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满月”,上海的“灵魂拷问”还在继续吗?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经过了1个月的实践,尤其是志愿者叔叔阿姨们每天高温酷暑当中的坚持,我们的垃圾分类怎么样了呢?有没有像之前有人唱衰的时候所说的:“坚持到后面就变样了”呢?

8月1日清晨,我们再次来到之前的这个小区,看看“满月”后的垃圾分类,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垃圾分类“满月”,上海的“灵魂拷问”还在继续吗?

01

“洗手台+火钳”,标配的背后是群众的智慧

7:30分,垃圾厢房正式“开门营业”。今天的志愿者是张阿姨。

她利索地套上红色的马甲,再从角落里把一根长长的火钳找出来拿在手中。

这就算“装备齐全”了。

每个居民倒完湿垃圾以后,她都要凑过去看一眼,如果偶尔混进去一两张餐巾纸,或者一小团保鲜膜,她会直接用火钳夹起来,扔到干垃圾桶里就好了。

整个过程动作行云流水,眼疾手快,几秒钟就完成了。

由于上海要求湿垃圾破袋,如果居民赶着去上班,扔完湿垃圾的手要接触自己的衣物、公共交通工具、甚至食物等,很容易引起细菌的滋生,这时候,安装在在垃圾桶边上的洗手台就发挥大作用了。

在早晨的“扔垃圾早高峰”期间,有20多位居民扔完垃圾会直接去洗手。

“你别看这两样东西,现在每个小区,每个垃圾桶边上几乎都有,是标配。”张阿姨笑着说,1个月以前还没有,不知道是谁的发明,“这种东西普及起来特别快,因为实用,你看人家扔好垃圾,如果偶尔混进去一点干垃圾,你让人家自己捡,捡不到的呀。”

正说着,又有人过来扔垃圾了,张阿姨尽责地伸头去看,这次这位居民扔得都对,张阿姨发自内心地笑了。


垃圾分类“满月”,上海的“灵魂拷问”还在继续吗?


02

家里垃圾桶都换了干湿的,颜色都跟外面一样

8:05,家住10号的蔡阿姨下来扔垃圾。我们看到她手里拿着一个棕色的,一个黑色的两个颜色不一样的垃圾袋。

她把黑色的垃圾袋先扔到了黑色的“干垃圾”桶,又把棕色垃圾袋打开,把里面的湿垃圾倒到棕色的“湿垃圾”桶里。

“这个是我专门买的垃圾袋呀!”蔡阿姨看到我们询问,笑眯眯地打开了话匣子,“年纪大了,怕分错,我先让我女儿在网上下单帮我买了跟外面一模一样的两个垃圾桶,咖啡色的是湿垃圾,黑色的是干垃圾,然后连垃圾袋颜色也分好,这样不会搞错,厨房里的垃圾都放在咖啡色的里面,然后拿出来也倒到咖啡色的垃圾桶里面;其他的都放到黑色的里面,扎好扔在黑色的垃圾桶里面。”

蔡阿姨觉得,经过1个月的训练,她现在闭着眼睛也能知道什么垃圾应该分到什么里面。就是上次发现因为天气关系,家里有一小包杂粮生虫了,跟老伴吵了半天,不知道该分在哪里,后来端下来问志愿者,才知道扔在湿垃圾里面就行了。

“后来阿拉女儿知道了,教我怎么查询,你看,在这里,打进去就跳出来了,米果然是湿垃圾。”蔡阿姨给我们看她的手机,“其实垃圾分类,一开始挺麻烦的,我们觉得既浪费时间,又浪费垃圾袋,但是后来,我们看到网上的视频,那些因为垃圾分不好而被包围的地方,那里的人都没有办法生活,觉得我们麻烦一点就麻烦一点吧。”

但是经过了1个月,习惯了以后,觉得垃圾分类已经成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也就不纠结啦。


垃圾分类“满月”,上海的“灵魂拷问”还在继续吗?


03

老年人分的,准确率更高

“如果是老年人来扔垃圾,基本上没有什么分错的。这一点上,我觉得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更强,做得也更认真。”志愿者张阿姨说,她发现上海的老年人“仔细”、“顶真”的特点,在做好垃圾分类这件事的过程中,给大家起到了绝对的榜样作用。

“我们家每次扔错都要被我爸骂的。”白领小江说,她基本上知道什么东西要扔在湿垃圾里面,但是有的时候偷懒,把湿垃圾扔在干垃圾里面。这时候,就是老爸出面“教训”的时候了。

比如“吃桃子的时候把桃子皮用餐巾纸包好扔在干垃圾里面”啦;

“鱼骨头吐在桌上顺手擦到干垃圾桶”啦;

“用过的打印纸、空的矿泉水瓶随手扔到干垃圾桶”啦

……

小江觉得爸爸这个夏天忽然领悟了“火眼金睛”技能,一点点细小的问题都能发现,发现以后还会说她半天。

老年人自己不仅分得清清楚楚,还喜欢互相考问,从“椰子壳”到“猫砂”,从“桃核”到“化妆品空玻璃瓶子”,无论怎么刁钻冷门,都没有他们回答不出来的。

也许他们并不理解垃圾分类的深层逻辑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但是,一旦要做一件事情,就要做得最好,这是他们最朴素的想法。


垃圾分类“满月”,上海的“灵魂拷问”还在继续吗?


04

连续9个高温天,我们的垃圾桶还有改进空间

昨天(7月31日),上海连续发布了第九个高温预警。今天一早又是艳阳高照,看上去又是一个高温日。

在垃圾桶边上待了一个小时,觉得居民们比1个月前对垃圾分类的接受度和做得规范程度,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但是,垃圾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的。

首先,温度高,混在一起的湿垃圾容易发酵,逸出非常难闻的臭味,并且引来无数的苍蝇蚊子和不明飞虫。

为了垃圾分类做得更好,小区志愿者们的坚守精神让人感动,但是环境恶劣、气味难闻是比高温更难忍受的问题。为了小区的卫生不留下死角,为了志愿者的健康考虑,能否在“除臭、除虫”等方面,有一些更好的改进方案?

毕竟,垃圾分类的初衷是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这环境,一定也包括垃圾桶周围的环境。

垃圾分类满月,让我们一起做得更好。


垃圾分类“满月”,上海的“灵魂拷问”还在继续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