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嫁妝與中庸之道

彩禮是我國古代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互相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又稱訂親財禮、聘禮、聘財等。嫁妝是女子出嫁時,孃家為新娘準備的陪嫁至夫家的結婚用品及財產財物。彩禮和嫁妝相互依存,相互往來,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中庸之道,指的是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事態度。它包括三層理論:第一層,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第二層,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就會影響人的健康。第三層,人要有一技之長,要敬業,在其位謀其政。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明明是談論彩禮和嫁妝,卻把中庸之道牽扯進來,是不是有些牛頭不對馬尾。然而,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彩禮和嫁妝又是儒家思想大發展時的產物,在本質上有著必然的聯繫。

現在,天價彩禮愈演愈烈。無論是打著繼承傳統的旗號,還是打著男女平等的旗號,索取天價彩禮都成為了一股洪流。這種力量極為強大,連法律和傳統都阻攔不住。

傳統上,彩禮和嫁妝的共存,節儉的美德,都被無情的拋棄和篡改了。彩禮只是女方索取錢財的籌碼,為了錢可以不擇手段。甚至為了提高這個籌碼,炒作性別比例不平衡,炒作男女不平等,炒作絕對的女權主義。甚至於不懂傳統的人也大談傳統,以從中謀取私利。

法律上,禁止買賣婚姻。然而,民間卻置若罔聞,一直是大肆揮霍。時至今日,連法律都不得不做了一些退讓,變相承認了彩禮的存在。

一方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傳統的繼承;一方面卻是天價彩禮橫行霸道,三觀盡毀。正所謂千里長堤毀於蟻穴,彩禮事小,國運事大!

有句話說得好:古為今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然而,如何取,如何去,卻成了大問題。

一個老人,有一套房,還有100萬的存款。他有2個兒子,一個已經成家,擁有一套房,兩口子的月薪足夠過日子了。另一個還未成家,也沒有房子,月薪只夠自己生活。那麼,老人會如何分財產呢?

不管老人如何分,都不可能有絕對的公平。只有適當的照顧情況差的一方,才能實現相對的公平。所以,中庸之道不是絕對的平均主義,而是為人處世恰到好處的哲學。這一點,卻是天價彩禮鬧劇中最應該學習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