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經濟日報的調查,你的家庭財產結構安全嗎?

對照經濟日報的調查,你的家庭財產結構安全嗎?

由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負責組織實施的 “中國家庭財富調查”項目目前進行了三期。10月30日,經濟日報發佈了這份最新的《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9(後文統稱《報告》),從家庭財富的金融資產、房產淨值、動產與耐用消費品、生產經營性資產、非住房負債以及土地等方面,對當前我國家庭財富的基本狀況展開分析。

下面我們就針對這份《報告》中的一些內容進行篩選解讀,各位銅粉看的時候也可以對照自己家庭的情況,看看有哪些可以學習和注意的地方。

城鄉差別大

根據《報告》, 2018年我國家庭人均財產為208883元,比2017年的194332元增長了7.49%,增長速度高於人均GDP增速(6.1%),按照統計口徑可以理解為“平穩較快”。

真正的問題出在城鄉差距。2018年城鎮家庭人均財產為292920元,而農村家庭人均財產僅僅為87744元,後者不足前者的三分之一,且城鎮家庭人均財產增長速度快於農村。

這也就意味著,城鄉差距將進一步被拉大。

過度依賴房產

單從家庭人均財產來說,城鄉差距確實較大,但是在構成方面,則大同小異。

整體來說,我國居民家庭財產結構中房產佔七成,其中城鎮居民家庭房產淨值佔家庭人均財富的71.35%,而農村居民家庭房產淨值佔比為52.28%。可以說城鎮居民家庭財產的構成更依賴於房產,但無論城鄉房產都是資產的主要構成部分。

對照經濟日報的調查,你的家庭財產結構安全嗎?

從房產中獲得的收益也不一樣。農村居民家庭以自建住房為主,自建住房佔比達53.18%,購買新建商品房僅佔21.81%,購買二手房佔比為6.73%。而城鎮居民家庭以購買新建商品房為主,佔比達36.26%,自建住房僅佔24.43%,自建住房佔比是農村居民家庭的一半,購買二手房比例為10.97%。

從實際情況看,農村的房地產市場更慘淡,上漲空間更小。而城市居民則充分享受到了城市房價上漲的福利,這也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金融資產活力不足,求穩為主

在房產佔據家庭財產七成的情況下,其他資產類型被“擠出”是必然的事,其中金融資產受影響較大。

《報告》顯示,居民家庭的金融資產分佈依然集中於現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佔比高達88%,接近九成。單一的金融資產結構不利於居民家庭平衡資產風險,而且難以實現保值增值。

從風險態度自評和風險承受能力來看,持風險厭惡態度的居民佔多數。在居民家庭以風險厭惡為主、具有較強風險規避動機的情況下,不難理解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結構呈現單一化特徵。

對照經濟日報的調查,你的家庭財產結構安全嗎?

我國畢竟是發展中國家,社會福利水平不能與發達國家比,因此居民有更高的預防性需求,這也是儲蓄比例的重要原因。從調查結果來看,全國家庭儲蓄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應付突發事件及醫療支出”佔48.19%,“為養老做準備”佔36.78%,“為子女教育做準備”佔23.97%,“其他原因”佔20.57%,“不願承擔投資風險”佔13.82%。

從2015年到2016年的第一期,再到最新的第三期。總體來說,我國居民的家庭財產結構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有的多是增速和小改變。但是對於不同的家庭來說,還是應當選擇適合自己的配置方式,這樣才能夠適應家庭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