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一个人不吃饭可以撑几天?

周亚夫(公元前199年-前143年),沛郡丰县人,西汉时期的军事家、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后被冤下狱,闭食自尽。将门之后周亚夫出身非常好,他父亲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周勃来头不小,跟随当年的汉高祖刘邦南征北战,战项羽,平韩信,被封绛侯。刘邦吕后死后又与陈平一起夺取吕家兵权,剿灭吕氏诸王势力,恢复刘家天下,然后拥立汉高祖刘邦第四子代王刘恒为汉文帝,后来,官至丞相。周亚夫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他是周勃的二儿子,还有一个哥哥叫周胜之。父亲死后,由他哥哥世袭继承了爵位。而此时的周亚夫也还不错,虽然没有继承到父亲的爵位,但是凭借良好家庭背景和教育,以及自己的努力,已经在做河内郡守了。郡守已经是不小的官了,从秦统一后就开始实行郡县制,郡守就是当时一个郡的行政长官,行政事务加上军事管理都要管。这个官,就是后来的太守,只不过汉景帝的时候才改的名。周亚夫这个时候在郡守任上历练,这段经历为后来的驰骋沙场、扬名立万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有一个传说讲,周亚夫在河内的时候,当地有一个非常厉害的看面相的老妇人。一次机会,周亚夫请她到府里来,老妇人对周亚夫讲:“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於人臣无两。其后九岁而君饿死。”意思是,“大人您的命相比较尊贵,三年之后可以封侯,再过八年,就可以做丞相了,地位显贵了。但您再过九年,就会因饥饿而死的。”周亚夫一听,当然不信了。碰巧的是,相面这事儿恰好过去三年后,哥哥周胜之犯了杀人罪被削去了绛候爵位,皇帝想到周家对于大汉的卓越功劳,就封了周亚夫为条候。正史野史都没有记载,所以并不知道周亚夫接受封侯时候的反应,是否惊诧的想起三年前的老妇人的话。

周亚夫:一个人不吃饭可以撑几天?

临危受命,力挽狂澜这个时期都有一个大的背景,虽然自汉高祖刘邦建国以来,西汉逐渐实现了国家统一,内部除了一些诸侯的造反以及后宫干政之类的事儿之外,最为严重的是北方的匪患以及南方的夷乱。北方,从汉高祖开始就挥之不去的浓云密布,首当匈奴。汉高祖开始,为了休养生息,维护刚刚建立的大汉新的政权,对匈奴一贯的策略是“求和”的态度。刘邦死后,吕后主政,匈奴单于还写信来调戏吕后,说吕后死了丈夫,一个人漫漫长夜必定难眠,要不然跟匈奴单于凑一对,相互暖被窝。这个时候的西汉政权还真拿匈奴没办法,于是吕后回信说,我吕后这把年纪,年老色衰,配不上您单于大王,然后赶紧献上了不少大汉的美酒、茶叶、丝绸等作为贡品。可想而知,此时此刻的大汉,无奈到何种程度。公元前158年,也就是汉文帝22年,匈奴犯边大汉北境。汉文帝慌忙调兵遣将,保卫京师长安的安全。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 “大汉京畿三大营”了。这三营分别是灞上、棘门和细柳,文帝着宗正刘礼驻守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河内郡守周亚夫则守卫细柳。灞上在长安以东,棘门在长安以北,细柳在长安以西,通过这地理方位一看便知,这三营的安排可不是为了去北境抵御匈奴,而是以防万一用来拱卫帝都的。匈奴人在北境来势汹汹,形式严峻,于是文帝亲自到关乎京师社稷安危的三营驻地慰问军队。皇帝先去了灞上和棘门,军营里来去自如,而且一见是皇帝驾到,都慌了神。最后一站到了周亚夫驻守的细柳营,打头阵的侍卫到了军营门口说皇帝来了赶紧开门,结果军营守卫说,将军说了,在军营里只听将军的,这里没有天子。侍卫没办法,只能等到皇帝来,皇帝到了门口,守卫还是不开门。皇帝没办法,只能依照军营的流程,拿出皇帝的符节一一通报给周亚夫,周亚夫这才让打开军营大门,并且提醒皇帝的司机,军营里面不能飙车,于是皇帝让随从减慢马车的速度,一路慢行。来到周将军帐前,周亚夫一身甲胄,禀报皇帝,戎装在身,不能跪拜,请行军礼。由此,汉文帝认为周亚夫才是“真将军”,并在弥留之际嘱咐太子刘启,日后国家危难之际,可以找周亚夫,这是一个值得重用的人。汉景帝即位之后,提拔周亚夫为车骑将军。公元前154年,大汉朝真的到了危难之际,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内乱,而且还是刘家的内乱。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东王刘印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史称,七国之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汉景帝,这位从未经历过战争的皇帝,想起了老父亲临终嘱托,于是提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反。

