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虧損千萬,企業停滯3年,如今開店千家,實現逆風翻盤


他曾虧損千萬,企業停滯3年,如今開店千家,實現逆風翻盤

從一家小門店到今天近千家連鎖店,在窗簾這個看似低頻需求的品類裡,他卻能做到“如魚得水”,不僅躋身於行業頭部,更開創了一套“成品輸出”的新模式。

沒有誰的成功是順風順水的,踩過的兩個大坑,也曾讓他虧損千萬,停滯三年,但也正因此,他痛定思痛,走上了一條斷臂求生的革新之路。

本期《島說》,我們採訪的是杭州如魚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道賢,這位從西北走出來的企業家和我們講述了自己的創業經歷,並分享了三點極具實操性的經營之道。

口 述:陳道賢 杭州如魚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正和島島鄰

採 訪:夏昆

來 源:正和島

01、與其跑馬圈地,不如精耕細作

今天回過頭去看,在這個行業裡我也算摸爬滾打近三十年了。

九十年代初,那個時候還算不上真正創業,我在銀川做一些家居建材方面的小生意,窗簾是其中的一個主要產品,和一些窗簾經銷商的接觸也逐漸多了起來,可越和他們接觸,我就越能感覺到,這個行業好像有些太傳統了。

那時候顧客買窗簾是沒有什麼選擇可言的,一共就那麼幾款顏色和麵料,商家會根據你要求的尺寸進行剪裁,最後再負責給你安裝好,一套流程下來好像沒什麼問題,可對於顧客而言,即便他能夠挑到比較合適的顏色,但窗簾的材質、工藝以及款式可能都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標準。

尤其是一些高端客戶,他們的房間往往都裝修的非常漂亮,就是因為可選擇的窗簾太少,導致房間的整體風格和美觀度被破壞掉了,我那時在想,如果能根據顧客的需求,打造一個個性化集中定製,成品輸出的模式,會不會給行業帶來一個新的改變。

1994年,我在銀川開了自己的第一家窗簾店,店面雖然不大,但從它開業的那天的起,我就決定要走一條成品化、標準化的道路,用生產西裝的技術來製造窗簾,至少在當地市場中,要保證我們的工藝達到最好。

所以在一些老品牌跑馬圈地,擴張店鋪數量時,我反而不著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發和服務上,根據顧客家裡的窗戶類型和裝修風格,在窗簾的主布、花邊、配布甚至線跡上為他進行專門的設計。

安裝窗簾時,裝修人員進門要帶鞋套,牆壁打孔要有接灰盒,走之前要把地上的雜物打掃乾淨,這樣一來,我們的名氣反而越來越大,即便我只有一家店,但越來越多的人會主動找到我們,這也給我帶來一個很重要的啟示:你的產品如果不能打動顧客,店面再大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到了2005年左右,我們的窗簾在銀川中高端市場的佔有率已經超過了50%,當地市場上也基本沒有什麼對手了,我那時候也就30多歲,還比較年輕,也不想在一個城市裡安於現狀,就來到了杭州開始二次創業,後面的十幾年,才算是真正體會到了創業路上那九九八十一難。

02、兩個大坑,差點毀了企業

印象裡,2014到2016這三年對我來說可能是最為遺憾也是教訓最深的一個階段了,那三年裡我連踩了兩個大坑,如果不是及時剎車,企業可能都活不到今天。

第一個大坑:全渠道營銷

那幾年真就是死心塌地的做全渠道,為了打通全渠道,我組建了一個八十多人的技術和運營團隊,在寫字樓裡建了一個巨大的旗艦店,還以170萬的年薪聘請行業專家來指導團隊,在行業裡也算是天價年薪了。

當時的想法是以寫字樓旗艦店為中心,打造一個1+N多小店的模式,把線上線下全部打通,想法是好的,可結果卻極其慘痛,等到旗艦店關門那天,加起來一共有1400多萬的掛賬虧損,錢倒是其次,主要是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代價真的是太大了。

現在想來,原因其實很簡單,第一,全渠道的打通需要在團隊、資源以及產品營收上進行全面整合,可我們不僅資源分散,團隊思維也比較傳統,這樣一種新模式很難與已有的企業文化相融合。

