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實現和孩子有效溝通,你真的會說"YES or NO"

在教育這件事上,我們經常會說:"你不要......"、"......你這樣不行",但是我們很少會說:"你要......."、"如何做才能......"。也就是說我們會經常用"不"語言,而非擅長用"正向"語言。如果一定要追根溯源的話,這可能是因為,我們自身接收到最多,也就是來自父母、學校課堂的"你不要......"

怎麼實現和孩子有效溝通,你真的會說

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美國"正面管教協會"創始人:簡·尼爾森著作《正面管教》一書所倡導的知識理念:溫柔而又有邊界,換言之:和善與堅定並行,有權威,有規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選擇;然而,我們自己或者身邊經常會出現這樣不同的教養方式:嚴厲性--孩子不參與角色過程,過度控制,有規矩沒有自由,沒有選擇,也就是:父母說東,孩子一定不會朝西;另外一個極端呢:驕縱型--沒有限制,有自由沒規矩,無限制的選擇。

怎麼實現和孩子有效溝通,你真的會說

那麼,嚴厲型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以後的表現是什麼樣呢?沒有主見、懦弱、膽小等等,"媽寶男/女",難道不是嚴厲型的真實寫照嘛!驕縱型教養方式養大的孩子又會有什麼樣表現呢?不遵守紀律、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沒有任何規則感,所以無法和他人正常相處,這將直接影響她以後生活中和伴侶的相處。

因此,我們需要用和善與堅定並行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在這樣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中,學習必須的生活技能,培養出責任感,孩子才可以具備良好的感知和技能,從容面對人生的諸多挑戰與議題。人的一生都是在追求存在感和價值感的過程,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怎麼實現和孩子有效溝通,你真的會說

和善與堅定並行,需要怎麼做呢?我們需要做的是:確保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因為我們做了什麼、說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接收到了什麼?好比,我們經常通過打、罵來教育孩子父母,我相信他們也是愛孩子的,但是他們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孩子的解讀是什麼:我是多餘的、不是不被爸爸、媽媽愛的、我是被討厭的!而並非我們家長口中的:我是為你好!

我們經常說: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因為他是想要通過自己的行為告訴我們:我感受不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而且我對如何得到它抱有錯誤的想法。

那麼我們以前已經用了錯誤的方式對待孩子,眼裡控制或者嬌慣縱容,還可以有彌補的機會嗎?

怎麼實現和孩子有效溝通,你真的會說

想要贏得孩子合作,我們可以小步前進,第一、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且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舉個例子:孩子拿著試卷回到家,說:"媽媽我考了85分",我們可以說:"可以看出來你有些沮喪、也有些擔心,擔心媽媽批評你,對嗎?"這樣,孩子的感受被你看見和理解,就願意跟你繼續往下分享;反之,很多父母會說:"沒考到90分?你們班最高分多少?隔壁那誰多少分?",試問,這樣對於孩子認識、理解本次的考試成績有任何幫助嗎?孩子還敢跟你繼續往下說嗎?

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但是不能寬恕,同情並不是表示認同或寬恕,而只是理解,最好告訴孩子你也有過類似的經歷;第三、告訴孩子你的感受;最後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當孩子被理解了,就更願意聽取你的觀點,並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才是孩子和我們想要找出問題的出口!

怎麼實現和孩子有效溝通,你真的會說

身為父母的我們要學會時常思考,自己的語言、行為對孩子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儘可能的運用正向語言,久而久之,將會有不一樣的收穫!願你被世界溫柔以待,請從我們是父母這個職業開始踐行!

怎麼實現和孩子有效溝通,你真的會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