為登山者充當嚮導和挑夫,他們體質好、抗缺氧能力強,吃苦耐勞,有許多人經過培訓後會講英語,又有登山技巧,幾乎每支登山隊伍中都有夏爾巴人。他們以生命為代價創下了“三個之最”:成功攀登珠峰人數最多,無氧登頂珠峰人數最多,珠峰遇難人數最多(約60人)。夏爾巴人在人類攀登珠峰史上功不可沒,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城鎮建設

聶拉木縣城鎮建設發展迅速,基礎設施齊全,服務功能日趨完善。2003年列入國家“興邊富民”行動縣。2005年,全縣 國民生產總值達到5102萬元,糧油總產量6648

西藏聶拉木縣概況

聶拉木縣城

萬噸,農牧民人均收入2711.1元。在 318國道的終點樟木鎮有聶拉木口岸,是 西藏自治區唯一的國家一級陸路 通商口岸。國家、自治區、地區及部分省市在樟木鎮設立了分支機構及貿易單位,初步顯示出現代化城市的雛形。設有海關、商貿邊檢、醫院、學校、藏胞接待辦、外事旅遊等30多個單位。在這裡商賈雲集,商品琳琅滿目, 邊境貿易活躍,南來北往的客人多匯於此,素有西藏“ 小香港”的美譽。

經濟建設

隨著2000年聶拉木口岸行政體制的進一步理順,口岸規模得到進一步擴展,經濟和社會效益更加顯著。2000年口岸貿易額突破10億元人民幣大關。水利資源極為豐富,有朋曲河、波曲河、門曲河、藏拉河等河流。波曲河終年水流湍急,環城至樟木鎮流向尼泊爾匯入印度洋。全縣有水電站3座,總裝機容量2560千瓦;有郵電局兩所,電信局兩所,樟木郵政局還辦理國際郵信投送業務,縣城和樟木鎮有程控電話1300餘門;金融機構6個,縣城有農行支行,樟木鎮中國銀行支行,可辦理國內外一切資金往來業務;設有廣播電視臺和各鄉鎮廣播電視單收站、電影放映隊5個,新華書店1個、圖書館1個,文化館一座;三所醫院及各鄉鎮衛生所;1所中學,4所公辦完小以及3所民辦小學。自中央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山東省煙臺市共派出四批援藏幹部到聶拉木,他們帶來了資金、技術和新的思路、觀念,使聶拉木縣經濟社會快速向前發展。通過近十年的對口支援,有力促進了聶拉木縣的發展。2004年,全縣GDP達13700萬元,財政收入505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430.28元,分別比援藏之初的1995年增長792.8%、100.08%和100.05%。第四批援藏幹部進藏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確定了總奮鬥目標:3年內落實援藏資金(物資)不低於2700萬元;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農牧民人均收入分別遞增30%、27%、11%以上;消除800萬元的縣級財政赤字;爭取在地區考評中位次前移。確定了援藏工作思路:把握好“四個結合”和“四個關係”。即遠近結合,處理好輸血扶持與造血扶持的關係;財智結合,處理好資金援助和智力援助的關係;內外結合,處理好援藏推動和自身推動的關係;點面結合,處理好重點突破和統籌發展的關係。

確定重點投資領域:實施投資工程,拉動經濟增長;實施民心工程,推動社會進步;實施財源工程,打牢發展支柱。聶拉木縣制定了《聶拉木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大力扶持鄉鎮企業發展。並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意見》 ,制定了具體的優惠政策,縣液化氣站、樟木地毯廠和投資2000萬元的溫州商貿中心落戶在聶拉木縣,有力推動了私營經濟的發展。聶拉木縣藏藥廠作為龍頭企業。其銷售網點分佈全國十幾個大中城市,生產的“珍珠七十”、“仁青常覺”在1995年農業部舉辦的中國鄉鎮企業出口產品博覽會上獲得優質產品獎。經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山東省煙臺市的無私援助,近年來發展迅速,年生產能力達1億元以上。聶拉木縣,人傑地靈、民風淳樸,人們熱情好客、豪爽大方。

這裡有優美的自然環境,有豐富的資源條件,有獨特的地域優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寬鬆的政策環境。開放的聶拉木非常歡迎廣大旅遊愛好者旅遊觀光探險,歡迎廣大有識之士建功立業,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