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鍾會――才華橫溢又自負自卑的天才少年

有才華的人簡稱天才,天才一般都像人參靈芝,長在深山老林,尋遍山川才能找到幾個,而有段時間,世間彷彿被打上了催化劑,人參靈芝(天才)像山中野草一樣瘋長。這段時期就是三國,人才輩出,群星璀璨,雖然亂世艱難,很少有文武將以高壽壽終正寢,比如趙雲,有些英雄在戰場上就轟轟烈烈去世了,比如關羽張飛諸葛亮劉備,這些人死的時候還算值得,畢竟年過半百,已到英雄遲暮,也算不枉此生。但是今天的主角就厲害了,他年紀輕輕,未到不惑之年,就轟轟烈烈了,他就是――世家天才,鍾會。

三國鍾會――才華橫溢又自負自卑的天才少年


三國鍾會――才華橫溢又自負自卑的天才少年

(圖片來源94版三國劇照,一開始我覺得自己審美有點扭曲,竟然覺得這個“姿色平平”的中年人有點帥,後來在B站看到好多人都在誇,啊……原來我的審美是正常的。講真,這版鍾會扮相好,氣質佳,既有世家公子的驕傲貴氣,自信中有帶著些許狡黠和陰毒,很符合歷史上鍾會的記錄)

鍾會,父親鍾繇,三國時有名的書法家,曹操的謀士,出身東漢名郡潁川長社,潁川是三國人才的泉眼,基本上叫的出名字的名士都是出自潁川,而鍾會出身的鐘家,正好是潁川四大家族之一。而他出生就帶著不凡,鍾繇在74歲才生下鍾會,不平凡的出生註定有不平凡的人生啊。

先來看看鐘會的經歷和成就,

  • 父親鍾繇74歲生下他,
  • 5歲時父親去世,
  • 年少時被皇帝御封天才,
  • 20歲弱冠之年出仕為官,
  • 29歲被封關內侯,
  • 精通書法和玄學,作品被後世評為“妙品”,僅次於“神品”。
  • 會模仿別人的筆跡。
  • 跟當時的執政者司馬兄弟交情深厚,結交的都是當世名士,尤其是司馬師,特別看好鍾會的才能,司馬昭說他是在世張良。
  • 慕名拜訪嵇康,被冷落,後來進言牽連嵇康,使嵇康被斬首,報了前仇。
  • 30歲時,用計謀保住司馬昭的兵權,封黃門侍郎。
  • 32歲時,用模仿筆跡的計謀打敗內部叛亂和東吳的進攻。
  • 38歲時,和鄧艾分兵兩路進攻西蜀,鍾會與姜維對峙劍閣,鄧艾偷渡陰平小路,偷襲成都,蜀國投降。
  • 39歲時,正月十五,鍾會設計將鄧艾送入囚籠,手握重兵的鐘會,聯合姜維,妄圖在蜀地自立,結果反叛失敗,被魏軍殺害。死於正月十八。。。。至此,鍾會的一生結束了。
三國鍾會――才華橫溢又自負自卑的天才少年


三國鍾會――才華橫溢又自負自卑的天才少年


鍾會五歲喪父,由母親扶養長大,其母張昌蒲也是個聰慧明智的女人,有這樣的母親,所以能培養出這樣優秀的兒子吧。鍾會不僅繼承了鍾繇的才華,書法了得,天生聰明敏捷,並且還勤奮讀書,據傳鍾會和哥哥鍾毓一起面聖,哥哥汗流不止,鍾會卻一臉淡定,皇帝問哥哥為什麼出汗,哥哥說:陛下天威,戰戰兢兢,汗出如漿,問鍾會為什麼不出汗,鍾會說,兢兢戰戰,汗不敢出。於是小小年齡就被御封天才。

鍾會年輕的時候是個小可愛,雖然他很有才華,但是面對當時第一帥哥第一才子第一偶像的嵇康,顯得很不自信,據傳他寫了一篇文章《四本論》,想拿給嵇康看看,於是揣在懷裡去見嵇康,但是又怕嵇康刁難他,於是他在嵇康家門外,把文章扔進去,然後自己跑掉了……這滑稽可愛的畫面感,誰能想到在朝堂之上呼風喚雨的鐘大人,竟如小女生一樣羞澀,呵呵。

後來鍾會發達了,帶著一批才俊去拜訪嵇康,不巧的是,嵇康歐巴正在打鐵,對,是那個打鐵,嵇康帥哥,不僅人長的帥,文章寫的好,還會採藥養生,飄飄然如神仙,性格也是世間少有的清高,然後打鐵還是他的副業,而給他拉風箱的,是竹林七賢之一:向秀。兩大帥哥在多人眾目睽睽的注視下,若無旁人的打鐵,那畫面太美我已經無法想象。

