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背書真的會記不住嗎?這些真相家長可能不知道

導讀:這是一篇關於孩子背書老是記不住的問題,裡面的內容有些繞,看這篇文章,大家可能需要耐心一點。


孩子背書真的會記不住嗎?這些真相家長可能不知道

孩子背書記不住怎麼辦?

昨天一位朋友問了這個問題,這是在生活中最常被別人問到的問題,這是一個共性的問題。

人們回答就是兩種:一,多背背就好了,二,實在記不住就算了,有的孩子就是不愛背書。

今天就結合我前些天的背書案例來說說這個問題吧。

潛意識裡:語文好的孩子,不聰明,是死讀書;數學成績好的就聰明。

這個認知好多人都有,我們做教師的就經常說:某某某聰明得很,數學一學就會,就是語文不好;某某某不行,語文考得怪好,數學不會一啥,馬虎得很。

數學老師經常這樣說,語文英語老師也沒有分辯,表示默認。

因為有這個潛意識,以至於,數學好的孩子認為可以通過數學彌補分數,將分拉上來,一些孩子就有了語文差不多就行的想法。

語文好的孩子認為自己不聰明,從而沒有自信,很多孩子因此放棄了數學。


孩子背書真的會記不住嗎?這些真相家長可能不知道

我自己掙扎於這個認識很多年,我有一種對數學的天然恐懼,然後我的兒子和女兒,也受我的影響。

他們只要數學考好就不焦慮,我們也不焦慮。

於是,這一個月發生了很多事情,兒子考研時選了考數學這一科,他一直對數學有執念,而另一科專業課選了較為零碎的學科。

考完下來,發覺專業課考得不好,我後悔沒有建議他選統計學,兒子說,算了吧,如果再選與數學有關的,我會焦慮得睡不著。

妞子前幾日小數計算出問題,我們感覺:天一下子塌了一般,連續訓練三週計算,然後這個寒假打算繼續奮戰數學。

為什麼呢?似乎就是數學好就是聰明,就能考上好學校的認知在主導我們。

在這個人認知上:數學考不好,是非常打擊自信的。

自信一動搖,自然是地動山搖,很多孩子一開始並沒有多麼差,然後越來越差。


孩子背書真的會記不住嗎?這些真相家長可能不知道

再一個是數學的連貫性很強,前面學不懂,造成後面知識脫鉤,於是學著尤其困難。

我今天不是在講學習數學的方法,而是想要說明:數學學不好並不是不聰明。

你有了這個認知,就不會對孩子失望,就不會失去耐心,也不會認為學不好數學就考不上大學,因為數學和語文一樣也分等次的,140分以上是好,120分以上也不差。

數學它是思維路徑,思維習慣和語文不一樣罷了,我們之所以沒有學好,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摸到它的路徑,沒有摸到它的思維模式,再加上沒有恆心,沒有耐心。

即使我們一生都沒有很好的數學成績,這並不證明我們不聰明,我們就做不好其他的事情。

同理,我們為什麼記不住歷史。

它並不是你沒有能力去記它。


孩子背書真的會記不住嗎?這些真相家長可能不知道

你記不住的原因:一是心理問題。

我真的記不住,我老是記不住,我背了但是我記不住!