第二,技術極不成熟,這期間我去了山西全球蛙參觀,全球蛙僅在一個三線城市的市場中就投入了三四百名技術人員,而我們卻想以幾十人的團隊撐起整個市場,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第二個大坑:整體軟裝

我後來常用兩個字來形容當年這個決策,就是自嗨,自嗨的厲害,那時候想在窗簾業務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延伸,在安裝窗簾同時,給客戶推出了一系列軟裝方案,從牆布、軟包、牆背景再到傢俱的選擇,

看似應有盡有,卻偏偏忘了最開始的初心。

顧客選擇我們是因為看中了我們的窗簾,在軟裝設計和配套上有的是比我們專業的企業,明明做好窗簾就可以了,為什麼要干預顧客的整體軟裝呢?所作所為完全背離了顧客的真實需求。

從那以後我把企業的發展方向牢牢定在了六個字上:選擇、聚焦、擊穿,就像任正非所說的,集中兵力、多梯次、飽和攻擊,把自己擅長的做精做透,堅決不再幹貪大圖快的事情。

做企業同樣要有常識,有多大腦袋戴多大帽子,我們容易被行業裡的新概念、新趨勢所影響,可這些新詞、熱詞適不適合你,憑你的體量又能不能踏上所謂的風口,這都是在進一步行動之前需要認真想清楚的,我們當年就是太貪了,根本沒想那麼多,以至於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03、一個生死關:要麼承受風險,要麼另謀出路

2018年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場大考,那一年我們打破了原有的模式,用信息化手段重塑了前後端當中的各個環節,包括今天所迎來的一系列利好,都離不開這場變革,當然,過程中所經歷的痛苦也真的讓我終身難忘。

外界可能不太瞭解,窗簾這個行業它的季節性其實特別明顯,就是淡季沒活幹,旺季做不出,因為大家裝修房屋包括婚禮的籌辦一般都會集中在下半年,所以九月份到春節前是最忙的一段時間,訂單堆積起來員工加班加點都幹不完,這個時候產能不足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而且當時的市場環境是所有的成本都在上漲,對於我們來說也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價格上調,但消費者可能接受不了,二是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技術手段,提高產能,打造規模經濟,面臨的問題則是沒有可借鑑的企業,只能靠自己的摸索。

後來我們就開始推演這兩種選擇可能產生的結果,為了降低成本,我可以選擇到一些偏遠地區建廠,但企業走的是個性化路線,即便能夠複製一批熟練的技術工人,至少也需要兩到三年的培養,時間上顯然是不允許的。

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要麼我離開這個行業另謀出路,要麼就承擔風險全力變革,沒有其他辦法,當時一年的營收雖說也有幾千萬,但這一場變革下來,手裡的錢基本就全投進去了,說是企業的生死關都不為過。

更難受的是,這次信息化改造正好發生在下半年最忙的時候,本來產能就不足,進行新老系統切換時還要暫停部分生產工作,這就造成我們訂單爆倉卻交不出貨來,個性化生產又沒有備貨這一說,交期只能一拖再拖,一些脾氣比較暴的顧客甚至把我們的門店都砸了。

另一方面,臨近春節,員工們本來都安排好了回家的時間,但為了趕生產,我們只能延遲放假,近兩個月每天加班到夜裡一兩點是常態,管理層也一樣,帶著牙具和行軍床就住在工廠,一些人接受不了選擇了離開,就這樣,我們的員工陸陸續續走了四分之一。

當然,我從來沒有怪過他們,那段時間的壓力確實太大了,我自己都倍感煎熬何況他們呢,看著跟了自己好多年的老員工一個個離開,心裡真的特別不捨,等到產能穩定下來後,我也沒有拒絕過任何一個想回來的老員工。

這次變革後,從前端訂單到後端發貨,我們的信息全部打通了,比如研發部門可以隨時調取任何數據,用來協助產品開發,生產線產能也比過去提升了三倍以上,為後來的門店擴張奠定了基礎。

所以,當你退無可退時,變革可能是唯一的出路,在治標與治本的選擇上,也不需要太多的糾結,小修小補或許能維持生存,但長遠來看,企業要想活下來並且活得好,還是要有自己的核心底牌。

