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獨家揭祕:李肇星與夫人秦小梅50年金婚密碼

以性格剛毅、態度強硬聞名中外,以樸素低調、和藹可親廣為人知——有著“詩人外交家”稱號的中國外交部前部長李肇星一度讓人感覺“神秘”。可作為他最親近的人,夫人秦小梅曾一語點破這層“神秘”:“他愛憎分明,強硬或和藹都是因為愛。”

有愛,是李肇星與秦小梅家庭的幸福“密碼”。自1967年結婚至今,他們用“最美家風”築造了四代人的溫馨與和睦。

4月25日,李肇星受聘為湘潭大學名譽教授,秦小梅陪伴同行。此時正值兩人50年金婚紀念,今日女報/鳳網記者獨家採訪了李肇星夫人秦小梅,並用視頻記錄下了這一對伉儷在成功事業背後的幸福生活……

本報獨家揭秘:李肇星與夫人秦小梅50年金婚密碼

“李部長是‘三無人員’,而我是他的‘秦秘書’”

有人說,李肇星走到哪裡,秦小梅就跟到哪裡。曾經一起駐守國外,如今更是形影不離。

這一次,李肇星受聘為湘潭大學名譽教授,以53年外交生涯的積澱,為湘大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外交課”,臺下的聽眾中,就有全神貫注的秦小梅。

“我是李部長的‘秦秘書’。”見到秦小梅的第一面,她就用一句簡單幽默的話打開了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的話匣子。

“秦秘書”這一稱呼,可不是浪得虛名。秦小梅解釋,李肇星就是最典型的“三無人員”——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錢。

李肇星以自己不會理財為由,硬把工資全部交給秦小梅管理。需要用錢時,“再找老秦要”。秦小梅說,李肇星還有個習慣,每次到國外出差,總要給她留點零花錢以示關懷,這些錢都是他平時攢下來的一點兒稿費。

這樣的“三無”形象正體現了李肇星夫婦關係的親密。“大家找不到李部長,不著急,因為電話打到我這兒就能找到。”秦小梅說,這是有家庭安全感的表現,因為信任,所以彼此依賴。

只是,建立家庭安全感,並非一朝一夕。1967年4月,李肇星與秦小梅結婚時,曾很長時間不為人所理解。秦小梅是在北京長大的外交官女兒,父親秦力真是新中國第一代外交家,中外聞名。而當時的李肇星,只是山東膠南縣山腳下的農家孩子。

“很感謝我的父母,他們不干涉我的婚姻。”秦小梅說,“我和李肇星談戀愛時,有人勸我說,‘你們之間不般配’。不過,我的父母並不這樣看,他們鼓勵我選對人最重要。”

之所以選擇李肇星,秦小梅給今日女報/鳳網記者舉了一個小例子——

“我幫你複習吧,爭取一次性考過。”1962年,李肇星和秦小梅都在北京大學唸書,兩人是同窗。李肇星雖然年紀比班上同學都小,卻是班長。期末考試來臨,班上還有幾名同學擔心通不過考核。他停下自己的複習,用一個通宵的時間幫同學補習,最終全班同學都通過了考試。“光對我一個人好,我會拒絕他。”秦小梅說,同窗那幾年,李肇星用熱心、善良和責任感打動了她。

有認可,就有尊重。互相尊重與學習都是情感調節劑。遇上李肇星工作繁忙,秦小梅就自願擔當“後勤部長”,家務全包,“我們家從來不請保姆,所有家務活都是自己幹”。

李肇星經常寫書,而秦小梅經常翻譯書,一旦有什麼拿不準的事情,秦小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問問李肇星。“他就是我的一部活字典。”秦小梅笑著說,“李肇星在美國當大使期間,我作為大使夫人,經常出席各種場合,有些人會問一些非常刁鑽的問題。回來後,我總是與李肇星討論,我這樣回答好不好,還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在這種交流中,我們彼此鼓勵、彼此幫助。”

本報獨家揭秘:李肇星與夫人秦小梅50年金婚密碼

“我們不是官二代,不搞特權”

出生外交世家,畢業於中國名校……對秦小梅來說,光輝的事業之路已經在眼前展開,在這條路上繼續下去,她也許會成為一位駐外大使。只是,在她看來,事業與家庭需要兼顧,“我就是那片‘綠葉’,襯托家中兩位優秀的男人”。

這兩個優秀男人,一個是李肇星,另一個則是他們的兒子李禾禾。儘管兒子出生在外交部部長家庭,但在秦小梅的教導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不是官二代,不搞特權!”

