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一個人不吃飯可以撐幾天?

周亞夫(公元前199年-前143年),沛郡豐縣人,西漢時期的軍事家、丞相。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軍事才華卓越,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拯救了漢室江山。後被冤下獄,閉食自盡。將門之後周亞夫出身非常好,他父親是西漢開國功臣周勃。周勃來頭不小,跟隨當年的漢高祖劉邦南征北戰,戰項羽,平韓信,被封絳侯。劉邦呂后死後又與陳平一起奪取呂家兵權,剿滅呂氏諸王勢力,恢復劉家天下,然後擁立漢高祖劉邦第四子代王劉恆為漢文帝,後來,官至丞相。周亞夫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他是周勃的二兒子,還有一個哥哥叫周勝之。父親死後,由他哥哥世襲繼承了爵位。而此時的周亞夫也還不錯,雖然沒有繼承到父親的爵位,但是憑藉良好家庭背景和教育,以及自己的努力,已經在做河內郡守了。郡守已經是不小的官了,從秦統一後就開始實行郡縣制,郡守就是當時一個郡的行政長官,行政事務加上軍事管理都要管。這個官,就是後來的太守,只不過漢景帝的時候才改的名。周亞夫這個時候在郡守任上歷練,這段經歷為後來的馳騁沙場、揚名立萬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有一個傳說講,周亞夫在河內的時候,當地有一個非常厲害的看面相的老婦人。一次機會,周亞夫請她到府裡來,老婦人對周亞夫講:“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兩。其後九歲而君餓死。”意思是,“大人您的命相比較尊貴,三年之後可以封侯,再過八年,就可以做丞相了,地位顯貴了。但您再過九年,就會因飢餓而死的。”周亞夫一聽,當然不信了。碰巧的是,相面這事兒恰好過去三年後,哥哥周勝之犯了殺人罪被削去了絳候爵位,皇帝想到周家對於大漢的卓越功勞,就封了周亞夫為條候。正史野史都沒有記載,所以並不知道周亞夫接受封侯時候的反應,是否驚詫的想起三年前的老婦人的話。

周亞夫:一個人不吃飯可以撐幾天?

臨危受命,力挽狂瀾這個時期都有一個大的背景,雖然自漢高祖劉邦建國以來,西漢逐漸實現了國家統一,內部除了一些諸侯的造反以及後宮干政之類的事兒之外,最為嚴重的是北方的匪患以及南方的夷亂。北方,從漢高祖開始就揮之不去的濃雲密佈,首當匈奴。漢高祖開始,為了休養生息,維護剛剛建立的大漢新的政權,對匈奴一貫的策略是“求和”的態度。劉邦死後,呂后主政,匈奴單于還寫信來調戲呂后,說呂后死了丈夫,一個人漫漫長夜必定難眠,要不然跟匈奴單于湊一對,相互暖被窩。這個時候的西漢政權還真拿匈奴沒辦法,於是呂后回信說,我呂后這把年紀,年老色衰,配不上您單于大王,然後趕緊獻上了不少大漢的美酒、茶葉、絲綢等作為貢品。可想而知,此時此刻的大漢,無奈到何種程度。公元前158年,也就是漢文帝22年,匈奴犯邊大漢北境。漢文帝慌忙調兵遣將,保衛京師長安的安全。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到 “大漢京畿三大營”了。這三營分別是灞上、棘門和細柳,文帝著宗正劉禮駐守在灞上,祝茲侯徐厲駐守在棘門,河內郡守周亞夫則守衛細柳。灞上在長安以東,棘門在長安以北,細柳在長安以西,通過這地理方位一看便知,這三營的安排可不是為了去北境抵禦匈奴,而是以防萬一用來拱衛帝都的。匈奴人在北境來勢洶洶,形式嚴峻,於是文帝親自到關乎京師社稷安危的三營駐地慰問軍隊。皇帝先去了灞上和棘門,軍營裡來去自如,而且一見是皇帝駕到,都慌了神。最後一站到了周亞夫駐守的細柳營,打頭陣的侍衛到了軍營門口說皇帝來了趕緊開門,結果軍營守衛說,將軍說了,在軍營裡只聽將軍的,這裡沒有天子。侍衛沒辦法,只能等到皇帝來,皇帝到了門口,守衛還是不開門。皇帝沒辦法,只能依照軍營的流程,拿出皇帝的符節一一通報給周亞夫,周亞夫這才讓打開軍營大門,並且提醒皇帝的司機,軍營裡面不能飆車,於是皇帝讓隨從減慢馬車的速度,一路慢行。來到周將軍帳前,周亞夫一身甲冑,稟報皇帝,戎裝在身,不能跪拜,請行軍禮。由此,漢文帝認為周亞夫才是“真將軍”,並在彌留之際囑咐太子劉啟,日後國家危難之際,可以找周亞夫,這是一個值得重用的人。漢景帝即位之後,提拔周亞夫為車騎將軍。公元前154年,大漢朝真的到了危難之際,不同的是,這一次是內亂,而且還是劉家的內亂。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膠東王劉印等七國發動叛亂,打出“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史稱,七國之亂。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漢景帝,這位從未經歷過戰爭的皇帝,想起了老父親臨終囑託,於是提周亞夫為太尉,領兵平反。

