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为什么称呼女人为媪、负?

仔细读《史记》,你会发现太史公对有姓无名、无名无名的女人,一般都以“媪”称之。比如:

《史记·高祖本纪》:父曰太公,母曰刘媪。(中华书局,1959年版,P341)

《新华字典》解释“媪”:年老的女人。《说文解字》解释“媪”:女老偁也。

裴骃集解引文颖注:幽州及汉中皆谓老妪为媪。裴骃解释媪就是老妇人。类似我们今天说的老大娘,大娘,老太太等。刘媪,就是刘老太太、刘大娘。这个跟《说文解字》、《新华字典》上的解释一致。

裴骃集解又引梦康:长老尊称也。也就是说,媪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老太婆。老太婆不是尊称。

《史记·高祖本纪》: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P343)

《史记·高祖本纪》: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P344)

王媪、武负,就是刘邦常去赊酒的老板娘。大概名字不传世,只知道姓,太史公就只好称之为王大娘、武大娘了。吕媪就是吕公的老婆,吕大娘,吕老太太。

有意思的是,《史记》记录跟男人恋爱或者通奸的女人时,也常以“媪”字称之。比如:

《史记·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吴人,姓薄氏,秦时与故魏王宗家女魏媪通,生薄姬。(P1970)

薄姬就是汉文帝的皇后。她父亲跟魏王族人魏老太太、魏大娘谈恋爱。为什么说是恋爱,不是通奸呢?因为没有证据表明,薄姬的父亲在跟魏大娘谈朋友之前,娶过女人。但是太史公为什么还是以通奸称之?我分析在秦代,豪门大族儿女婚姻,一定是父母之命才算政治正确,才算合乎礼仪。男女之间私定终身肯定是不被承认的通奸行为。

只是我们无法理解的是描述男女恋爱也好,通奸也罢,为什么非要称其为老太太,老大娘呢?难道就不能这样描述:秦时与故魏王宗家女魏氏(魏女)通。

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材料中大致可以找到些答案。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将军青者,平阳人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P2921)

司马贞索隐解释:卫,姓也。媪,妇人老少通称。也就是说司马贞认为媪不是单指年龄大的女人,不一定是我们今天认为的老大娘,老太太。只要是女人,当然指成熟的女人,都可以称之为媪。

太史公写卫青的父亲确实是跟卫媪通奸。因为卫媪此时是平阳侯的妾,是肯定有丈夫的。我分析卫媪的男人应该是平阳侯曹寿的父亲,老平阳侯。这从年龄上才说得通。

但是司马贞又引《汉书》:与主家僮卫媪通。《汉书》认为卫媪不是平阳侯的妾,只是他的书僮,也就是打杂的仆人、随从。那么,郑季跟卫媪应该算是自由恋爱了。

司马贞接着《汉书》的说法推理:案:既云家僮,故非老也。也就是说司马贞认为,既然不是妾,只是家僮,那也就不应该是老太太,老大娘,也就不应该称为卫媪了。我想司马贞也跟我们想的一样,人家年纪青青一个小姑娘,为什么称呼她老太太,老大娘呢?但是,他马上又修正了这一观点,自我解释清楚了:或者媪是老称,后追称媪耳。也就是说司马贞认为,也许是太史公在写《史记》时,这些前尘往事早已过去多年,此时称呼卫青他妈为卫媪,卫大娘、卫老太太,一定是合乎情理的。

跟“媪”这个称呼相似的是“负”。比如:

前文所引:王媪、武负。清代史学家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张负条》云:《汉书》如淳注则云:武,姓也。俗谓老大母为阿负。这样看来,负也是老大娘、老太太的意思。

《史记·外戚世家》: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P1970)

太史公这里写的是一姓许的老太太、老大娘给薄姬看相算命,说薄姬今后会生天子。有趣的是,当时薄姬还是魏王豹的女人。魏豹听说了许大娘的看相之辞,心中暗喜。他认为自己的女人今后会生天子,那自己至少也是天子他爹啊。于是,他断掉了跟刘邦的联系,在楚汉之争时,当起了作壁上观,静观其变的骑墙派。刘邦很愤怒,派韩信击败了魏豹,薄姬在蚕室劳动,被老流氓刘邦看中,生下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许大娘相的很准,但是这个天子不是他魏豹的儿子。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条侯亚夫子未侯为河东太守,许负相之曰:君后三岁而侯。司马贞索隐引应劭云:负,河内温人,老妪也。负还是老太太、老大娘的意思。不知道这个许负是否就是给薄姬看相算命的那个许负、许老太太。如果是同一个人,那她此时就真的称得上是许老太太了。因为薄姬年轻时,楚汉之争刚进行到一半,刘邦跟条侯的父亲周勃是同龄人,许老太此时的年龄应该至少不低于50岁,称呼一声许大娘、许老太太也不为过。


《史记》中为什么称呼女人为媪、负?

王媪武负,实乃今之小姐姐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