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十大奸臣之————李林甫


唐明皇誅韋后之亂後,尋登大寶,曾厲精圖治創出“開元盛世”,但清平日久,極欲而驕,玩物喪志,不能居安思危,遂使正直之士氣短,逆耳之諫日鮮,奸邪諂媚之輩擠身中央樞要,他們結黨營私,朋比為奸,以奉迎拍馬、揣摩聖意為專長,排賢才、斥異己,只圖有利於自己的錦繡前程,行事無所不用其極。尤其是竊據相位時間最久的李林甫

中國歷史上十大奸臣之————李林甫

李林甫生年不詳,卒於752年,本為唐王室宗親,唐高祖李淵族弟長平王李叔良之後,小字哥奴。其祖父李孝斌,曾官至原州長史,父李思海,亦曾擔任楊府參軍,可謂是出身貴胄仕宦之家。李林甫自幼聰明過人,機變百出,喜怒不形於色,雖對孔孟之道、詩賦辭章不怎精通,但對音律卻頗為通曉,故家人久以“哥奴”稱之。此外,尤善於察顏觀色,刺探別人隱私,對人際往來極盡心機。年稍長,入宮衛禁軍,初任千牛直長。當時極負盛權的楚國公姜皎便是李林甫舅父,李林甫對其百般巴結,早已博得了乃舅鍾愛,對林甫多存提拔之意。到唐玄宗開元(公元713- -714年)初年,經姜皎多方薦引,將李林南提任為太子中允,得以位列朝班。

但這太子中允的小京官,遠沒達到李林甫的鴻鵠之望,他開始將獵取高官的賭注轉押到皇帝的近臣身上。楚國公姜皎有一妹夫名源光乘,是源乾曜的侄孫,與源乾曜親近異常,這源乾曜的兒子名源浩,年齡與李林甫相傷,李林甫早存結交之心,故多方打點終於得以結交源浩。一日,李林甫對源浩道出了心事,想源浩向其父美言提拔自己為司門郎中。等源潔將此意轉告其父後,不想這源乾曜甚是正直老成,且素知林甫奸較無行,遂答覆道:“郎官必須為人正直,行為端方,才華名望均極高者方能擔任,歌奴怎可充任郎官?”竟然拒絕了李林甫所請。過後,總算給了一點面子,將李林甫提任為國子司業。

李林甫走源乾曜的門路雖然不通,但他並沒就此罷休,相反卻改換了門庭,積極開闢新的投機渠道。他深知,皇宮中的太監們地位雖然不算顯赫,但卻深知宮中內幕,終日伴隨帝后左右,他們的言行可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最高決策者的態度。因此,李林甫一直想從宦官中打開缺口,平時便不惜財力廣與結交,陰窺官中內密。當時的內宮總管高力士,極受唐玄宗寵信,已達言聽計從的程度,可以說是權傾內外,盛極一時,許多達官顯貴競相奔走於高力士門下。但這高力士原為武三思家內僕臣,雖入宮為宦,與武家交誼仍很深厚。武三思留有一女,深懷才略,嫁與侍中裴光庭為妻。此女美貌,且為人詭計多端,更與高力士情同兄妹。李林甫瞭然這種關係後,鑽營裴光庭門下,終日留連不返,久而久之,竟與裴光庭之妻甜哥蜜姐,勾搭成奸,一個願結連理枝,一個誓做比翼鳥,真是如膠似漆。到開元十四年(公元727年),宇文融遷御史中丞。宇文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廣結黨羽,李林甫乘機拜投於字文融門下,先後被遷為刑、吏二部侍郎。當時武惠妃專寵於後宮,玄宗對其寵幸倍至,視若心肝。武惠妃生有二子,被封為壽王、盛王,子以母貴,亦深得玄宗寵愛。太子李瑛因之日益被疏遠,壽王大有取太子而代之的趨勢。李林甫素與宮中宦官們親善,早已探得此情,焉能放過此幹載時的邀寵拍馬之機, 遂通過宦官向武惠妃傳口信表示:“願全力保護和支持壽王立為太子”,武惠妃聽後深為感動,遂對李林甫格外信賴,常於玄宗處為之美言請託。事隔不久,侍中裴光庭病亡,光庭遺霜武氏悲訴於高力士面前,顯求高力士保薦自己的情夫李林甫接任侍中一職,但高力士深感事關重大,遲遲不敢言於玄宗。時值唐玄宗讓中書令肖嵩推薦宰相人選,肖嵩一直認為右丞韓休頗堪相任,玄宗深表同意,乃命肖嵩草寫任職詔令。高力士正好在旁,急忙在頒發詔令之前將消息透漏給武氏,轉命李林甫將此事預先通知韓休,以便博得韓休的好感,待其入相後,好對林甫能照顧一二。不出高力士所料,韓休被拜為宰相後,對李林甫甚為感激,深存提拔結納之心。時日稍長,因在商議朝政時,韓休常與肖嵩意見不和,李林甫乘間挑撥,使二人遂生嫌隙,韓休乃向玄宗推薦李林甫大才可用,堪居相位,可取代肖嵩。武惠妃也暗中相助,在玄宗面前對李林甫極力保舉美言,使玄宗對李林甫眷遇加深,先擢遷其為黃門侍郎。到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6年)李林甫終於被遷升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並加銀青光祿大夫,不久,於參知政事之外,再歷戶兵二部尚書。與侍中裴耀卿、中書令張九齡並列為三宰輔。

