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市普法】深州市農業農村局 關於印發《深州市2020年小麥中後期田間 管理技術建議》的通知

各鄉鎮黨委人民政府、市直相關部門:

目前,我市小麥處於孕穗期,此期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病蟲害防治和肥水運籌的關鍵時期。搞好小麥中後期田間管理工作,對於減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數,保根保葉,增加粒重,提高產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近期我市氣溫偏低,市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對當前全市小麥苗情進行了田間調查,提出了《深州市2020年小麥中後期田間管理技術建議》。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當地實際,做好風險防範,抓好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力爭實現小麥豐產豐收。

附件:深州市2020年小麥中後期田間管理技術建議

深州市農業農村

2020年4月24日

【深州市普法】深州市農業農村局 關於印發《深州市2020年小麥中後期田間 管理技術建議》的通知


附件:

深州市2020年小麥中後期田間管理技術建議

今年我市春季雨水充足,3月份溫度較常年偏高3℃,其中上旬較常年偏高2℃左右,中旬偏高4-5℃,下旬偏高2-3℃,造成小麥生育期普遍提前,3月15日進入起身期,3月28日進入拔節期,4月17日進入孕穗期。當前全市小麥陸續進入抽穗期,小麥長勢好於去年和常年,具有奪取高產豐收的基礎,此期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病蟲害防治和肥水運籌的關鍵時期。但由於近期出現階段低溫現象,對小麥苗情有一定影響,現階段發育較早麥田進入抽穗揚花期,因此,搞好小麥中後期田間管理工作,對於減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數,保根保葉,増加粒重,提高產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我市小麥苗情特點

(一)有效莖數多,群體充足

今年我市小麥返青較早,疫情防控期間各級農技推广部門創新服務形式,多措並舉,及早規劃,精準指導,主體麥田春管時,春季苗情轉化升級明顯,群體和個體發育指標均好於去年和常年。據近日調査,當前我市小麥一類麥田佔比40%,二類麥田佔比52%,畝平均總莖數60-65萬好於去年,麥田要因地制宜,突出分類指導,爭取多成穗。

(二)個體發育較好,因低溫影響要做好分類指導

今年小麥個體發育較好,拔節後小麥抗寒性逐漸下降,近期我市氣溫偏低,最低氣溫降至0℃以下,對小麥苗情有一定影響,因此,小麥中後期管理要“穩穗數、促粒數、増粒重、保品質、防倒伏、防早衰”,因地因苗制宜,突出分類指導。

(三)主體麥田墒情較為適宜

我市小麥返青以來,降水較多,2-4月份全市主體麥田累計降水量較常年偏多,3月中下旬大部分麥田已進行春灌,有效補充了土壤墒情。據調査,目前麥區大部分墒情適宜,0-20釐米土層相對含水量在65%以上,水分條件能夠滿足冬小麥現階段的生長需求。

二、中後期田間管理技術建議

針對今年小麥發育特點,各地要因地因苗制宜,突出分類指導,做好風險防範,重點抓好這幾點關鍵措施的落實:

(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做好“倒春寒”對小麥的預防工作及補救措施

小麥拔節後抗寒性明顯降低,發生“倒春寒”凍害或冷害,將導致小麥結實粒數減少,產量大幅降低。近期我市溫度偏低,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提前制定防控“倒春寒”災害的預案。在降溫之前及時澆水,可以提高小麥植株下部的氣溫,防禦或減輕“倒春寒”凍害。發生凍害和低溫冷害,要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待小麥自身緩解後,再噴施蕓薹素+胺鮮脂等生長調節劑,加快細胞分裂,促進中小櫱迅速生長和潛伏櫱早發快長,減輕畝穗數和穗粒數的下降幅度。

(二)立足節水,保證小麥揚花期和灌漿期水分需求

小麥開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約佔整個生育期耗水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此期水肥供應充足,不僅能保花增粒,而且對防止葉片早衰和子粒灌漿都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小麥開花期至開花後10天左右,澆春一水較早麥田,若墒情較差,應適時澆好揚花灌漿水,每畝可酌情追5-8公斤尿素,增粒數、促粒重;對於地力水平較高、前期追肥充足的麥田,可只澆水不追肥。小麥灌漿期需澆水的麥田,要注意大風之日和大風來臨前一天不要澆水,防止倒伏,小麥成熟前10天要停止澆水。

(三)落實好“一噴三防”,重點做好條鏽病、赤黴病等中後期病蟲害的綠色精準防控工作

受越冬病蟲基數偏高、氣象條件適宜等因素影響,當前,我市麥田病蟲發生形勢嚴峻複雜,預測總體中等偏重發生。各地要切實搞好預測預報工作,科學精準進行防控。重點做好小麥中後期病蟲害防控,尤其重點做好中後期的條鏽病、赤黴病、白粉病、吸漿蟲、麥蚜、麥蜘蛛等病蟲害的防控工作。

