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 专栏 | 服装产业全球供应链的冻结与中国的重启方式


CCG 专栏 | 服装产业全球供应链的冻结与中国的重启方式

从来没有一种力量像新冠肺炎疫情那样把服装产业的全球供应链条撕裂。疫情的冲击波,使中国服装产业遭遇重压,负面效应叠加发酵,最终波及从终端零售到产业链上游的每个环节。这让我们有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机会,去看清这个产业供应链最易碎的环节。

CCG 专栏 | 服装产业全球供应链的冻结与中国的重启方式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服装产业链经受的巨大冲击先是复工难,后有原材料供货难,紧接着,欧美疫情影响了服装外贸的春夏订单。中国海关总署 4 月 23 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 1 至 3 月,中国服装(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品额为 233.88 亿美元,同比下降 20.5%。现在欧美消费市场追随中国市场走向低迷,品牌客户变得小心翼翼,纷纷取消、推迟 4 至 6 月的订单。6 月之后的行情尚难判断。

CCG 专栏 | 服装产业全球供应链的冻结与中国的重启方式

目前,中国服装企业因疫情导致的物流阻断、人员无法返工、原材料短缺等问题如今已经缓解,工厂面临的最大问题已经从“愁复工”、“愁原料”转变为“愁订单”。上游纺织、印染、面料,以及下游服装企业态度都趋于谨慎,停止了大规模采购原材料的规划,导致纱线的上游原材料价格出现下跌。中国服装协会第三次调查的数据显示,46% 被调查企业反映,国内订单大幅减少的同时,出口订单也面临下滑或被取消,物流受阻,压力巨大。受疫情影响,纺织服装企业春节前的海外订单出现延误,企业面临客户退单、索赔的问题,同时还可能面临海外订单转移至其他国家的风险。

布局海外的企业生产也受到影响。尽管部分纺织服装制造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早已布局海外,受国内复工延期影响有限。但很多布局东南亚的企业都是从中国进口面料加工后销往欧美市场。上游原料供应受国内疫情供应不足影响,下游终端客户随着疫情在欧美持续发酵而取消订单,布局海外的企业也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

CCG 专栏 | 服装产业全球供应链的冻结与中国的重启方式

对外贸服装加工企业而言,生存是硬道理,最重要的是尽一切可能保证现金流。一方面,他们需要争取政府的精准支持,能够“活下去”。中国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减轻企业融资、社保、税费等负担的举措,企业也在加强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关注相关产业帮扶政策,借助和利用好这些救助措施渡过疫情难关。

为应对疫情冲击的长尾效应,也是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中国外贸服装加工企业明显进入加速转型通道,他们利用国内市场规模、产业规模、产业集聚等优势,积极拓展国内市场。疫情阻断了线下购物场景,线上平台成为消费者聚集之地。数字化转型需求被激发,他们试图通过应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培育新业态,来寻找生机与新活力。他们依托电商平台、微商城及社交软件等新零售工具,打造新的业务场景,实现了“云复工”、“云开市”。

CCG 专栏 | 服装产业全球供应链的冻结与中国的重启方式

一些外贸服装企业已经成立电商团队,注册自己的品牌,摸索电商的做法。甚至一些老板开始上抖音、做网红,每天在朋友圈、微信群推广自家产品,通过社交工具渗透对接需求,尽量减轻损失。实力雄厚的老牌服装企业也突破了“心障”,从不屑于尝试直播带货、内购,到主动搭建全员社交化电商体系,尝试各种线上带货方式和新媒体营销。淘宝直播的今年 2 月份数据显示,直播新开播商家环比增幅 719%,看淘宝直播的用户增幅 153%。

CCG 专栏 | 服装产业全球供应链的冻结与中国的重启方式

《2019 年淘宝直播生态发展趋势报告》指出,淘宝直播已经发展成为电商在新时代的新产业,商家、主播、消费

可以说,疫情催生了庞大的宅经济,宅经济驱动“网红经济主流化”。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众多中国服装纺织企业充分展现了民营经济的活力和韧性。动态调整产能,成为一些企业疫情下求生的首要法则。高品质的产品有着更强的市场生命力,有的企业采用了产业链上游企业采用最新技术生产的顶级环保染料和环保助剂,有效减少了海外订单的流失。