這是三個最常見的說法。

可以說,只要一個人有記憶,能記住吃飯睡覺穿衣這些日常小事,他就一定能記住歷史語文外語。

他為什麼還是記不住,很簡單的道理,他心裡有退路,記住這些東西在他內心深處並不是必須的。

所以家長不必糾結孩子是不是真的記不住,這真的就是沒有去認真記的問題。

我前面用案例一直在實證這些孩子到底是學不會,還是不願意學。

我們這裡是基礎最差的孩子,這幾年好點的都去縣城了。

我抽查背書,42個人我抽查29,標準是去掉作文分能考10分以上的學生,包括10分,差到這種程度,不可想像吧。

語文總分120,作文50 ,也就是說還有13個人,除了作文外的70分連10分都考不到。

我的要求是背文言文課文,譯文,課下注釋,篇篇會背,這個難度比歷史地理生物難度大,因為對有些孩子這就是天書,不過比不過英語,英語因為不常用也是天書。

我一開始也懷疑他們背不下來,結果他們全部都能完成,並且不是太困難。


孩子背書真的會記不住嗎?這些真相家長可能不知道

但是有兩同學,常XX和趙XX找人和我說:他背不會,願意和最後13個人一樣,背難度小的。

這種先例絕不能開,如果讓他們知道還有這退路,其他人會爭相效仿。

這對他們目前有利,可以懶惰,可以不動腦子。他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感覺到舒服。

延遲滿足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素質。

我直接到班裡告訴他們不可以,然後講道理,總之是一番攻心戰。

在心理學這方面,老師運用的嫻熟,拿下個別學生的惰性,並不困難。

第一週,勉強合格,第二週其他人都背了,就他們兩個背不會。

我也不單獨找他們談話,上課時直接將大家的背誦情況說明:又說別人一週,我給你們兩週,抄寫就不罰你們了,這一週完成。

之後每一天,我上課都要問一遍,會背了沒有?他們會說還不熟練,或者會背一段,反正不管他們說什麼我就鼓勵他們加油。

他們看我態度明朗,就知道沒有退路。

後來,雖然背誦的慢,但是也都能完成任務。


孩子背書真的會記不住嗎?這些真相家長可能不知道

我後來仔細觀察那些背誦慢的孩子,發現不願背是首要原因,比如常XX同學,他就是上課神遊天外,注意力集中不起來,沒有用腦習慣的學生。

他並不是記不住。

後來他嚐到了記住的成就感,雖然背得慢,但是很積極。

我說這些想要證明的是:基礎這麼差,學習習慣這麼差的學生,文言文都能背下來,其他人也可以。

所以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和孩子就都不會給自己找退路了。

我們明白了這是一個主觀原因,就不會往客觀上找理由:孩子不喜歡啦,記憶力不好啦,不擅長啦。

解決主觀上的問題就行了,這樣少走彎路。


孩子背書真的會記不住嗎?這些真相家長可能不知道

二是方法的問題。

我聽過最多的是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

太多的人指手畫腳,孩子學不會是因為老師講得無趣,這些老師就不會把課上得生動有趣一些嗎?

能把枯燥的知識講得有趣的老師百裡挑一,如果能遇見這樣的老師,那是運氣,但是一個孩子要上十二年,每年又有很多科,老師不會個個都是,不會每科都是。

高考是選拔制,在枯燥乏味的時候,學霸都能學好,有趣了呢?沒道理他學不好吧!

所以,記憶和外因關係也不大。


孩子背書真的會記不住嗎?這些真相家長可能不知道

再來說機械記憶,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涇渭分明嗎?

理解記憶中沒有機械記憶的影子嗎?

數學,物理,化學的公式,定義定理,我們理解了,還需要記熟吧!記熟才能順手拈來。

記熟的過程不需要機械記憶嗎?

再說文科的背誦,人們的記憶是分年齡段的。

理解能力不強的時候,機械記憶未嘗不可。

我們小時候背唐詩,有幾個人能懂它的意思,但是這不影響我們背會了。

時間長了,我們懂了。

熟能生巧怎麼來的,在開始的開始,不用講究什麼方法,背就是了。

人的大腦天生就有尋找捷徑的能力,背得多了,漸漸地就摸索出方法了。

如果還沒開始,就開始想著找捷徑,找方法,這不是什麼好事,這是想偷懶。

等我們背會一本書,兩本書,不用刻意,我們的方法就來了。

等我們有了語感,理解也來了。

人的大腦不會一直停滯,也不會一直機械記憶。

要不然老祖宗怎麼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能生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