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趕集”

加拿大人一般一週購買一次食品和日用品,很多家庭都有兩個冰箱或者冰櫃。這裡的超市很多,競爭也激烈。所以,每週選擇各大超市的打折貨品就能很好滿足一週的吃喝和日用品。但是這裡沒有國內城市裡每天開放的菜市場,一是氣候原因,再就是地廣人稀,需求密集度達不到。像國內城市的老人們習慣於每天逛菜市場,當天買當天吃的新鮮蔬果。小城市就更不必說了,鍋裡倒上油了,再出門買棵蔥都來得及。雖然描述的有些誇張,但國內的農貿市場確實方便,天天逛市場也是很多人的生活習慣。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一個偶然機會,我們結識了吉姆,他是一位剛退休不久的“老倫敦”,致力於無償幫助新移民的安家就業。他的妻子、兒子都是律師,家住在一片隱蔽的豪宅區內。吉姆和妻子生活非常低調,喜歡旅遊,也喜歡各國文化。一次聊天中,他說他經常在一個集市上買中國的包子吃,我們聽了很新奇——這裡還有集市?還有賣包子的?吉姆告訴我們一個地址,說那裡有一個集市,只有週六上午開放,他自己每週都會去逛逛。

我們覺得很好奇,到週六趕緊去看個究竟。

在加拿大“趕集”


集市在市中心附近一個挺大的紅磚樓裡,一共有兩層。當時是初冬,已略有寒意。一推開門,發現裡面熙熙攘攘,人來人往,好不熱鬧。除了賣菜賣水果的之外,還有甜點、咖啡、小吃攤位,各種食物混雜的香氣陣陣撲面。蔬菜和水果大都用小籃、小筐裝著,下面用紙牌寫著一小筐的價錢。價格並不比超市低,有的甚至更貴。蔬菜、水果主要產自本地的農場,有的是自產自銷,比超市的新鮮很多。還有賣肉、香腸、蜂蜜、芝士、楓糖漿等農副產品,也有賣披薩、麵包和煎餅的,很多吃客一看就是經常光顧的熟客,什麼口味、什麼特色都瞭如指掌。

走上二樓,有很多賣服裝、小傢俱、工藝品、雜貨的攤位,有的攤主是上了年紀的老頭兒老太太,把自己的愛好延伸到這裡,邊製做邊賣邊分享。還有一個很大很醒目的攤位擺著多張大幅的油畫,畫家本人是一位長髮披肩的長者。先生還跟他聊了一陣,他的畫標價都不貴,說今天還打五折,老人說今天一定要賣掉一幅畫。

我們饒有興趣的挨個攤位逛,雖然是在室內,溫暖乾淨,但氛圍和熱鬧程度真的和在國內逛農貿市場的感覺一樣。讓我意外的是,不論是蔬果、副食還是其他貨品,價格都比超市和商場更貴。

在加拿大“趕集”


後來我們瞭解到,類似這樣的集市在市裡和郊區還有幾家,冬天只在週六開放,夏天開放的時間會多一些。

有一次去小鎮回來、快進市裡時,發現了路邊的一個農貿集市。當天剛剛下過雨,停車場裡有些泥濘,但還是車滿為患,擋不住人們“趕集”的熱情。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市場是一排一排的平房,雖然設施有些簡陋,但菜品多樣新鮮。這個市場只賣蔬菜、水果和農副產品,轉了一圈,發現了我喜歡的長尖椒,紅色綠色的都有,特別新鮮的裝在小桶裡。這種尖椒通常只有中國超市有賣,而且價格不便宜。還發現了很甜很糯的日本南瓜,居然還不貴,我馬上出手,買了南瓜和尖椒。先生看到香菜和黃瓜也特別水嫩新鮮,只是包裝太大,估計是針對餐館或者批發購買的。

在加拿大“趕集”


其實,我們周邊最大的農貿集市在滑鐵盧附近的高速旁,居然和我們常去的一個古董店相鄰。市場很大,有幾幢樓,每週四、週六開放,因為規模大,成了遠近聞名的一日遊的好去處。去年暑假,我們一家三口也專門去感受了一把在加拿大“趕大集”。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八號高速路拐下來,遠遠的就能看見棕紅色的一片樓,大大的寫著“Farmers’ Market”,超大的停車場已經基本全滿,門口有專人在導引指揮。我們跟著前面的車緩慢前行,看到人們提著大兜、大筐的新鮮蔬果從市場走出來。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幾幢樓四周的空地有很多戶外的攤位,賣菜、賣水果、賣衣服、賣包的,人來人往,來回穿梭。還有讓孩子騎小馬的遊樂項目,一種矮矮的小馬,帶著濃濃的馬廄味道,完全是一副農村大集的熱鬧景象。賣貨的一看就是農夫,粗獷、結實,皮膚是健康的黑紅色,還有很多攤主來自德國門諾教派,穿戴著標誌性的長裙和帽子。離這個市場不遠處,有一個古老的門諾教村子,據說他們還秉承著多年前的教派傳統,趕馬車、共享配給制,沒有手機,拒絕現代化。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穿戴著標誌性的長裙和帽子的門諾教婦女。