中國歷史上十大奸臣之————李林甫

此後,李林甫為了加強自己謀取的權力和地位,越發與宮中后妃宦官們厚相結托,嚴密刺探玄宗動靜,測其心意,使每出言上奏必中玄宗好惡,更加騙取了玄宗的親重。對朝中百官同僚,不請託於自己門下者,表面大加推崇讚譽,使其不備,背地裡卻陰懷忌恨,尋找藉口構陷以重罪罷去之,屈身投拜於自己門下者,則盡力拉攏,並極力舉存,使其官居要位。

張九齡為人剛直,聲名高於李林甫,李林甫表面雖與之委蛇,內心深為忌恨,時刻尋機設套,以罷奪其相權。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8 年),時值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踞兄弟因生母失寵,對玄宗有怨言,被駙馬都尉揚洄聽後密告於武惠妃,武惠妃以誇大之詞轉奏唐玄宗,玄宗震怒,召幾位決政相臣商議此事,定三王欺君之罪。張九齡犯顏直諫說:“陛下有三個成年的兒子,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事。太子又是國家之本,未來的儲君,長期深居宮中,受陛下耳提面命,頗有端行,一直未有什麼過失,陛下為什麼竟因一時的喜怒忍心將太子廢掉?我實不能理解而奉詔行事。”玄宗聽後很是不悅,只好暫罷度立之事。而李林甫此時卻一言不發,暗度玄宗之意,正籌劃如何陷害張九齡的辦法。事後,經過周密考慮,李林甫才私對武惠妃等宮中責人們宣稱:“廢立一舉乃為皇室家事, 何須與外人商議。同時散言說張九齡為相,將不利於武惠妃母子等語,勾引起武惠妃對張九齡的不滿情緒,以便利用惠妃去離間玄宗與張九齡的關係。足見李林甫行事之詭秘陰險。不數日,有朔方節度使牛仙客還朝述職,這牛仙客頗有理政才能,政績顯著,名聲傳入朝廷,玄宗欲給牛仙客以實封,內調為相。張九齡又上奏相駁,認為“牛仙客身為邊防之將,訓練兵馬,儲備軍實,這是他職責之內的事情。陛下給他一定的賞賜也就可以了,若給他實封,入調為相,恐怕未必合道,請性下三思。”玄宗聽後默然不悅。李林甫又將張九齡之詞添油加醋告於牛仙客,牛仙客深恨九齡,次日上朝哭拜於玄宗面前,一再辭讓官爵。玄宗不忍,想行實封,張九齡又出言相阻,玄宗震怒:“朕非聽你不可?”

