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


年幼時,我們依賴那些撫養我們的人,是他們規定了我們學習的內容,塑造了我們的思想,由於時間的依賴,我們無形中發展出刻板固執和僵化的思考模式,甚至達到不可逆轉的地步。如果小時候養育我們的成年人能夠幫助我們學習完善的思考,我們將終身受益。如果那些成年人本身就生性多疑,思維混亂

眼界狹隘,那麼我們的思考能力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多會受到影響,變得扭曲和畸形,不過,我們也不能就此認為自己是萬劫不復,並屈服於命運的安排。當我們成年之後,當我們不再依賴別人,不再需要別人告訴自己該如何思考,如何行動的時候 ,我們也就打開了通往完善思考的大門,但是這個更過程並不是輕鬆的,榮格說:“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己童年時代起就已經形成的性格。”而思考方式在一個人的性格中佔有很大的比例。

依賴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我曾寫道,身體健全的成年人所表現出來的過分依賴是病態的-------這種病態正是心理問題的表現,當然,我們必須區分病態的依賴和對依賴的正常渴望,我們每個人都有依賴別人的需要和渴望,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體貼和關懷,不管我們我看起來多麼強大,不管我們花多少功夫假裝自己不需要依賴別人,但是在內心深處,我們都曾渴望依賴他人,心理健康的人承認這種感覺的合理性,卻不會它控制自己的生活,假如它牢牢控制了我們的言行,控制了我們的一切感受和需要,那麼它就不再是單純的渴望,而是變成了一種心理疾病,因為過分的依賴而引起的心理失調,心理學建稱之為“消極性依賴人格失調”。這種依賴,實際上是一種思想的失調——更具體的說,是逃避思考,即便思考的受益者是他們自己,他們也會拒絕思考。


少有人走的路


遇到問題時,我們會感到煩惱和焦慮,而深入思考則是意味著我們需要長時間與問題接觸,長時間忍受問題帶來的煩惱和焦慮,但是,由於懶惰和恐懼,很多人不願意這樣做,他們只是想盡快解決問題的糾纏,從中解脫出來,所採取的方式就是草率思考,蜻蜓點水,草草了事。


草率思考不僅會帶來偏見,還會導致盲從心理,盲從心理隨大流,不過腦子就聽信權威,相信他人,信奉社會上流行的觀念。他們認為:“如果大家都這樣的思考,這樣的行動,那麼就一定是正常的或者正確的、”還有人抱著這樣的心理:“即使最後錯了 ,也不只是一個人。”這種從眾心理既避免了思考時的煩惱,也減輕了他們對未來的焦慮,似乎在心理上獲得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但是這種感覺感是虛幻的,這種歸宿感是脆弱的,禁不住任何風吹雨打,早晚會讓他們吃盡苦頭。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在做決定的時候——尤其是重大決定時,你不能相信社會上那些膚淺的成見和錯誤的準則嗎,而應該把自己 的事情想透,想清楚。盲從,除了自身的懶惰和恐懼之外,還與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緊密相連,如果家長希望孩子聽話,就不會讓他了解;如果學校希望學生順從,就會限制他們的思想,如果 社會想操控我們的心靈,綁架我們的靈魂,就會隱瞞很多真想,迫使我們按照他們設置的模式去思考,去生活,這樣一來,我們接受的東西很多是不真實的,看見的皆是偽裝和謊言。


先入為主和貼標籤

認為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其實才是最大的蠢貨。但就是有這樣的人,認為自己的思考方式永遠正確,自己的觀點是覺得真理,對任何相反的證據和不同的意見視若無睹。當需要維護自己的虛假正義與自尊時,他們會變得固執、刻板

獨斷專行。他們不能,也不願意換一種思考方式,彷彿拋棄草率思考就會要了他們要了他們的老命一樣。先入為主和貼標籤,是草率思考最常見,也最具有破壞性的表現,人們常常會依據自己的第一印象給遇見的人和事貼上標籤,進行分類,然後在按照所貼的標籤來下定義,作出判斷。這樣的方式常常指鹿為馬,弄不清真想,往往會把我們帶進溝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