於是,在李禾禾的求學過程中,“我們要求他自己坐公交車去學校。”秦小梅說,有好幾年時間,李禾禾需要從城東到城西上補習班,每天坐公交車轉車就需要至少一個半小時,而補習時間才兩個小時。

李肇星夫婦訂過一條紀律:當孩子面,從不說別人“不好”的話,也不吵架。所以,李禾禾在場時,他們總是讚美別人,討論“怎樣學習人家的長處”之類的話題。慢慢地,李禾禾感受到了優秀的力量。他曾認真地說:“媽媽,你放心,總有一天,我一定做到比他們還好。”

從北京四中畢業後,李禾禾考取了清華大學,後又留學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並以年級總分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直到畢業了,大家也不知道他是誰家的孩子”。

2009年,李禾禾與著名歌唱家閻維文的女兒閻晶晶結婚,之後生下一兒一女。“我們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如今同樣用來教育孫子孫女。”秦小梅說,讓她感到欣慰的是,6歲的孫女和4歲的孫子都很獨立。“我們有些朋友的孫子特別嬌氣,七八歲了還要保姆追著餵飯。”秦小梅不無自豪地向記者“炫耀”,“我孫女5歲就自己洗襪子,對家裡的長輩也特別尊敬。”李肇星夫婦的言傳身教在無形中感染著年幼的孫子和孫女。

本報獨家揭秘:李肇星與夫人秦小梅50年金婚密碼

李禾禾閻晶晶夫妻與岳父岳母同遊(網絡圖)

“結婚後,我們與父母在同一屋簷下生活了28年,大家朝夕相處,很融洽。”秦小梅回憶,在他們這個家庭裡,除了對兒子嚴格管教,夫妻二人將對父母盡孝擺在首位,“李部長每天下班回家都會先拜見岳父秦力真,聊些外交上的趣事”。

最讓秦小梅感動的是2001年到2005年期間,自己的父親生病住院,李肇星又當上了外交部長,工作繁忙。儘管如此,李肇星只要有時間就會去醫院看望、陪伴,鼓勵岳父戰勝病魔。

“他很感激當年我的父母對我們婚姻的支持,之後所做的一切都是感恩。”秦小梅說,李肇星訪問過一百八十多個國家,在訪問挪威、瑞典、贊比利亞和新西蘭期間,他還專門去看了秦力真當年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感謝和慰問那些曾給父親看過病的當地華人醫生。

秦小梅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父親去世前留給她畢生難忘的一段話:“我參加革命工作五十多年,見到幹部無數,肇星是我見到的最誠實、最勤奮,最不想自己、也是最懂人情的幹部。”

2005年,秦力真去世,秦小梅想起了父親此前留下的心願。“父親曾帶著兒孫回到闊別48年的冀縣老家,看了他當年的小學。他心裡難受,因為七十多年前學習的地方如今已破敗不堪,他說要用剩下的退休金為這裡的孩子修一棟新樓。如果不夠,希望我做點公益事業,提供幫助。”

之後,秦小梅多方籌集到37萬元善款,重新修起一棟嶄新的兩層樓,命名為“力真圖書館”。

“將善心傳遞到社會每一個角落,這不僅是好的家庭風氣,更是好的社會風氣。”秦小梅告訴記者,退休十多年裡,她幫扶了國內三所殘疾人學校,還連續6年進行國際公益事業,每年都會自己籌集經費組建藝術團,為國外華僑義演。

花絮>>

善良貼心的“秦秘書”

早在4月24日,今日女報/鳳網記者準備前往湘潭大學採訪“李部長”與“秦秘書”時,就被大大感動了一番。

原來,李肇星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秦小梅一路陪同,無法提前確定受訪時間。為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記者打算在早上8時前趕到講座現場,爭取利用空閒時間採訪。得知記者要特意從長沙趕早到湘潭後,秦小梅立即讓同行人員通知並更改採訪時間:“你從長沙過來太辛苦了,不如我到長沙後,咱們利用晚上的休息時間來採訪,好嗎?”

就這樣,記者得以順利完成採訪。

不擺“官架子”的“李部長”

記者本以為見不到行程滿滿的李肇星。誰知,在約定採訪的酒店電梯口,今日女報/鳳網記者與他有了一次神秘的“邂逅”。

得知是去採訪夫人秦小梅,李肇星熱情地跟記者打招呼,還為記者領路。秦小梅告訴記者,李肇星對身邊的人,包括司機、下屬,甚至看門的保安人員都很隨和。大家可以隨意跟他聊天,有說有笑。

為了讓採訪更加順利,李肇星還特意準備了幾本書,幽默地指導記者:“多提點問,這些書能給你啟發!”

於是,咱們的專訪就在一片歡聲笑語中開始了……

夫妻倆的“湖南情結”

說起湖南,李肇星與秦小梅都讚不絕口。採訪結束後,秦小梅告訴記者:“我是有湖南情結的,二十多年前,我曾在株洲醴陵縣的‘五七幹校’工作了8個月,有美好的青春回憶。”

在秦小梅看來,湖南是“生產”中國高級領導人的“革命聖地”,湖南人的政治覺悟特別高。

這一次,在湘潭大學講課後,李肇星還忍不住向她誇獎了湘潭大學的孩子——“這裡的學生太優秀了!提問水平高,對國際問題的思考很深入!”

文:今日女報/鳳網 記者 李詩韻 圖:今日女報/鳳網 記者 吳小兵

編輯:八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