張九齡頓首答道,“陛下任我為宰相,政事如又不合之處,我當知無不言,若忤逆聖意,當萬死”玄宗怒同,“你是因為牛仙客出身寒門,沒有門籍便加以反對嗎?難道你不是出身寒門嗎?”九齡仍不退縮,慨然答道“臣出身微賤,牛仙客乃名門望族。但陛下遷封臣主持臺閣,執掌綸造;牛仙客不過河連一將,目不識文,若執掌樞要,臣怕於國事無益”。玄宗只好暫罷此議。李林甫當百官之面並不表態,但過後卻對玄宗言道:“只要有才略,何必要懂文字辭章,聖上用人怎會有錯?”玄宗聽後,更對張九齡氣憤不過,相反,對李林甫卻越發信愛有加。

李林甫探知玄宗的態度之後,陷害張九齡之心愈急,到處蒐集九齡隱私,恰好得知張九齡平素與中書侍郎嚴挺之極為友善。嚴挺之早年曾休去一妻,改嫁給蔚州刺史王元琰。時值王元琰因貪贓被革職查問,李林甫感到這是尋求張九齡過失的最好機會,焉肯放過,遂縱恿玄宗下詔將王元琰交三司使嚴加推考。嚴挺之不知是李林甫設下的圈套,出面請託三司各官,以減王元琰之罪。玄宗察覺後,問張九齡:“王元琰沒有貪贓之罪,嚴挺之為何出面為之請託,難道嚴挺之舊情難忘不成?”張九齡答道:“挺之前妻,今已嫁給元琰,不應存有什麼舊情。”玄宗不信,同時勾起以前張九齡犯顏三過,終於藉口九齡結黨朝廷,下令將張九齡和裴耀卿一同罷免知政事職,降嚴挺之為洛州刺史,流放王元琰於嶺南。李林甫取代張九齡為中書令、集賢殿大學士、監修國史,拜牛仙客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知門下省事。時有監察御史周子諒覆上書言牛仙客非宰相之才,被玄親下令誅殺。李林甫乘機誣陷周子諒為張九齡死黨,玄親不察,竟下令再貶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林甫三謀終於得逞。

開元二十五年四月,玄宗駕幸西京,駙馬都衛楊洄再奏:太子李瑛兄弟三人與太子妃三兄駙馬圖謀不軌。玄宗問李林甫如何處置,李林甫復答道:此隆下家事,忘隆下速自決斷,臣不應參議。”玄宗乃會其意,終廢掉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踞貶為庶人。事後,晉封李林甫為晉國公。

李林甫獨掌樞要後,兼領隴右、河西二鎮節度使,又加吏部尚書。天寶(公元742- -756 年)初年,改官名為右丞相,罷節度使,改加光祿大夫,尚書左僕射。天寶六年(公元748年),加封開府儀同三司,賜實封三百戶,恩寵日深。凡御府膳食、遠方珍味、中官宣賜,李林甫無不得沾。時左丞相李適之雖與李林甫同宗,但為人豪放不羈,常與李林甫同議政事,多不顧細節,頗為玄宗所不喜,終至罷相外調。面黃門侍郎陳希烈為人膽小懦弱,一向曲意討好李林甫,李林甫遂薦陳希烈繼任左相。自此之後,天下威權獨歸於李林甫。所有政要,陳希烈不敢參議,但唯李林甫馬首是瞻。

李林甫依仗年少得登高位,主恩隆重,生活驕縱奢華,車馬衣食,出入儀仗極為鋪張,京中的相府官邸甚為富麗堂皇,所佔田園皆為上好膏腴豐利之地。長安城東有薛王別墅,林蔭幽雅,亭臺別緻,被譽為都城之最,玄宗特贈與李林甫,又賜女樂二部,此外,天下各種珍奇異寶,前後賜與不可勝計.按唐舊制,宰相居臺輔要職,常以功高德重者任之,不務威權,出入輕騎簡從。自李林甫為相,專權顯威之盛,開元以來無人能與之相比,以往宰相在任所要工作到午後六刻方始歸家休息,李林甫任事之後,常向玄宗謊奏太平無事,很早便離班還家,許多機要政務皆決斷於自己家中。李林甫處理政務多用舊制,一心專營諂媚,固權之術。朝野之上不論何人稍展才能,李林甫必暗中設計中傷。

