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為什麼稱呼女人為媼、負?

仔細讀《史記》,你會發現太史公對有姓無名、無名無名的女人,一般都以“媼”稱之。比如:

《史記·高祖本紀》:父曰太公,母曰劉媼。(中華書局,1959年版,P341)

《新華字典》解釋“媼”:年老的女人。《說文解字》解釋“媼”:女老偁也。

裴駰集解引文穎注:幽州及漢中皆謂老嫗為媼。裴駰解釋媼就是老婦人。類似我們今天說的老大娘,大娘,老太太等。劉媼,就是劉老太太、劉大娘。這個跟《說文解字》、《新華字典》上的解釋一致。

裴駰集解又引夢康:長老尊稱也。也就是說,媼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老太婆。老太婆不是尊稱。

《史記·高祖本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P343)

《史記·高祖本紀》:酒罷,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P344)

王媼、武負,就是劉邦常去賒酒的老闆娘。大概名字不傳世,只知道姓,太史公就只好稱之為王大娘、武大娘了。呂媼就是呂公的老婆,呂大娘,呂老太太。

有意思的是,《史記》記錄跟男人戀愛或者通姦的女人時,也常以“媼”字稱之。比如:

《史記·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秦時與故魏王宗家女魏媼通,生薄姬。(P1970)

薄姬就是漢文帝的皇后。她父親跟魏王族人魏老太太、魏大娘談戀愛。為什麼說是戀愛,不是通姦呢?因為沒有證據表明,薄姬的父親在跟魏大娘談朋友之前,娶過女人。但是太史公為什麼還是以通姦稱之?我分析在秦代,豪門大族兒女婚姻,一定是父母之命才算政治正確,才算合乎禮儀。男女之間私定終身肯定是不被承認的通姦行為。

只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是描述男女戀愛也好,通姦也罷,為什麼非要稱其為老太太,老大娘呢?難道就不能這樣描述:秦時與故魏王宗家女魏氏(魏女)通。

這個問題在接下來的材料中大致可以找到些答案。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大將軍青者,平陽人也。其父鄭季,為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侯妾衛媼通,生青。(P2921)

司馬貞索隱解釋:衛,姓也。媼,婦人老少通稱。也就是說司馬貞認為媼不是單指年齡大的女人,不一定是我們今天認為的老大娘,老太太。只要是女人,當然指成熟的女人,都可以稱之為媼。

太史公寫衛青的父親確實是跟衛媼通姦。因為衛媼此時是平陽侯的妾,是肯定有丈夫的。我分析衛媼的男人應該是平陽侯曹壽的父親,老平陽侯。這從年齡上才說得通。

但是司馬貞又引《漢書》:與主家僮衛媼通。《漢書》認為衛媼不是平陽侯的妾,只是他的書僮,也就是打雜的僕人、隨從。那麼,鄭季跟衛媼應該算是自由戀愛了。

司馬貞接著《漢書》的說法推理:案:既雲家僮,故非老也。也就是說司馬貞認為,既然不是妾,只是家僮,那也就不應該是老太太,老大娘,也就不應該稱為衛媼了。我想司馬貞也跟我們想的一樣,人家年紀青青一個小姑娘,為什麼稱呼她老太太,老大娘呢?但是,他馬上又修正了這一觀點,自我解釋清楚了:或者媼是老稱,後追稱媼耳。也就是說司馬貞認為,也許是太史公在寫《史記》時,這些前塵往事早已過去多年,此時稱呼衛青他媽為衛媼,衛大娘、衛老太太,一定是合乎情理的。

跟“媼”這個稱呼相似的是“負”。比如:

前文所引:王媼、武負。清代史學家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張負條》雲:《漢書》如淳注則雲:武,姓也。俗謂老大母為阿負。這樣看來,負也是老大娘、老太太的意思。

《史記·外戚世家》:媼之許負所相,相薄姬,雲當生天子。(P1970)

太史公這裡寫的是一姓許的老太太、老大娘給薄姬看相算命,說薄姬今後會生天子。有趣的是,當時薄姬還是魏王豹的女人。魏豹聽說了許大娘的看相之辭,心中暗喜。他認為自己的女人今後會生天子,那自己至少也是天子他爹啊。於是,他斷掉了跟劉邦的聯繫,在楚漢之爭時,當起了作壁上觀,靜觀其變的騎牆派。劉邦很憤怒,派韓信擊敗了魏豹,薄姬在蠶室勞動,被老流氓劉邦看中,生下代王劉恆,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許大娘相的很準,但是這個天子不是他魏豹的兒子。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載:條侯亞夫子未侯為河東太守,許負相之曰:君後三歲而侯。司馬貞索隱引應劭雲:負,河內溫人,老嫗也。負還是老太太、老大娘的意思。不知道這個許負是否就是給薄姬看相算命的那個許負、許老太太。如果是同一個人,那她此時就真的稱得上是許老太太了。因為薄姬年輕時,楚漢之爭剛進行到一半,劉邦跟條侯的父親周勃是同齡人,許老太此時的年齡應該至少不低於50歲,稱呼一聲許大娘、許老太太也不為過。


《史記》中為什麼稱呼女人為媼、負?

王媼武負,實乃今之小姐姐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