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經濟銷售成為假貨和山寨產品的重災區假貨是人性和社會問題?

包括拼多多在內的電子商務平臺,因山寨和假貨氾濫一直受到消費者和輿論質疑。而拼多多創始合夥人達達曾公開回應稱,假貨是人性問題,假貨問題是社會問題,讓3歲的拼多多承擔是不公平的。

網購平臺,包括微商、直銷非傳統經濟銷售模式,往往是假貨和山寨貨的重災區。或許可以這麼說,完全讓拼多多承擔,確實是不公平的。但是並不是說,拼多多就可以為假貨或山寨貨提供平臺,可以去迎合這種所謂的“人性”抑或“社會”問題。每個平臺都應該為自己的產品質量做出努力,並對假貨山寨貨做出零接收,百分百拒絕,並予以打擊。你有假貨,就應該處理,就應該承擔責任,而不是說什麼社會和人性問題來做出推卸或無奈的反應。任何平臺都應該一樣。

難道,假貨真的是“人性”和“社會問題”嗎?我個人認為這是不對的,假貨,山寨貨只是一種現象,如同其他違規違法,破壞社會秩序的現象一樣,只是個別人愛佔便宜、謀求蠅頭小利,去苟且偷生,僥倖獲得私利而已,絕不是人性和社會問題。把自己的假貨和山寨產品責任歸結於社會或人性,是不負責任的,也是消極怠慢的態度。

網購平臺,包括微商、直銷非傳統經濟銷售模式之所以成為假貨和山寨產品的重災區,原因是部分准入制度和監管機制還不太完善。相對傳統店鋪經濟,他們的隨意性,零散性更強烈,相關監管檢驗部門對他們監管更有難度。而僅僅靠他們自身自律,自我監督來管控產品質量和銷售,是不足以保證所有平臺和商家都有較強社會責任感的。平臺和商家有可能為了自身利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對監管部門含糊其辭,掩蓋事實。所以,目前只能是,誰出問題,就應該處理誰,而且應該嚴查不待,從嚴處理。

平臺和銷售商在市場上的產品准入機制應該更加完善,不合乎市場和消費者要求的違規產品,不能讓他們侵入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