此時有一官員韋堅,本為李林甫舅父楚國公姜皎之婿、壘太子內兄,因裙帶關係早登朝班,林甫素與之交結,但這韋堅與李林甫恰屬同類,為人極是奸巧多謀,漸為玄宗所親重。到天寶三年(公元745年),正月已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左散騎常侍、陝西太守、水陸轉運使,兼御史中示,封爵韋城男,九月晉升為刑部尚書,權重一時,直追李林甫。李林甫深怕韋堅入相取代自己,遂指使黨羽御史中丞楊慎矜和侍御史王鐵暗察韋堅行止,尋找其短而彈劾之。天寶五年(公元747年)正月,韋堅與河西節度使、鴻臚卿皇甫惟明夜遊,偶然遇皇太子於途中。李林甫得知後,指使楊慎矜以私結鎮將、幫太子謀位之名上本彈劾韋堅,李林甫乘機火上澆油,騙得玄宗大發雷霆,立刻下詔貶韋堅為縉雲太守,貶皇甫惟明為播川太守,不久將皇甫惟明誅殺於黔中,抄沒家產;六月,再貶韋堅為江夏員外別駕。李林甫意猶未盡,覆上本誣陷韋堅與原丞相李適之結黨不軌,促使玄宗下令貶李適之為宜春太守,將韋堅流放到嶺南;直到當年十月,將韋堅族中兄弟及與韋堅關係較密的官員數十人全部誅連入案,置韋堅於死地,罷除了太子妃韋氏才算了此大案。

李林甫一生不學無術,識字無多,許多文書奏牘皆命郭慎微、範鹹等文學之士代為題答,在官期間,曾出過不少笑話,成為時人譏刺之柄。他在主持吏部時,部內郎官於選拔考察官員的評語中曾用“杕(di/duo)杜"二字,李林甫不識問吏部侍郎,“此為“杖杜’, 是什麼意思?”韋陟雖覺可笑,但仍俯首不敢回答。又有一次,趕上李林甫內弟太常卿姜度之妻慶祝壽辰,李林甫為送賀儀,手書一幅雲:“聞有弄獐之慶”因為李林甫向無才識,子之妻比做獐鹿了,文有專費之慶“賓客看後,皆掩口而笑,原來,李林甫將舅子之妻比作獐鹿了,文義之間狗屁不通,客人怎能不笑。正因李林甫向無才識,因此,對素負才名於當世者,皆有妒意。鄴郡太守王琚,年齡尊高負有才名,素與好友李邕、王弼、裴敦,等外官書信往來詩文對娛, 這便引發了李林甫的妒意,暗中尋其“罪證”以洩憤。

天寶五年王琚於一封書信中無意題有“遺謫留落”一語,恰被李林甫抓為口實,以“負才使氣、怨謗朝廷”之罪,將王琚貶為江華那員外司馬。王琚到任不久,李林甫又暗命江華郡守羅希奭重究王琚之罪,王琚優憤交加,服毒自殺沒成,上吊自縊而死。致於李邕、王弼、裴敦諸人,皆借韋堅之獄一舉誅除之。

李林甫平生除以忌賢妒能為其所長,性情更兼多疑。一次在睡夢中,偶見一面皮白皙、鬍鬚厚密、身高體大之人逼迫自己,李林甫揮之不能去。驚醒之後,仔細思之,遍查朝中文武諸官,唯有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裴寬與夢中之人相似,遂懷疑裴寬將取代自己的地位。乃留心裴寬舉止,欲尋找其過失陷害他。時值李適之被貶,李林甫便乘機向玄宗誣告裴寬與李適之結黨構禍,圖謀不軌,終將裴寬斥逐出朝。