周亚夫对皇帝提出平反策略,用梁王刘武来吸引吴王主力,自己带兵迂回到山东昌邑,趁吴楚与梁王激战之际,切断了吴楚的粮道,实际上就与梁王形成了合围之势,逼得吴楚转身来攻,最后抓住战机一举剿灭了叛军。这场大汉建国以来的最大的危机,被周亚夫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给平定了。两年后,周亚夫出任丞相,走向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生巅峰。

周亚夫:一个人不吃饭可以撑几天?

卸磨杀驴,应了饿死鬼的预言世间规律就是这样,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到达巅峰之后,就该走下坡路了。没做多久丞相,君臣之间就开始产生了嫌隙。公元前150年,汉景帝废掉太子刘荣另立刘彻为太子,周亚夫以自古不能废长立幼,有失皇室正统,不利于朝廷以及天下的威严、稳定,汉景帝很不高兴,于是开始渐渐疏远。再后来,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汉景帝以鼓励归顺为名,想要封他们为候,周亚夫又极力反对。他搬出了汉高祖的“非刘不王,非功不候”的约定,同时还觉得,封赏这类背叛国家的人,实则是在鼓励老百姓背叛自己的家国。汉景帝更加生气,直骂周亚夫迂腐无比,转头就真的封了这五人侯爵。经过这事儿,皇帝不愉快,周将军也不愉快。于是,干脆向皇帝辞了职,不干了。这样的意见相左其实也并不是特别大的事,但是就因为如此就甩手不干,单单就这一行为来讲,我个人十分不解,或许这件事情的背后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当然,我也不知了。辞职之后的周亚夫,原本过得也挺逍遥自在,可是,命运捉弄,辞职不久就有两件毁灭性的事件接踵而至。

第一件事,其实原本是好事。汉景帝心想,晾了这家伙之后火气应该消得差不多了吧,于是就在宫里摆了几桌请周亚夫来吃饭。为了试试水,就故意不给周亚夫桌子上放碗筷,周将军非常不开心的找管事的要碗筷,言语之间非常不满,皇帝看在眼里,一时激动又把周亚夫骂了一顿。周亚夫离席给皇帝磕头请罪,皇帝刚说完起来吧,这大哥爬起来径直就出门去了。汉景帝想,这人看来以后太子继位怕是镇不住啊!基本上算是彻底闹翻。

第二件事,周亚夫儿子为了孝敬父亲大人,托人买了500甲胄放在家里,准备给父亲做陪葬品,谁知道被人检举揭发了。揭发啥?因为在汉朝是不允许个人私藏甲胄的,这可是谋反的罪名。皇帝抓住了这个把柄,将周将军收监入牢,周亚夫呢,想着自己驰骋沙场一辈子,对汉室可谓是忠心耿耿,想反早就反了,于是在狱里绝食以表其志。五天后,饿死在牢里。家里妻子得知后,也上吊自杀了。呜呼哀哉,一生为守护汉室的名将周亚夫,也终究没有摆脱难得善终的厄运,就此烟消云散。周亚夫的悲剧,很多人说是直爽不懂功成身退的性格使然,我不认为如此,这显然就是一个不平等的论调,为什么不说是皇帝小肚鸡肠、卸磨杀驴、戕害国家栋梁、自私自利、毫无君王气度呢?那是因为权力的不平等,等级的不平等,所以,千错万错,只能是你周亚夫的错。这是一种权力的斗争,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回头来看,或许我们都觉得要表明没有谋反的阴谋的办法很多,没必要选绝食而亡的最极端的一种。但是,我在想,或许周亚夫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早已看穿了这个权利的斗争与平衡,他心知肚明,自己一个显赫家族的“将二代”,在大汉军中早就积累了无比的威望,即使现在辞去了丞相的职位,但伴君始终如伴虎,即使在汉景帝手上能够平安无事,少主登位之后,依然难逃厄运。然后,就毅然决然的用自己的离开,告别这一切,如此,还能保全整个家族。体制的悲哀,人性的悲哀!

周亚夫:一个人不吃饭可以撑几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