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人在美国更吃得开?

为什么印度人在美国更吃得开?


蹩脚英语和咖喱是印度人带给外界的普遍认知。然而,即使英语发音不够准确,但印度人在美国企业中的受欢迎程度却丝毫不受影响。特别是在世界科技中心的美国硅谷,印度人正以迅猛之势占据了大部分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位。

因此,在美国的移民家庭中,印度裔家庭中线收入超过了10万美元(全美家庭平均中线收入为5.3万美元),几乎是全美平均水平的两倍,并且比华裔多出了3万美元。而且,印度裔已经超越犹太人,成为美国收入最高的外来族裔。


一、印度人的乐园


多种族的美国是不折不扣的移民国家,虽然种族平等的呼声从未间断,但移民种族和白人的距离才是决定一个种族在美国社会里的主流程度。

作为高加索后裔的印度人,他们的面貌特征比其它亚洲族裔更像白人,而这种面孔上的差别会在人潜意识中造成一种强大的亲疏感觉上的差距。因此,相比其它亚洲族裔,印度裔总能给美国白人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

除了更好的第一印象,印度裔的群体性崛起也与其“抱团取暖”的团结做法有着直接关系。与中国文化传统“举贤避亲”不同,印度人对“自己人”的慷慨可谓是毫不掩饰。由于印度人口基数庞大,因此美国的大型企业或多或少都会有印度雇员。

为什么印度人在美国更吃得开?

如果一家公司雇佣了一个印度人,那么这个印度人就会招来一百个印度人,即使这些印度人的能力可能弱于其他候选人。在这样的群体性团结下,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得以进入美国大型企业,并逐渐形成了印度团体。

特别是在全球顶尖科技中心的美国硅谷,印度裔雇员的人数更是逐年攀升。不光是中低层,在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层级,印度裔的人数也是远超其它移民种族。并且,不光是印度裔男性高管,印度裔女性高管也很普遍。

为什么印度人在美国更吃得开?

包括微软、谷歌、花旗银行的CEO都是印度人,至于公司副总裁一级的就更多了。以至于许多在硅谷工作的华人,不得不强迫自己习惯、甚至去学习十分拗口的印度口音英语,只为了能和上级更好的交流。

因此,曾有美国媒体评论称:“10个印度裔CEO正在统治世界”。甚至有更夸张的说法:硅谷即将变成“印度谷”。

据哈佛商业评论的统计显示,在美国的众多巨头企业中,目前已进入了印度裔高管时代。美国世界500强企业当中,30%的高管来自印度,而在精英荟萃的硅谷,印度裔CEO的比例则超过了15%。

由此可见,印度人在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已经牢牢占据了领导地位和话语权。


二、印度IT人才为何这么牛


印度裔在硅谷占有优势地位离不开其数量庞大的优秀IT人才。而印度之所以能培养出如此众多的优秀IT人才,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其理工教育的多年培育。

在1947年印度独立之前,由于先前的英国殖民政府只热衷于培养行政人员,因而导致印度只有很少的理工人才储备。等到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后,时任印度总理的尼赫鲁便立即开始对印度教育界进行改革。

为了能快速改变印度的落后现状,尼赫鲁政府制定了“重工业优先”的国家战略。理所当然的,“理工优先”也就成为了印度教育界的指导方针。

为了贯彻理工科优先的政策,印度设立了许多以理科为主的高等学府,并投入了大量国家资源重点扶持这些学校。

为什么印度人在美国更吃得开?

为了培养这些理工科人才,即使印度国内当时还有数亿文盲,但印度政府还是节衣缩食、倾其所有的将资源倾斜到理工科。尤其是印度版的“麻省理工学院”(印度理工学院),以不到全国大学生的1%,占有了全国15%的高等教育预算。

等到上世纪6、70年代软件行业开始蓬勃发展后,印度的苦心培养总算见到了回报。当时,经过20多年的理工科教育,印度已拥有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优秀理工人才储备。在这批理工人才的带动下,印度很快就抓住了难得的软件行业发展机遇,并逐步形成了具有印度优势的IT产业。

为什么印度人在美国更吃得开?

随着理工人才的不断增多,印度IT工程师规模也越来越大,更进一步使其IT产业愈发强大。不仅如此,为帮助IT产业发展,印度政府还一直给予其国内软件行业最惠待遇。

在最惠待遇的政策下,只要是在印度的软件公司,不仅可以享受零税赋,还能享有银行贷款的优先权。这使得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软件公司纷纷前往印度设立分公司,

因此,集人才与政策优势的印度,借着软件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很快便在这一行业巩固住了优势。


三、狂欢背后:印度的悲哀


在硅谷,虽然印度裔的高管人数远多于华人,但是华人的实力也不可小觑。包括脸书技术副总裁魏晓亮,谷歌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李飞飞,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等华人都在硅谷有着很高的地位。

甚至像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等都是华人。

但是,与印度精英远赴美国终生定居不同,许多华人精英在硅谷闯荡一番后又会回到中国。这就意味着,印度的高端人才终究只是为美国打工,而中国的人才却是最终为祖国效力。

有研究发现,印度是全球人才流失最多的国家。因为印度本土的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使得印度的高科技人才纷纷流向欧美国家。尽管印度政府设立了一些助学项目以及保留人才的措施,但大多数IT毕业生依旧前赴后继地前往美国硅谷。

为什么印度人在美国更吃得开?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印度人才的外流情势就开始变得严峻。据统计,在1966到1986年, 21094名印度工程师移民至美国,印度蒙受的经济损失粗略估计达100亿到200亿美元。

到了20世纪90年代年,印度人才外流的更加严重,每年流失专业人才在5500到6500人左右,其中90%的远赴美国。而在印度外流的30余万人高级精英中,超过4000名著名专家永久性移居英美。

对于大部分印度精英而言,离开印度的确是无奈之举。毕竟印度国内的社会环境糟糕,并且发展空间也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于没有背景的精英而言,留在印度国内实在不是一个明智选择。

为什么印度人在美国更吃得开?

这是因为,通过自身努力成为精英的印度人有很大一部分是低种姓,虽然印度已经在法律上废止了此制度,但是受印度特殊的文化环境影响,绝大多数印度人对种姓制度还是十分迷信。

在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观念下,即使低种姓人成为了精英,但还是或多或少的会受到歧视。因此,大量的印度优秀低种姓人才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前往能够获得尊重的欧美国家寻求更富前景的工作。

除此之外,印度严重的官僚主义也是阻碍人才留下来的一大原因。印度政府的办事效率之低一直以来都是出了名的,少数人垄断了重要的职位,社会的向上通道很大程度上被堵塞。没有了上升通道和良好的晋升空间,印度就无法给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为什么印度人在美国更吃得开?

而且,印度虽然拥有数量庞大的软件人才,但本土网络企业却不争气。至今为止都没有像谷歌、亚马逊、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科技巨头。如果不离开印度另寻他路,那么拥有能成为硅谷高管实力的精英就永远只能在印度做一个平庸的人。

由此可见,印度裔精英涌向硅谷实属印度的悲哀。如果印度不能解决那些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那么硅谷只能是变成在美国的“印度谷”,而永远不会变成在印度的硅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