“去库存、求生存”的方式并不能完全消化产能。疫情全球在肆虐,医疗防护用品成为各国急需。强大的需求就是转型的方向,也有助于重新链接外贸的供应链条。服装企业转型生产口罩、防护服有先天优势,“跨界”难度不大,缝纫设备、生产线、熟练工人都应有尽有,即使一时缺乏专业的自动口罩机,也可以改造服装流水线,工人手工裁剪、包边、折叠、缝纫、挂耳,以解燃眉之急。浙江温州服装商会牵头成立了“口罩转产联盟”,40 多家服企一齐加入了口罩生产大军。

CCG 专栏 | 服装产业全球供应链的冻结与中国的重启方式

浙江温州服装商会牵头成立了“口罩转产联盟”

大型服装企业的转型也是“地动山摇”。山东的舒朗集团,江苏的红豆集团,都在疫情爆发之初迅速决策,可以说是以应对战争的速度上马了医用防护衣、口罩生产线。

CCG 专栏 | 服装产业全球供应链的冻结与中国的重启方式

疫情对中国纺织服装这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正在产生“倒逼促进”效应。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一直进展不够快,既有技术成熟度的限制,也有企业和用户认识的影响。疫情推动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以应对危机,许多纺织服装企业不仅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线上交易额,改变用工模式,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在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配置水平进行系统性布局。这次疫情已经成为推动纺织服装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契机。

CCG 专栏 | 服装产业全球供应链的冻结与中国的重启方式

阿里巴巴启动扶助中小企业的特别行动——“春雷计划”,打造数字化“超级产地名片”。京东针对商家与消费者推出一系列直播方案。海尔卡奥斯打造的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疫情下的服装行业,以数字化转型为方向,迅速赋能中小企业,实现复工增产。这些电商巨头构成了服装外贸拓展企业内销、“冲浪”新零售与修补供应链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服装企业需要了解并快速融入的“服装产业新基建”。

CCG 专栏 | 服装产业全球供应链的冻结与中国的重启方式

疫情碾压全球,很多中国外贸服装业者担心全球供应链的断裂与转移。有人把全球供应链的易碎性归结为逆全球化的一个动因。其实未必。

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苏世民(Steve Schwarzman)与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 4 月 23 日进行了一场精彩的网聊,正好提及全球化与供应链多元化的问题。一位时装业的老总曾对苏世民说,“我的货源 100% 来自中国。我现在什么货都拿不到——我的公司就要倒闭了,因为我根本拿不到货”。苏世民认为这不是关于全球化或者逆全球化的问题,而是很多公司从中国获得产品供应的能力经历了严重的错位。这场对话,对当下埋头自救的中国服装业提了一个醒:全球供应链会加速重构。

站在一个生意人的立场,风险敞口过于集中是危险的,供应链需要更加多元化,很多外贸企业在痛中思痛。站在全球客户的视角,对于危机之中的中国外贸服装加工企业而言,就是站在全球供应链的角度看待当下的自己。

CCG 专栏 | 服装产业全球供应链的冻结与中国的重启方式

中国外贸发展韧性足、余地大,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不会改变,除非,中国服装企业拒绝进化演变。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化工厂已成不可逆转的工业发展方向。一些服装企业正在形成新的“进化基因”。

未来,服装品牌需要敏捷的服装柔性制造供应链,例如汉帛国际集团创新打造的“哈勃智慧云”,就代表了服装产业“智造供应链”的一个发展方向。这些新供应链、新制造、新零售、新服务的出现,将会与市场要素、渠道与全球消费者共同创造产业价值的全新商业合作模式,它将是中国服装企业走向全球的核心竞争力与保障供应链的护城河。WWD

撰文 张伟(全球化智库 CCG 副秘书长、研究员)

图片来源 网络

CCG 专栏 | 服装产业全球供应链的冻结与中国的重启方式

CCG 专栏 | 服装产业全球供应链的冻结与中国的重启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