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钟会――才华横溢又自负自卑的天才少年

有才华的人简称天才,天才一般都像人参灵芝,长在深山老林,寻遍山川才能找到几个,而有段时间,世间仿佛被打上了催化剂,人参灵芝(天才)像山中野草一样疯长。这段时期就是三国,人才辈出,群星璀璨,虽然乱世艰难,很少有文武将以高寿寿终正寝,比如赵云,有些英雄在战场上就轰轰烈烈去世了,比如关羽张飞诸葛亮刘备,这些人死的时候还算值得,毕竟年过半百,已到英雄迟暮,也算不枉此生。但是今天的主角就厉害了,他年纪轻轻,未到不惑之年,就轰轰烈烈了,他就是――世家天才,钟会。

三国钟会――才华横溢又自负自卑的天才少年


三国钟会――才华横溢又自负自卑的天才少年

(图片来源94版三国剧照,一开始我觉得自己审美有点扭曲,竟然觉得这个“姿色平平”的中年人有点帅,后来在B站看到好多人都在夸,啊……原来我的审美是正常的。讲真,这版钟会扮相好,气质佳,既有世家公子的骄傲贵气,自信中有带着些许狡黠和阴毒,很符合历史上钟会的记录)

钟会,父亲钟繇,三国时有名的书法家,曹操的谋士,出身东汉名郡颍川长社,颍川是三国人才的泉眼,基本上叫的出名字的名士都是出自颍川,而钟会出身的钟家,正好是颍川四大家族之一。而他出生就带着不凡,钟繇在74岁才生下钟会,不平凡的出生注定有不平凡的人生啊。

先来看看钟会的经历和成就,

  • 父亲钟繇74岁生下他,
  • 5岁时父亲去世,
  • 年少时被皇帝御封天才,
  • 20岁弱冠之年出仕为官,
  • 29岁被封关内侯,
  • 精通书法和玄学,作品被后世评为“妙品”,仅次于“神品”。
  • 会模仿别人的笔迹。
  • 跟当时的执政者司马兄弟交情深厚,结交的都是当世名士,尤其是司马师,特别看好钟会的才能,司马昭说他是在世张良。
  • 慕名拜访嵇康,被冷落,后来进言牵连嵇康,使嵇康被斩首,报了前仇。
  • 30岁时,用计谋保住司马昭的兵权,封黄门侍郎。
  • 32岁时,用模仿笔迹的计谋打败内部叛乱和东吴的进攻。
  • 38岁时,和邓艾分兵两路进攻西蜀,钟会与姜维对峙剑阁,邓艾偷渡阴平小路,偷袭成都,蜀国投降。
  • 39岁时,正月十五,钟会设计将邓艾送入囚笼,手握重兵的钟会,联合姜维,妄图在蜀地自立,结果反叛失败,被魏军杀害。死于正月十八。。。。至此,钟会的一生结束了。
三国钟会――才华横溢又自负自卑的天才少年


三国钟会――才华横溢又自负自卑的天才少年


钟会五岁丧父,由母亲扶养长大,其母张昌蒲也是个聪慧明智的女人,有这样的母亲,所以能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儿子吧。钟会不仅继承了钟繇的才华,书法了得,天生聪明敏捷,并且还勤奋读书,据传钟会和哥哥钟毓一起面圣,哥哥汗流不止,钟会却一脸淡定,皇帝问哥哥为什么出汗,哥哥说:陛下天威,战战兢兢,汗出如浆,问钟会为什么不出汗,钟会说,兢兢战战,汗不敢出。于是小小年龄就被御封天才。

钟会年轻的时候是个小可爱,虽然他很有才华,但是面对当时第一帅哥第一才子第一偶像的嵇康,显得很不自信,据传他写了一篇文章《四本论》,想拿给嵇康看看,于是揣在怀里去见嵇康,但是又怕嵇康刁难他,于是他在嵇康家门外,把文章扔进去,然后自己跑掉了……这滑稽可爱的画面感,谁能想到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的钟大人,竟如小女生一样羞涩,呵呵。

