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網絡。隨之而來的網絡安全問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網絡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深刻影響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各領域安全。今天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讓我們一起聚焦網絡安全話題,聊聊這些大家關心的事。
依法治網 全面構建網絡安全制度體系
治網之道,法治為本,能力為先。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淨化網絡空間,必須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充分發揮法律法規規範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係、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為網絡健康發展保駕護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始終堅持依法治網,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的網絡安全治理格局。
——出臺網絡安全法、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等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和戰略規劃,制定發佈網絡安全國家標準289項,網絡安全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組織開展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對存在嚴重問題的App採取約談、公開曝光、下架等處罰措施,切實維護廣大網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
——建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明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範圍及保護工作部門,建立健全安全保護責任制,強化供應鏈安全管理和重要數據安全管理,加強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工作,不斷提升安全防護能力。
國家網信辦先後發佈《互聯網信息搜索服務管理規定》《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網絡音視頻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為依法治網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提升網絡安全意識 共築風清氣正的網絡家園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國家網絡安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關係密切。自2014年開始,中央網信辦會同相關部門連續5年舉辦“國家網絡安全宣傳週”活動,圍繞金融、電信、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重點領域和行業網絡安全問題以及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舉辦網絡安全體驗展等系列主題宣傳活動,營造了網絡安全人人有責、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國家網絡安全宣傳週”活動讓網絡安全知識和意識“飛入尋常百姓家”,讓“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織密保護人民群眾網絡安全的“防護網”,已成時代之需、現實呼喚。每個網民都應該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提高網絡安全防護意識,從自身做起,共築清朗網絡空間。
從我做起
織牢網絡安全“防護網”
近年來,網絡犯罪呈高發態勢,多種形式的電信網絡詐騙,都是利用普通百姓親近網絡的心理,花樣翻新,且能屢屢得手,致使很多家庭和個人蒙受巨大經濟損失。國家在不斷加大打擊各類網絡信息犯罪活動力度的同時,也提醒著廣大網民,一定要增強個人防護意識,加強個人防範,做到“五不”“兩核實”:
>>不輕信
免費了、中獎了、秒殺了、搶紅包了、日賺500了……所有利益誘導性信息都不要輕易理睬;
我是領導、我是房東、我是公安、我是老同學、猜猜我是誰……所有裝熟人的都不要輕易相信。
>>不回撥
客服諮詢、詳情請撥、專屬通道……陌生信息中提供的聯繫方式,都不要輕易致電聯繫。
>>不點擊
免費領取、視頻相冊、工作資料、低價搶購、升級下載、積分兌換……只要是陌生網址,都不要點擊。
>>不透露
手機號碼、家庭住址、電子郵箱、親屬聯繫方式、銀行卡賬號密碼、上網登錄密碼等一切個人及親友隱私信息統統不可洩露。
>>不轉賬
房補、車補、中獎、退稅、銀行卡積分兌換現金等不要貪,身份不核實清楚不轉賬。
核實轉賬請求
他人要求借錢、打款、線上支付、充值等,所有現金往來一定要當面或電話聯繫本人確認。
核實可疑信息
陌生可疑的短信、電話、QQ、微信、郵件等,只要拿不準,都通過線下營業廳、官方網站等官方渠道核實。
廣大網民是網絡社會的主體,是維護網絡安全的主力軍。維護網絡安全,淨化網絡生態,離不開每個網民的積極參與和主動行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享受網絡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更要樹立起網絡安全防護意識,堅決抵制各種各樣的誘惑性信息。
築牢個人網絡安全屏障,從自身防護做起。
來源丨中國網信網綜合自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光明網、中國經濟網、智慧普法平臺
網信河北
關注“深州市普法”頭條號,閱讀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