對,兩人打鐵就把鍾會忽略了,而鍾會待了好長時間見嵇康不理他,轉身要走,這時候,兩人有了充滿哲理的兩句對話,嵇康問: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小可愛回答問題從來不落下風: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再後來,嵇康因為朋友的事牽扯入獄,本不致死,但是鍾會想起往日恥辱,向司馬昭進言,最終導致嵇康被殺,而嵇康死前,絲毫不慌,彈奏了那首著名的《廣陵散》,成為絕唱。

我覺得,這二人的誤會真的有點大,嵇康作為當時的清高名士,根本不屑為官,他的好朋友山濤推薦他做官,嵇康竟然跟人家絕交,還寫了《與山巨源絕交書》,這樣一個驕傲的人,豈能因為一群高官才俊的到來而笑臉相迎,就算鍾會有些才華,可以與嵇康論道,嵇康也不可能趨炎附勢,在眾人面前表露。所以,當鍾會來的時候,兩人的心理狀態可能是這樣的:鍾會帶這麼多人來,我要是先開口歡迎,豈不是很沒面子,我不說,等他先說。而鍾會卻想:我這種年紀輕輕就名滿天下權傾朝野的人才,仰慕你的名氣才來拜訪,何況我還帶著這麼多朋友,你對我理都不理,我豈不是很沒面子。所以,兩個人各持己見,互不相讓,於是這場見面會不歡而散。給鍾會心裡埋下仇恨的種子,也給嵇康的死埋下伏筆。本來,幾句客套的寒暄就可避免的誤會,終是沒有避免。如果嵇康開口歡迎,他就不是嵇康了,如果鍾會不記仇,他就不是鍾會了。

幼年喪父的鐘會,在攀比傾軋的世族門閥中長大,可能受過很多欺辱,所以他爭強好勝,追求名利地位的功利心自然要重一些,不讓自己變強,如何壓過那些欺負他的人,而他變強後,也絕不會容忍傷害他自尊的事情發生。

三國鍾會――才華橫溢又自負自卑的天才少年


三國鍾會――才華橫溢又自負自卑的天才少年

鍾會人緣還不好,司馬昭的妻子王元姬說他:會見利忘義,好為事端,寵過必亂,不可大任。


親哥哥鍾毓說他:會挾術難保,不可專任,將來可能要謀反。司馬昭跟他們兄弟關係都不錯,於是說,如果鍾會真的謀反,將來只殺鍾會一門,不株連鍾毓一家,後來司馬昭依諾沒有追究鍾毓家族,但是他過繼給鍾會的兩個兒子被殺了。


邵悌還曾對司馬昭評論說鍾會“單身無重任”,言下之意是他沒有家室,要真謀反了也沒什麼可顧及的。

是的,這樣年少有為的才俊歷史上沒有娶妻的記錄,按照他當時的風頭,一舉一動都應該被記錄下來,卻不見相關信息。還有人列舉他與當時三位最優秀的男性的故事(夏侯玄玉樹本樹,嵇康因愛生恨,姜維一起謀反),猜測他是同性戀,我覺得不大可信。只能說鍾會是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男色女色的誘惑,結婚生子的安逸,遠遠不如建功立業的誘惑大,如此才華,肯定想要建立不世功名。

三國鍾會――才華橫溢又自負自卑的天才少年


轉到鍾會最後的輝煌,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鄧艾鍾會兵分兩路伐蜀,出身窮苦的鄧艾品階比鍾會高,而鍾會是伐蜀的主將,由此可見司馬昭對二人的目的就是互相制約。鍾會率大軍主力和姜維對峙劍閣,鄧艾率奇兵突降江油,殺至成都,扶不起的阿斗一點都不想反抗就投降了,還下詔讓姜維投降,鍾會自然氣憤,自己牽制了蜀國的主力,而滅蜀的頭功卻被鄧艾搶走,幸好此時姜維向他投降,姜維投降鍾會,看似順理成章其實暗藏玄機。