一幢集市樓門口,有兩個年輕姑娘在演奏,一把小提琴配一架豎琴,真不知道她們是怎麼把這麼大個的豎琴運來的。儘管四周環境嘈雜,但兩個人演奏很投入,悠揚的樂曲飄來,引得圍觀聽客紛紛往琴盒裡放零錢。

在加拿大“趕集”


我們先走進一排平房裡,裡面賣的是玩具、皮具、手工製品等雜貨,門口的是一個小吃攤,香味四溢,有現場製作的穿成串兒的炸紅薯片,很誘人,我們忍不住來一串,果然又香脆又新鮮。

在加拿大“趕集”

走出平房,外面的人更多了,隨著人流擠進那兩層樓的市場,難得在加拿大也有這樣人擠人的場面。蔬果、蜂蜜、香腸、芝士,和其他市場大同小異,只是攤位更大、選擇更多、人更擠。最受歡迎的還是賣吃的,看著人們舉著大塊誘人的披薩,我們循著香味找到一個巨大的披薩攤位,大幅招牌,誘人的展示著各種披薩的圖片和價格,很多人在排隊。本來並不餓,看到這種景象,忍不住跟著排隊買了兩大塊。味道並沒有特別之處,就是因為非常新鮮才特別好吃。接著又路過甜品攤位,各式麵包蛋糕讓我們又不自主的停住腳步,來了一塊拿破崙、一塊芝士蛋糕,味道還真不錯。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通往市場二樓的是巨大的原木樓梯,非常醒目,二樓相對人少,除了美食之外,是服飾、雜貨攤位。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幾個小時不停逛、不停吃,準備走出來,看到一層門口是一家鮮榨果汁攤,擺放著橘子、香蕉、草莓等新鮮水果,我們來了一杯鮮榨橙汁,非常好喝,橙子的香氣濃郁,清涼又解渴。

臨走前,我們在戶外的蔬果攤上買了新鮮的菜和水果,滿意而歸。

儘管烈日當頭,比氣溫更高的是人們趕集的興致。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很多當地人熱衷於逛這樣的集市,而且趕集愛好者當中很多是中產人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場上多為當地農夫種植採摘的新鮮農副產品,“新鮮”和“本地產”應該是兩個最硬的招牌。據說,蔬菜水果經過採摘、運輸、分類、清潔等程序後,再到超市裡出售,至少經過十天半月。換句話說,在超市看到的最新鮮的蔬果也是十天半月前採摘的。而集市裡的蔬果不但是剛剛採摘,而且沒有過度包裝,更新鮮更環保。所以,當然價格不便宜,零買大部分都比超市貴,但仍然吸引了很多注重生活品質的人。除了新鮮,為什麼“本地產”被如此看中?加拿大超市裡的很多農副產品都來自美國、墨西哥、智利,本地的農副產品只在短暫的夏季比較豐富。相對於進口產品的轉基因、農藥、抗生素等不同指標,加拿大當地的農副產品更環保、更安全。拿奶粉來說,加拿大土質、空氣、水源都非常好,草場精良,而且因為冬季寒冷,害蟲會被自然低溫殺死,所以加拿大奶粉不含農藥、不含抗生素,食用更健康、更安全,是世界上最好的奶粉,沒有之一。據說,比“加拿大鵝”更難買到的就是加拿大奶粉。所以,“本地產”就成了一票難求的最好招牌。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人們喜歡“趕大集”的另一個原因,自然是喜歡這種更接地氣、更生活化的氛圍,讓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滲入些許田園氣息的休閒放鬆,也會勾起那些步入中老年的人對兒時生活的回憶。趕集時,買東西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吃吃逛逛,聞聞泥土的味道,那是最本真又久違的氣息。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在加拿大“趕集”

(溫馨提示:所有文字是建立在親身經歷上的個人感受,望不同經歷、不同觀點者勿噴,致謝。)


“恐怖”的節日——加拿大萬聖節

什麼人不適合移民

“我親歷的加拿大”之人際交往實錄(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