周亞夫對皇帝提出平反策略,用梁王劉武來吸引吳王主力,自己帶兵迂迴到山東昌邑,趁吳楚與梁王激戰之際,切斷了吳楚的糧道,實際上就與梁王形成了合圍之勢,逼得吳楚轉身來攻,最後抓住戰機一舉剿滅了叛軍。這場大漢建國以來的最大的危機,被周亞夫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給平定了。兩年後,周亞夫出任丞相,走向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生巔峰。

周亞夫:一個人不吃飯可以撐幾天?

卸磨殺驢,應了餓死鬼的預言世間規律就是這樣,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到達巔峰之後,就該走下坡路了。沒做多久丞相,君臣之間就開始產生了嫌隙。公元前150年,漢景帝廢掉太子劉榮另立劉徹為太子,周亞夫以自古不能廢長立幼,有失皇室正統,不利於朝廷以及天下的威嚴、穩定,漢景帝很不高興,於是開始漸漸疏遠。再後來,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五人歸順漢朝,漢景帝以鼓勵歸順為名,想要封他們為候,周亞夫又極力反對。他搬出了漢高祖的“非劉不王,非功不候”的約定,同時還覺得,封賞這類背叛國家的人,實則是在鼓勵老百姓背叛自己的家國。漢景帝更加生氣,直罵周亞夫迂腐無比,轉頭就真的封了這五人侯爵。經過這事兒,皇帝不愉快,周將軍也不愉快。於是,乾脆向皇帝辭了職,不幹了。這樣的意見相左其實也並不是特別大的事,但是就因為如此就甩手不幹,單單就這一行為來講,我個人十分不解,或許這件事情的背後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原因,當然,我也不知了。辭職之後的周亞夫,原本過得也挺逍遙自在,可是,命運捉弄,辭職不久就有兩件毀滅性的事件接踵而至。

第一件事,其實原本是好事。漢景帝心想,晾了這傢伙之後火氣應該消得差不多了吧,於是就在宮裡擺了幾桌請周亞夫來吃飯。為了試試水,就故意不給周亞夫桌子上放碗筷,周將軍非常不開心的找管事的要碗筷,言語之間非常不滿,皇帝看在眼裡,一時激動又把周亞夫罵了一頓。周亞夫離席給皇帝磕頭請罪,皇帝剛說完起來吧,這大哥爬起來徑直就出門去了。漢景帝想,這人看來以後太子繼位怕是鎮不住啊!基本上算是徹底鬧翻。

第二件事,周亞夫兒子為了孝敬父親大人,託人買了500甲冑放在家裡,準備給父親做陪葬品,誰知道被人檢舉揭發了。揭發啥?因為在漢朝是不允許個人私藏甲冑的,這可是謀反的罪名。皇帝抓住了這個把柄,將周將軍收監入牢,周亞夫呢,想著自己馳騁沙場一輩子,對漢室可謂是忠心耿耿,想反早就反了,於是在獄裡絕食以表其志。五天後,餓死在牢裡。家裡妻子得知後,也上吊自殺了。嗚呼哀哉,一生為守護漢室的名將周亞夫,也終究沒有擺脫難得善終的厄運,就此煙消雲散。周亞夫的悲劇,很多人說是直爽不懂功成身退的性格使然,我不認為如此,這顯然就是一個不平等的論調,為什麼不說是皇帝小肚雞腸、卸磨殺驢、戕害國家棟梁、自私自利、毫無君王氣度呢?那是因為權力的不平等,等級的不平等,所以,千錯萬錯,只能是你周亞夫的錯。這是一種權力的鬥爭,皇權與相權的鬥爭。回頭來看,或許我們都覺得要表明沒有謀反的陰謀的辦法很多,沒必要選絕食而亡的最極端的一種。但是,我在想,或許周亞夫經歷了這麼多事情之後,早已看穿了這個權利的鬥爭與平衡,他心知肚明,自己一個顯赫家族的“將二代”,在大漢軍中早就積累了無比的威望,即使現在辭去了丞相的職位,但伴君始終如伴虎,即使在漢景帝手上能夠平安無事,少主登位之後,依然難逃厄運。然後,就毅然決然的用自己的離開,告別這一切,如此,還能保全整個家族。體制的悲哀,人性的悲哀!

周亞夫:一個人不吃飯可以撐幾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