姜維有意挑起兩個魏將的爭功之心,鄧艾聽說姜維投降了鍾會,立刻加封劉禪和蜀國大小官員,意在安撫。而鍾會,卻把這個當成鄧艾自專,意圖謀反的罪證,於是他嫉妒之下,向司馬昭通告鄧艾謀反,司馬昭下令將鄧艾父子收入囚車,這時候又親率大軍朝西蜀前來,鍾會何等聰明,鄧艾兵少,輕易就可以被收服,司馬昭之心,意在收拾鍾會啊。姜維也在旁邊進言,君疑臣,臣必死,並且蜀地沃野千里,易守難攻,可成霸業。於是,鍾會決定先發制人,抵抗司馬昭,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守西蜀,做第二個劉備。然而,事情敗露,在成都的魏兵不願意跟鍾會謀反,把姜維和鍾會都殺死在亂軍之中,鄧艾隨後也被殺,這就是一計害三賢的故事,三個天賦異稟旗鼓相當的軍事家謀略家,糾纏多年,最後英雄不同出而同歸,還是黃雀在後的司馬昭技高一籌。

三國鍾會――才華橫溢又自負自卑的天才少年


我覺得,鍾會在西蜀是被司馬昭逼反的,他誣告鄧艾,依據是鄧艾自負功勞,不經司馬昭同意,就大肆加封蜀國君臣,這簡直是目無主上,而聰明的鐘會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本是表忠心,可是拿下鄧艾之後,司馬昭又率眾前來,實在是兔死狗烹的架勢。蜀國滅了,這二人是大功,現在鄧艾倒了,鍾會一家獨大,他手握重兵,又這麼聰明,還如此年輕,將來會不會成為司馬家的掘墓人,就如同曹家陣營裡的司馬懿家族,不寒而慄,所以鍾會也必須除去。而邵悌之前跟司馬昭說鍾會可能謀反的時候,司馬昭就不以為然說:蜀地的人戰敗了,人心惶惶,毫無反抗能力,自然不會擁戴敵國的鐘會反抗魏軍,而跟隨鍾會的魏軍,家人親屬都在魏國,更不可能跟隨鍾會造反,一旦鍾會造反,肯定會被殺。司馬昭明知道鍾會不可能成功,他不擔心鍾會反,反而擔心他不反,所以在鍾會拿下鄧艾後刺激鍾會造反,不可謂不惡毒啊。

對比鍾會之前的籌謀計策,這次倉惶的謀反簡直像過家家,史書記載,正月十五時他組織大家聚餐,威逼眾將一起簽字謀反,細看真的好好笑,鍾會這人太有趣了,造反還要徵得大家簽名同意並且延時三日,造反不應該暗自籌謀然後摧枯拉朽嗎?

姜維勸他殺掉不服的魏將,他還猶豫不決,終是有謀無斷啊。之前那些謀劃成功,不知道對人心瞭解多少,如果之前瞭解人心,現在怎麼不瞭解了呢,蜀地的魏軍思歸,怎麼肯隨他造反,他以為眾人懼怕就會聽從,可是,聽他命令衝鋒陷陣是正理,沒辦法拒絕,但是聽他命令造反,是連累全家的忤逆行為,加上監軍衛瓘坐鎮,倒戈相向是最可能的選擇,這個世家公子,自以為算無遺策,到底是不懂人間疾苦,不知道普通士兵的內心。可能,他只能做個老二吧。

於是,一顆璀璨的耀眼明星墜落了,連帶著其它兩顆明星。如果鍾會活到壽終,應該有更大成就吧,或許會率兵伐吳,促進三國統一,或許功成身退,留下更多書法文章,可惜,都扼殺在那年正月十八,歷史的塵埃中。

三國鍾會――才華橫溢又自負自卑的天才少年


三國鍾會――才華橫溢又自負自卑的天才少年

最後放兩張我最愛的年輕伯約鎮樓,老年伯約樊老師,大家也都誇讚氣質絕佳,風骨天成。

推薦大家上嗶哩嗶哩看一段視頻[94三國 終章]故人嘆,歌詞和曲調很符合後三國時代的視頻,比歌曲的原版更配,尤其是鍾會的畫面配上“君本意欲,壽與天齊,留萬代功名”“打亂了君一統天下的約定,誰可以同行”“原來不需要用戰爭去平定,要先得人心”,簡直太貼切。

“只盼君能收起戰臺,斷頭換不來”送給伯約,你為蜀漢流盡最後一滴血,可是阿斗不配啊。

鍾會出徵前向司馬昭跪下敬酒的畫面,配上“手一揮,膝一跪,拿玉杯賜天下無罪”,魅力簡直直擊心臟。這首歌跟這段故事太配了。


還有一句“人在生,責在身,與誰同歸都不可能”,就算姜維聯合鍾會謀反,畢竟此二人,一人為了反叛,一人為了復國,到底陣營不同,而鄧艾和鍾會雖然同一陣營,但是一個死於同僚構陷,一個死於謀逆,英雄同死也不同歸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