天寶十年(公元752年)李林甫再受命兼任了安西大都護、朔方節度使和單于副大都護等要職,次年,因朔方節度副使李獻忠發動叛亂,李林甫被迫辭去朔方節度使一職,舉薦安思順接任節度使。李林甫為相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極力杜絕出將入相的端源,常向玄宗上本奏稱:“文官兼任方鎮大將,害怕戰陣矢石,不能身臨前敵為將士表率,一旦有事,將無法收拾。不如用寒族、少數民族出身的幹才為將,少數民族將士驍勇善戰,寒族出身的將士不易結成黨援,易於控制”。玄宗深以為是安邊之長策,遂用安思順為朔方節度使。從此之後,陸續有高仙芝、哥舒翰等寒人蕃將得專任方鎮大將.李林甫本意是利用這些武將目不識文的弱點,無法再入朝兼任閻臣,使自己得長此獨專朝權。然而,卻不想被包藏禍心的安祿山之輩鑽了空子,不但得越大將之位,後日竟成為身兼三鎮節度使的掌兵大帥,遂起“安史之亂”的禍端,直至藩鎮割據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最終導致了唐王朝的衰弱與滅亡。

天寶初年,曾有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洛)楊氏之女名玉環入選為壽王李用之妃。

中國歷史上十大奸臣之————李林甫

楊玉環

此女生得風華絕代,一副閒月羞花之容,體態阿娜豐腴,更兼通曉音律。與壽王成婚不久,便被唐明皇這位風流天子所窺視,垂涎之餘寢食難安,必欲得之而後甘,竟然不顧世之倫常,仗勢至尊皇權,厚顏無恥地父霸子妻,將自己的寢宮變作了藏嬌之所。於天寶四年,又晉封玉環為貴妃,老夫少妻,卿卿我我、顛倒鴛鴦-發不可收拾,演出了不知多少宮帷鬧劇。單說這楊貴妃有一族兄,名喚揚釗,本為一下級邊將,為人低劣粗俗,舉止輕率,陰損不羈,無文無才。皆因族妹專寵後官,竟至屢屢遷升,直入為侍御史,又被玄宗賜名為國忠,主眷日隆。李林甫見其無甚才略,並沒有什麼忌憚,相反卻因其恃寵敢言,竟主動加以結納,援引為黨。此後,二人臭味相投,狼狽為奸,聯手幹了不少造謠誣陷、排擠忠良的罪惡勾當。如:韋堅和楊慎矜兩次大獄之興,李林甫為謀主,楊國忠便充當了前臺的打手;李林甫想利用楊國忠這條瘋狗來充當排除異己的幫兇,楊國忠更想依仗李林甫的支持與深謀為所欲為,立威中朝,二人配合得堪稱默契。然而,時日一久,伴隨楊貴妃寵眷的加深,楊國忠之威權也日漸隆盛,越來越被唐玄宗所親重,李林甫逐漸感受到了威脅,方對楊國忠深為忌惡。但因玄宗年事已高,愛憎之情日重,竟至愛屋及鳥,連遷楊國忠為檢校度支員外郎,兼侍御史,監水陸運及司農、出納錢物、內中市買、召募劍南健兒等使。遂又遷升其為度支郎中,直至兼領十五使,再遷為給事中,兼御史中丞,專判度支事,兼權太府卿事,復兼劍南節度使。真正成了李林甫不能輕視的強硬政爭對手,李楊二人開始貌合神離,許多原為李林甫的舊僚死黨皆去李林甫轉而阿附於楊國忠門下。這一群貪鄙齷齪之徒,為了從楊國忠手中得到新的好處,競相為楊園忠出謀劃策以加強其威權:其中吉溫曾多次向楊國忠進獻謀專相權的建議,使楊國忠又得到了兵部侍郎一職。京兆尹肖靈、御史中丞宋渾等均為李林甫舊黨。但因不背叛李林甫,深為楊國忠所痛恨,楊國忠便仿效李林甫害人的手法,製造出種種罪名和藉口,將他們陸續遣逐,弄得李林甫只能徒嘆奈何。王鉷雖阿附於楊國忠左右,但因王鉷身任御史大夫,兼領京兆府尹,玄宗對其亦是恩龐有加,聲望地位僅次於李林甫與楊國忠二人。楊國忠深怕王鉷與自己爭權,對其甚為警戒,恰值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初,王鉷之弟王銲勾結邢縡密謀發動兵變,計劃策動駐守京師的右龍武軍-萬餘騎殺龍武將軍,火燒城門,捕殺楊國忠及右丞相李林甫、左丞相陳希烈等,不意走漏消息,邢縡倉促發作為亂兵所殺;王鉷本不知此事,但因楊國忠忌其威脅自己的地位,想借機打擊李林甫,施展一石二鳥之計,遂陷王鉷以知情罪,使其被玄宗下令賜死,這王鉷終於與楊慎矜遭到了同樣的下場。王鉷被殺後,楊國忠乘機謀取了御史大夫、京兆府尹的職位,復又興起了邢縡之獄,企圖借王鉷兄弟曾阿附於李林甫之故,窮究深治一舉將李林甫板倒。李林甫雖多方為自己開脫,無奈陳希烈、哥舒翰已經徹底背叛自己與楊國忠結成了死黨.受楊國忠所主使,陳、哥二人直接出首甘具偽證,弄得一向以算計別人為能事的李林甫百口莫辯,只好忍氣吞聲暗叫倒黴。此後,唐玄宗方對李林甫懷有了疑戒,感情日漸疏遠。