后来钟会发达了,带着一批才俊去拜访嵇康,不巧的是,嵇康欧巴正在打铁,对,是那个打铁,嵇康帅哥,不仅人长的帅,文章写的好,还会采药养生,飘飘然如神仙,性格也是世间少有的清高,然后打铁还是他的副业,而给他拉风箱的,是竹林七贤之一:向秀。两大帅哥在多人众目睽睽的注视下,若无旁人的打铁,那画面太美我已经无法想象。

对,两人打铁就把钟会忽略了,而钟会待了好长时间见嵇康不理他,转身要走,这时候,两人有了充满哲理的两句对话,嵇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小可爱回答问题从来不落下风: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再后来,嵇康因为朋友的事牵扯入狱,本不致死,但是钟会想起往日耻辱,向司马昭进言,最终导致嵇康被杀,而嵇康死前,丝毫不慌,弹奏了那首著名的《广陵散》,成为绝唱。

我觉得,这二人的误会真的有点大,嵇康作为当时的清高名士,根本不屑为官,他的好朋友山涛推荐他做官,嵇康竟然跟人家绝交,还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样一个骄傲的人,岂能因为一群高官才俊的到来而笑脸相迎,就算钟会有些才华,可以与嵇康论道,嵇康也不可能趋炎附势,在众人面前表露。所以,当钟会来的时候,两人的心理状态可能是这样的:钟会带这么多人来,我要是先开口欢迎,岂不是很没面子,我不说,等他先说。而钟会却想:我这种年纪轻轻就名满天下权倾朝野的人才,仰慕你的名气才来拜访,何况我还带着这么多朋友,你对我理都不理,我岂不是很没面子。所以,两个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于是这场见面会不欢而散。给钟会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也给嵇康的死埋下伏笔。本来,几句客套的寒暄就可避免的误会,终是没有避免。如果嵇康开口欢迎,他就不是嵇康了,如果钟会不记仇,他就不是钟会了。

幼年丧父的钟会,在攀比倾轧的世族门阀中长大,可能受过很多欺辱,所以他争强好胜,追求名利地位的功利心自然要重一些,不让自己变强,如何压过那些欺负他的人,而他变强后,也绝不会容忍伤害他自尊的事情发生。

三国钟会――才华横溢又自负自卑的天才少年


三国钟会――才华横溢又自负自卑的天才少年

钟会人缘还不好,司马昭的妻子王元姬说他: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亲哥哥钟毓说他:会挟术难保,不可专任,将来可能要谋反。司马昭跟他们兄弟关系都不错,于是说,如果钟会真的谋反,将来只杀钟会一门,不株连钟毓一家,后来司马昭依诺没有追究钟毓家族,但是他过继给钟会的两个儿子被杀了。


邵悌还曾对司马昭评论说钟会“单身无重任”,言下之意是他没有家室,要真谋反了也没什么可顾及的。

是的,这样年少有为的才俊历史上没有娶妻的记录,按照他当时的风头,一举一动都应该被记录下来,却不见相关信息。还有人列举他与当时三位最优秀的男性的故事(夏侯玄玉树本树,嵇康因爱生恨,姜维一起谋反),猜测他是同性恋,我觉得不大可信。只能说钟会是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男色女色的诱惑,结婚生子的安逸,远远不如建功立业的诱惑大,如此才华,肯定想要建立不世功名。

三国钟会――才华横溢又自负自卑的天才少年


转到钟会最后的辉煌,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邓艾钟会兵分两路伐蜀,出身穷苦的邓艾品阶比钟会高,而钟会是伐蜀的主将,由此可见司马昭对二人的目的就是互相制约。钟会率大军主力和姜维对峙剑阁,邓艾率奇兵突降江油,杀至成都,扶不起的阿斗一点都不想反抗就投降了,还下诏让姜维投降,钟会自然气愤,自己牵制了蜀国的主力,而灭蜀的头功却被邓艾抢走,幸好此时姜维向他投降,姜维投降钟会,看似顺理成章其实暗藏玄机。