04、經營企業20年,我的3點心得與感悟

二十多年下來,不少人也問我有沒有總結過企業經營上的理念和方法,我覺得談不上是總結,更多的算是一些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吧,大概有這麼3點:

1.五key與執行四原則

在企業管理方面,我們形成了一套比較清晰的邏輯,內部稱之為五key和執行四原則,所謂五key指的是思想要統一,結果要清楚,方法要明確,過程要檢查,獎懲要及時,特別是思想要統一這點,團隊如果不能經過共創共識,戰略戰術很難落地。

執行四原則這部分我們可以分別來看:

第一個原則是找出最重要目標,這是第一步,經過取捨後明確目標確定方向;

第二個原則是引領性指標,指的是經過共識,找到支撐最重要目標的關鍵動作;

第三個原則激勵性積分表,每週跟進在做的關鍵動作有沒有增長並撬動目標的提升,這些要通過積分表上的數據顯示出來,避免做無用功;

第四個原則是週期性跟進會,每週一下午五點,一線部門負責人每人用15分鐘彙報最重要目標和引領性指標的最新數據,及提升引領性指標的周計劃,每週持續跟進確保業務的不斷深入。

通過這五個關鍵步驟和四個執行原則,我們的發展速度有了很明顯的提升,但前提是要保證企業的大方向是正確的,否則就容易像我們掉入那兩個大坑一樣,越快問題越大。

2.建立信任,充分授權

在我看來,信任是一門哲學,如果老闆不信任員工,企業就會產生越來越多的規則和制度,久而久之,

企業家的精力就全耗費在研究企業的規章制度上了,形成一種管理過度和制度僵化的局面。

這方面,我通常會盡可能的向下放權,比如確定好我們的價值觀,和大家講清楚我們所弘揚的文化,然後設立幾條觸碰到就必須離開的高壓線作為兜底,在這樣一種風險可控的基礎上,給予幹部充分的權力。

我現在的感覺就挺簡單的,很多審批都不用到我這,我們的各大版塊負責人就有權處理,這樣一來也不會有太多的錯誤,因為大家能感受到我的信任,處理事情上反而會更加用心。

很多時候,束縛我們的,正是那事事都要管的權力慾。

3.專業、敬業,不忘工匠精神

我有一個原則,不是我行業範圍內的業務,我堅決不去碰,房地產最火的時候我沒去炒房,土地最好的時候我也沒去炒地皮,包括在貸款這件事上,我都會格外謹慎。

一是我們這個行業比較瑣碎和複雜,我沒有太多精力去做其他事,更重要的是我在和行業強相關整體軟裝上都踩了那麼大的坑,再去別的行業裡插一腳,我實在沒有能做好的把握。

今天來看,我覺得這個原則也沒錯,這次疫情造成的是全球性的經濟衰退,爆雷的公司數不勝數,再仔細看,基本上都是做多元化的,短期來看,可能其他一些業務確實帶來了不少的收益,等到時間一拉長就都原形畢露了。

05、結語

至於未來,我其實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目標或者夢想,簡單一點,把每一天過好就可以了,對於企業來說,倒是有一個比較大的使命,就是讓天下人更愛回家。

我們不只是要用窗簾把更多的家庭裝扮的溫馨、舒適、有品位,更重要的是要為更多美滿家庭的建設貢獻我們的綿薄之力。

窗簾雖然看起來是一個低頻產品,但在選擇、搭配、安裝和後期清洗拆掛的過程中,會和家庭成員尤其是女主人產生更多的鏈接,我們會在窗簾包裝裡會放印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精緻擺件,然後留下聯繫方式和一個通向我們在線學堂的二維碼,很多人就會進入到學堂學習家庭文化建設方面的一些知識,這樣一來窗簾和用戶的鏈接就變成了高頻的。

而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感召更多的家庭一起學習古聖先賢的智慧,讓更多的家庭美滿和睦,積德行善,讓家文化深入到每個人的心中,我想,這也是這家企業今後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至於最終能做到多大,能有多少個億的營收,說實話,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一句話,做企業說白了還是做人,做個好人才能做出好窗簾,才能賣出好窗簾,我覺得沒有什麼是比這更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