防治條鏽病,要全面落實“帶藥偵查、打點保面”防控策略,採取“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的預防措施,及時控制發病中心。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0%時,要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控,做到同類區域防治全覆蓋。可畝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30-50克,或30%醚菌酯懸浮劑50-70毫升,或30%吡唑醚菌酯懸浮劑25-30毫升,兌水均勻噴霧防治。

防治赤黴病,堅持“立足預防,適時用藥”不放鬆,小麥抽穗揚花期一旦遇連陰雨或連續結露、多霧天氣,立即噴藥預防。若氣候條件特別適宜,隔5-7天再噴藥1次。可畝用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15-25毫升,或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0-200毫升,或25%咪鮮胺乳油60-100毫升,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150克,兌水均勻噴霧防治。

防治白粉病、葉鏽病,當田間白粉病病葉率達10%或葉鏽病病葉率達5%時,可畝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35-60克,或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30-40毫升,或250克/升丙環唑乳油35-40毫升,對水均勻噴霧防治。

防治吸漿蟲,小麥孕穗期是防治吸漿蟲的最佳時期,當每樣方(10×10×20cm³)有蟲蛹4頭以上的地塊,可用毒死蜱粉劑或甲基異柳磷粉劑,配製成毒(沙)土,順麥壟均勻撒施地表、撒毒土後澆水可提高藥效。如果吸漿蟲發生嚴重或錯過蛹期防治的麥田,可在抽穗期結合防治蚜蟲兼治吸漿蟲成蟲、當用兩手扒開麥壟,一眼能看到2-3頭成蟲時,立即選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蟲啉等農藥進行噴霧防治。重發區要連續防治2次,間隔3天,把成蟲消滅在產卵之前防治麥蚜,可畝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30-40克,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20-25毫升,或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2-3克,兌水均勻噴霧防治。

防治麥蜘蛛,可畝用5%阿維菌素懸浮劑4-8毫升,或4%聯苯菊酯微乳劑30-50毫升,兌水均勻噴霧防治。

(四)突出抓好防災減災,重點做好後期倒伏和乾熱風的預防和補救工作

今年前期小麥生育進程較快,部分地塊春一水時間較早,部分麥田出現旺長,後期存在倒伏風險。因此,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視麥田後期倒伏的預防工作。群體偏大,個體發育不足,莖稈細弱,基部節間長的麥田,目前重點落實好防風抗倒伏技術:一是要通過肥水管理時間後移,加快分櫱兩極分化速度,改善群體通風透光狀況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二是要注意灌漿期澆水時間,最好在無風或微風時澆水,遇大風天氣要停止澆水。對於一旦發生倒伏的麥田,要採取以下措施進行補救:一是不扶不綁,順其自然,植株都有自動調節作用,小麥倒伏3-5天后,葉片和穗軸會自然翹起,特別是倒伏不太嚴重的麥田,植株自動調節能力更強。可在雨後人工用竹杆輕輕抖落莖葉上的水珠,減輕壓力助其抬頭。不扶不綁,植株仍能自動直立起來,使麥穗、莖、葉在空間排列達到合理分佈。因此小麥倒伏後不論倒伏程度如何都不要採取人工綁扶等輔助措施。人工綁扶等輔助措施,會再次造成莖稈損傷或二次折斷,減產幅度更大。二是噴藥防病害。小麥倒伏後,特別是平鋪倒伏的麥田為白粉病等喜溼性病菌繁殖侵染提供了理想場所,往往導致白粉病發生嚴重。因此對倒伏麥田要及早噴施三唑酮等殺菌劑,減輕倒伏病害次生危害。三是噴肥防早衰,減輕倒伏早衰次生危害。小麥倒伏後秸稈和根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秸稈輸送功能和根系吸收功能都有所下降,要結合噴藥混噴0.2%-0.3%磷酸二氫鉀葉面肥,增強光合作用,提高粒重,減輕倒伏早衰次生危害。

今年小麥拔節孕穗期提前,小麥在灌漿盛期遇到乾熱風幾率增加,要做好小麥預防乾熱風災害工作,可在小麥孕穗至揚花期噴施磷酸二氫鉀,增強小麥抗乾熱風的能力,在乾熱風出現前3-5天灌水,減輕乾熱風危害。

(五)做好機械收的準備工作,做到適期收穫確保顆粒歸倉

提前做好小麥收割機的檢修等準備工作,在小麥蠟熟末期及時進行收穫,確保顆粒歸倉。優質專用小麥還須注意收穫時單收單脫,單晾單曬,單貯單運,防止混雜。

來源:深州農業

關注“深州市普法”頭條號,閱讀更多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