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將被淘汰?新方法已經在武漢試點,很多人卻表示無法接受

雞豬魚蒜,逢著便吃;生老病死,時至則行。——《世說新語·雅量》

(聲明:本文內容並非新聞,望周知)

人生中的“四苦”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規律,任何人都無法避免面對死亡。《禮記》中記載:“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人生中最為重要的兩個日子,一個為生辰,另一個是忌辰。對於人的生老病死,中國傳統文化中早已有定論,尤其對於忌辰和喪葬禮儀,其中有很多值得重視的地方。中國的喪葬文化起源於原始社會時期,早期的半坡文明便已經興起土葬,後來《周禮》中又提起:“眾生必死,死必歸土”。並且厚葬才被視為真正的孝順。幾千年的土葬習俗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直到現代文明的發展,土葬才逐漸被火葬所取代。

火葬將被淘汰?新方法已經在武漢試點,很多人卻表示無法接受

古人認為:“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大概的意思是人死後形體要埋於地下,如此脫離形體的靈魂才能歸於天。由於古代封建思想濃厚,很多人都相信“鬼神學說”,所以從舊石器時代到現代,人們一直推行土葬的方式,並且還在埋葬死者的地方隨大量的陪葬品。土葬的禮儀非常繁瑣,禮教的思想和迷信的觀念深入人心,要求“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最為傳統的土葬儀式很多,包括:初衷、報喪、哭悼、守靈、入殮、出喪和守孝。

由於傳統的土葬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直至今日已經逐漸被火葬所替代。其實火葬在我國的歷史也非常悠久,根據《墨子》記載:“秦之西有義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由此說明火葬的歷史也非常悠久,但影響力卻不如土葬,傳統觀念“入土為安”已經深入人心,即便現如今提倡火葬,但很多老年人都表示反對。隨著時代的發展,火葬也可能將被淘汰,並且新的方法已經在武漢試點,很多人卻表示無法接受。到底是怎麼的喪葬儀式,讓人們如此反感?

火葬將被淘汰?新方法已經在武漢試點,很多人卻表示無法接受

火葬的方式雖然減少佔用土地資源的問題,但仍會產生環境汙染,於是有科學家開始研究一種更為環保的喪葬方式。親人故去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並且要兼顧其家人的感受,即便是最為環保,也需要考慮要讓人們能夠接受。這一種新的喪葬方式是“冰葬”,它比傳統的土葬和火葬要更加“先進”。

冰葬起源於北美愛斯基摩人的喪葬習俗,現代科學家在傳統冰葬的基礎上加以改良,形成現代冰葬方式。愛斯基摩人當自己年邁體衰後,不願成為家庭的累贅,當預感到自己時日不多,便會要家人準備一張獸皮,製造一個冰洞,然後讓老人躺進去,用獸皮蓋好,並將洞口用冰塊封住,老人最終安然逝去。傳統的冰葬方式只適合在極度寒冷的地方,瑞典科學家利用科學技術發明現代冰葬技術,使得任何地方都能夠完成冰葬。

火葬將被淘汰?新方法已經在武漢試點,很多人卻表示無法接受

亞洲地區最早引進冰葬技術的是韓國,根據專家介紹,冰葬通過低溫的環境將死者的遺體急凍,再將其放入零下196度的液體氮中浸泡,此時遺體很快進入脫水狀態,再利用超聲波短暫的機械振動,便可以將死者遺體化為粉末,由此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從技術上來看,冰葬的確能夠減少環境汙染,但卻無法讓人接受。2011年,韓國教授來到武漢進行葬祭文化和殯葬技術進行交流,武漢市最終引進冰葬技術,這種新的殯葬技術已經在武漢試點,但沒有在全國推廣。

火葬將被淘汰?新方法已經在武漢試點,很多人卻表示無法接受

冰葬方式的確讓人難以接受,火葬已經遭到很多老年人的反對,更不用說將死者遺體粉碎的冰葬技術,這種方式更加讓人難接受。對於自然環境而言,冰葬肯定是最科學合理的方法,同時也要考慮到人們的感受,人是有思想感情的,更何況“死者為大,入土為安”已經深入人心,火葬尚且才被人們所接受,短時間內肯定無法推行冰葬,還有一點很重要,冰葬方式的費用也非常高,目前也難以推廣開來。

對於新的喪葬方式,大家有何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