姜维有意挑起两个魏将的争功之心,邓艾听说姜维投降了钟会,立刻加封刘禅和蜀国大小官员,意在安抚。而钟会,却把这个当成邓艾自专,意图谋反的罪证,于是他嫉妒之下,向司马昭通告邓艾谋反,司马昭下令将邓艾父子收入囚车,这时候又亲率大军朝西蜀前来,钟会何等聪明,邓艾兵少,轻易就可以被收服,司马昭之心,意在收拾钟会啊。姜维也在旁边进言,君疑臣,臣必死,并且蜀地沃野千里,易守难攻,可成霸业。于是,钟会决定先发制人,抵抗司马昭,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守西蜀,做第二个刘备。然而,事情败露,在成都的魏兵不愿意跟钟会谋反,把姜维和钟会都杀死在乱军之中,邓艾随后也被杀,这就是一计害三贤的故事,三个天赋异禀旗鼓相当的军事家谋略家,纠缠多年,最后英雄不同出而同归,还是黄雀在后的司马昭技高一筹。

三国钟会――才华横溢又自负自卑的天才少年


我觉得,钟会在西蜀是被司马昭逼反的,他诬告邓艾,依据是邓艾自负功劳,不经司马昭同意,就大肆加封蜀国君臣,这简直是目无主上,而聪明的钟会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本是表忠心,可是拿下邓艾之后,司马昭又率众前来,实在是兔死狗烹的架势。蜀国灭了,这二人是大功,现在邓艾倒了,钟会一家独大,他手握重兵,又这么聪明,还如此年轻,将来会不会成为司马家的掘墓人,就如同曹家阵营里的司马懿家族,不寒而栗,所以钟会也必须除去。而邵悌之前跟司马昭说钟会可能谋反的时候,司马昭就不以为然说:蜀地的人战败了,人心惶惶,毫无反抗能力,自然不会拥戴敌国的钟会反抗魏军,而跟随钟会的魏军,家人亲属都在魏国,更不可能跟随钟会造反,一旦钟会造反,肯定会被杀。司马昭明知道钟会不可能成功,他不担心钟会反,反而担心他不反,所以在钟会拿下邓艾后刺激钟会造反,不可谓不恶毒啊。

对比钟会之前的筹谋计策,这次仓惶的谋反简直像过家家,史书记载,正月十五时他组织大家聚餐,威逼众将一起签字谋反,细看真的好好笑,钟会这人太有趣了,造反还要征得大家签名同意并且延时三日,造反不应该暗自筹谋然后摧枯拉朽吗?

姜维劝他杀掉不服的魏将,他还犹豫不决,终是有谋无断啊。之前那些谋划成功,不知道对人心了解多少,如果之前了解人心,现在怎么不了解了呢,蜀地的魏军思归,怎么肯随他造反,他以为众人惧怕就会听从,可是,听他命令冲锋陷阵是正理,没办法拒绝,但是听他命令造反,是连累全家的忤逆行为,加上监军卫瓘坐镇,倒戈相向是最可能的选择,这个世家公子,自以为算无遗策,到底是不懂人间疾苦,不知道普通士兵的内心。可能,他只能做个老二吧。

于是,一颗璀璨的耀眼明星坠落了,连带着其它两颗明星。如果钟会活到寿终,应该有更大成就吧,或许会率兵伐吴,促进三国统一,或许功成身退,留下更多书法文章,可惜,都扼杀在那年正月十八,历史的尘埃中。

三国钟会――才华横溢又自负自卑的天才少年


三国钟会――才华横溢又自负自卑的天才少年

最后放两张我最爱的年轻伯约镇楼,老年伯约樊老师,大家也都夸赞气质绝佳,风骨天成。

推荐大家上哔哩哔哩看一段视频[94三国 终章]故人叹,歌词和曲调很符合后三国时代的视频,比歌曲的原版更配,尤其是钟会的画面配上“君本意欲,寿与天齐,留万代功名”“打乱了君一统天下的约定,谁可以同行”“原来不需要用战争去平定,要先得人心”,简直太贴切。

“只盼君能收起战台,断头换不来”送给伯约,你为蜀汉流尽最后一滴血,可是阿斗不配啊。

钟会出征前向司马昭跪下敬酒的画面,配上“手一挥,膝一跪,拿玉杯赐天下无罪”,魅力简直直击心脏。这首歌跟这段故事太配了。


还有一句“人在生,责在身,与谁同归都不可能”,就算姜维联合钟会谋反,毕竟此二人,一人为了反叛,一人为了复国,到底阵营不同,而邓艾和钟会虽然同一阵营,但是一个死于同僚构陷,一个死于谋逆,英雄同死也不同归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