中國歷史上十大奸臣之————李林甫

然而,此時的李林甫已到了垂暮之年,他對自己近二十年身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榮華經歷本該激流勇退靜思,原養天年。怎耐這廝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至死尤不忘與人玩鬥心機。可能是怕身後禍及於孫,因此,臨終之前仍要作困獸的掙扎。李林甫晚年,生活腐敗無度,整日沉溺於聲色犬馬,一心直追求子女玉帛的糜爛生活,姬妾滿堂,驕奢淫逸。李林甫心裡深知一生害人太多,朝野內外積怨已深,常常耽心有刺客闖入取走性命,將自己的上府居處佈置得十分嚴密牢固,深牆高室之外,多設暗宅於門戶路徑要處遍設警具機關。就是如此周詳的設置,仍忍不足以保身,又常效法秦始皇故事,一天改換一個住處,行蹤變得越來越詭秘,連其家人亦甚少知其所居何所。一生作惡,到老心虛已達無以復加的程度。李林甫生所娶妻 妾無法勝計,幾乎可與歷代帝王的三宮六院偏妃一比高下。身後留有二十五個兒子和二十五個女兒,男兒大多靠著李林甫的關係出將入臺,身居要職,女兒則多嫁與高官顯宦之家。

李林甫死後,左相之職被楊國忠接替。楊國忠於後幾年同李林甫相互傾軋,積怨頗深。此時,李林甫一去,楊國忠又得以逞一時之奸,遂揭李林甫舊日隱私,以汙其名。上表誣稱李林甫舊時秉握臺輔,曾與少數民族出身的邊將阿布思同謀傾覆朝廷,大逆不道,罪在不赦。同時又誘迫李林甫來屬中一向對李氏心懷不滿者出頭作證。唐玄宗見人證“確鑿”,安能不信。於是便下詔追奪李林甫官爵,罷去所有封易。廢為庶人。其子李岫、李愕等均被罷職流放於嶺南。李林甫一生為惡,雖得善終,但卻終至禍及子孫,下場亦甚可悲。正如俗語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不到,時間一到,必然要報。

但因李林甫一生行事,城府太深,害人之謀隱蔽得十分巧妙。表面待人甚為寬和大度,作出一副禮賢下士、忠正老成的姿態。就連經常過從往來的唐玄宗和朝中諸同僚都被其騙過,外人更是無法辨其虛實真偽。因此,當楊國忠在李林甫身後構成大獄後,世人卻以為冤,多替李林甫不平。足見李林甫的騙術是何等高明。將其形容為“口蜜腹劍”,確實是再恰當不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