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说这样的话来伤害孩子了

“你除了吃,还会什么?”

“你怎么这么笨?”

“说了多少次了,怎么还是记不住!”

“你怎么不去死?”

“你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没用的东西!”

“别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

……

你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吗?也许你是无意,但对孩子而言,你说的每句话,都像子弹打在心脏。

不要再说这样的话来伤害孩子了

我们总说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父母严厉的话语之下是对孩子深深的爱意。可真的是这样吗?

大人以为的:我管你、我骂你是为了你好,别人家的孩子我都不稀罕骂……孩子是怎么去理解接受的呢?

其实,父母每多说一句狠话,就加深一点孩子的恨意。

有些孩子以早熟听话乖巧懂事的方式来应对,也有孩子以打架斗殴做坏事来发泄自己处理不了的情绪。

也许你和我一样,会以为有严重暴力倾向的人、违法犯罪的人,童年肯定受到了非一般的“精神虐待”。

语言也能成为暴力,它不留痕迹,但伤害却更持久。

有人形象地把对儿童的语言暴力,比喻成一颗定时炸弹,它只会在行凶者离开现场足够久之后才会爆炸。

不要再说这样的话来伤害孩子了

如果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反反复复,不分场合地听见“你怎么这么蠢”、“你就不会好好做啊”、“我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才生了你这种孩子”,这些言语会从一两次的无关痛痒变成锋锐伤人的刀。

这些伤人的刀不止叫人发疼生恨,还会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生存的价值在一次次打击中逐渐压灭。

等TA长大成人,性格、社交能力、心理都会受到童年经历的巨大影响。更有甚者,直接走向“杀人”的不归路。

身为父母,我们该怎样与孩子沟通交流,心口合一地向孩子表达爱、担心与关怀?

一则关于尿床的真实故事

不要再说这样的话来伤害孩子了

有个叫林莹莹的北京姑娘,小时候跟父母住在一个有很多邻居的四合院里。父母都是老师,为人谦和,但是对孩子的管教比较严格,认为“严是爱,松是害”。

一天,已经上小学的莹莹竟然尿床了,她既紧张又害羞。

妈妈很生气,站在院子里边收拾被褥边当着邻居埋怨“这么大个姑娘还尿炕,人家2岁的小孩都比她强!”

如今,已经36岁的林莹莹还能记起当时的感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邻居都在院子里听我妈嚷嚷,还有小伙伴在笑我,我就像被扒光了衣服站在那里,没有一点尊严。

更糟的是,成年后的莹莹一直有失禁的问题,看了很多医生也不见好转,为此她一直无法结婚,很长一段时间她和她的父母都认为这是生理问题。

直到看了心理医生,才知道这个问题是儿时那次事件的创伤后遗症,与她小时候的承受巨大压力有直接关系,她说,她这辈子也无法原谅妈妈。

你把孩子当孩子了吗?

不要再说这样的话来伤害孩子了

我们对待孩子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游走于两个极端——做事时,把他当成大人一样去要求;犯错了,又像对待孩子一样直白甚至粗暴的批评。很多人都不知不觉中做着双标党。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有自尊,有自我,需要你的尊重、理解和接纳。

也许所有的父母认为自己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当父母的语言武装成子弹射向孩子的心时,他感受到的,不会有爱,只会是你的恨意。

自此,孩子就有可能关闭了心门,认为父母是不爱自己的,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就像当年的你我一样。

不要再说这样的话来伤害孩子了

以下几件事会伤害孩子的心

01. 侮辱孩子,给孩子贴标签

“我俩怎么就生了你个这么丑的孩子”

“把你养得太好了,胖得什么都不会做”

“给你花了那么多钱上补习班,人蠢没办法救”

“你以后也就是给人打打工的命了”

“别人家的孩子都考出了这么多本证书,你看看你垃圾得要死,考门数学还是不及格”

...

家长无意间给孩子贴的“标签”,会让孩子以为“自己就是这样的”、“自己只能这样了”,等他长大成人,他也会一直带着这个“标签”,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自己就配这样的生活,自己就该吃苦,自己活该。

02. 不理孩子,对孩子进行冷暴力

孩子在房间玩耍,你收拾完厨房,又去打扫客厅,到房间又看到孩子把剪碎的纸片撒满了每个角落。于是,你默默的板起脸,闷闷不乐,任凭孩子怎么呼喊你,你都不应。

很多家长习惯于对孩子实施冷暴力,生气了不与孩子沟通,这样会让孩子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但他又能觉察出氛围不对,随之会产生焦虑和不安,无法取悦你也会使孩子感到深深的挫败。

03. 放狠话,恐吓孩子

“你再不听话我们就把你扔了!”

“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到外面喂狼!”

“你再这样我信不信我打死你!”

“行,不吃饭是吧。你就去饿死吧!”

“顶嘴是吧,把你嘴巴缝起来,看你怎么说话?!!!”

...

这样的威胁和恐吓,会让孩子产生深深的恐惧,也会让孩子觉得:只有我怎样怎样,父母才是爱我的,一旦我不这样,父母就不爱我了。

长大之后,也会非常没有安全感,即使进入亲密关系,也会非常恐惧做的不好对方就会离开,最后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不要再说这样的话来伤害孩子了

怎样与孩子相处

01. 真实面对自己的情绪、合理排解

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并且自己合理的处理情绪,不要将孩子作为出气筒。

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宝贝,爸爸/妈妈最近工作压力有点大,这会儿心情不太好,但是跟你没有关系,可以让我安静一会儿吗?”这样做,既免于冲突,又为孩子示范了正确处理情绪的方式。

02. 接受孩子可以犯错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处在一个逐步学习的过程,更多时候,孩子只是在探索和玩,并不是有意犯错。

接受孩子会犯错的事实,反而可以心平气和地去帮助他们成长。

想一想吧,我们总能为自己的拖沓、懒散找借口,为什么不多包容一下孩子的磨蹭、不乖呢?

03. 允许孩子表达情绪

很多家庭禁止孩子哭泣,认为哭是不好的。但孩子性情是天然的,孩子的情绪也是自然且无掩饰的。哭是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

我们很多人从小被教育“不准哭” “哭是不好的”,于是我们也不允许孩子哭。我们压抑了情绪的出口,导致很多成年人,如今变得越来越情绪化,心理问题频出。

我们还要将这样的伤害复制给我们的孩子吗?

在孩子哭的时候给他一个拥抱,就像拥抱童年的自己。给感情一个通道,给自己一个与孩子流动情感的机会。

04. 直接告诉孩子错在哪里

“我都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记不住?”这种话除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只能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

批评孩子时少说废话,不翻旧账,具体地指出当下的错误就是最好的帮助。“我很生气,因为你没有收拾玩具”。一句简单的话,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够了。

05. 第一时间跟孩子道歉

如果实在没忍住跟孩子发了脾气,补救的办法就是第一时间道歉,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歉意和爱。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虽然生气了,但不会因此而不爱自己。

紧紧抱住孩子,“宝宝,对不起,妈妈今天不该跟你大吼大叫,妈妈爱你”。

不要再说这样的话来伤害孩子了

对孩子来说,

父母就是他的一切。

他们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

不论好的坏的。

无心的一句话,

可能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

但我们可以有一颗改进自己的心,

意识到粗暴的语言对孩子是有伤害的。

不要让语言成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工具!

不要再说这样的话来伤害孩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