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女王為何一生都不結婚?缺失母愛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伊麗莎白女王為何一生都不結婚?缺失母愛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破碎的家庭,延期的母愛—伊麗莎白女王往事(上)

直到1544年,文獻裡終於出現了伊麗莎白女王對其母親安妮·博林的評論。

歷史學家艾莉森·威爾(在她的幾本書中)也都提到了伊麗莎白與已故母親結下紐帶的證據及其意義。

伊麗莎白女王為何一生都不結婚?缺失母愛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事實上,伊麗莎白(Elizabeth)在11歲-12歲的青少年時期,常會戴著一款“A”字型吊墜。儘管吊墜在都鐸時代是很常見的飾品,但伊麗莎白這款卻與眾不同。

因為它是安妮·博林親手打造的。

我們知道安妮皇后在位期間,至少製造了三枚吊墜,分別是上述的“ A”,著名的“ B”項鍊和她在Nidd Hall肖像中佩戴的“ AB” 。

伊麗莎白女王為何一生都不結婚?缺失母愛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左為瑪麗·都鐸,右為伊麗莎白。我們需特別留意伊麗莎白脖子上的“ A”形吊墜,因為它曾經屬於她的母親安妮·


伊麗莎白女王為何一生都不結婚?缺失母愛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圖為安妮·博林的B吊墜

這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伊麗莎白似乎想通過佩戴吊墜的方式來公開展示她與母親的聯繫,這不僅是一種沉默的反抗行為(亨利八世始終想讓伊麗莎白承認其私生子的身份),更在某種程度上傳達了伊麗莎白繼承母親意志的決心。

到1548年,年輕的伊麗莎白(Elizabeth)已經成長為一個雄心勃勃的少年了,這還要歸功於其慈愛的繼母凱瑟琳·帕爾皇后(Queen Katherine Parr)對她的教育和關注。

後來,伊麗莎白把自己翻譯的文學作品當做禮物送給了凱瑟琳·帕爾(Katherine Parr),這可能是伊麗莎白對其生母安妮·博林抱有好感的另一條線索。

伊麗莎白女王為何一生都不結婚?缺失母愛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Margaret of Navarre

因為安妮·博林(Anne Boleyn)曾和法國文學家,納瓦拉的瑪格麗特(Margaret of Navarre)交好,有時人們甚至會稱呼安妮為盎格魯·瑪格麗特(Margaret of Angloume)。

因此伊麗莎白(Elizabeth)選擇翻譯納瓦拉(Marvaret)的書籍《瑪格麗特》很可能是在緬懷生母的同時,再次向宮廷之人重申自己的立場。

伊麗莎白女王為何一生都不結婚?缺失母愛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伊麗莎白·都鐸(Elizabeth Tudor)譯《罪惡之鏡》(The Mirror of the Sinful Soul)的封面是在1548年送給

1554年,當伊麗莎白(Elizabeth)20歲時,她幾乎邁向了與母親相同的命運——伊麗莎白因涉嫌叛國罪而被姐姐瑪麗女王囚禁在倫敦塔長達三個月。

儘管作為“貴族囚犯”,伊麗莎白獲得了一些特權,這讓她得以在衛兵的注視下於倫敦塔內散步。但不幸的是,她每次都必須經過軍械庫前那曾經斬落生母頭顱的腳手架。

而她或許也會在這裡迎來生命的終點。

伊麗莎白女王為何一生都不結婚?缺失母愛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多年後,當伊麗莎白(Elizabeth)艱難地加冕為女王,她向一位法國貴族透露,自己曾以為會死在塔樓中,她無法逃避自己被斧頭砍掉脖子的惡夢。

她甚至還下定決心要請法國最好的劊子手來執行處決。這樣,她就可以像母親一樣“死得利落乾脆”。

(注:伊麗莎白的母親,安妮·博林在處決前曾聘請過法國劍客來執行死刑,當時人們相信,經驗豐富的劊子手在行刑時可以讓罪犯感受不到任何痛苦)

伊麗莎白女王為何一生都不結婚?缺失母愛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我們已經看到,已經有大量且充分的證據表明,伊麗莎白女王一世對她的母親有著根深蒂固的執念。

但是,學術界卻仍有許多人在嘗試反駁這一論據。

一些歷史學家,例如大衛·史塔基(David Starkey),認為伊麗莎白(Elizabeth)實際和其父親亨利八世的關係更為密切。

史塔基是研究都鐸王朝歷史的著名學者,他之所以判斷“伊麗莎白不認可其生母的原因”大概源於以下這些問題:

“首先,許多人想知道為什麼伊麗莎白會不斷強調她是“獅子的幼崽”以及“父王的女兒”等等;其次,如果她認為父親因大肆指控而非法結束了其親生母親的生命,為什麼伊麗莎白一世不像她的姐姐瑪麗女王一樣,在登基後努力恢復母親的名聲,宣佈其父母的婚姻合法呢?”

伊麗莎白女王為何一生都不結婚?缺失母愛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其實,想要回答史塔基的第一個問題很簡單: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即伊麗莎白是都鐸宮斗的倖存者,她選擇強調自己與父親的關係而不是與生母的關係絕對是故意為之的。

事實上,在安妮·博林死後,伊麗莎白的地位就變得岌岌可危,宮廷之上不斷有傳言稱,亨利八世也想對這位“可能不是自己的親生孩子”下手。

所以,一直對外強調自己的身份,是伊麗莎白僅有的避險手段,她也想通過釋放這些信號,來乞求亨利八世的寬恕。而且,事實證明,這種方法的確幫到了少年時期的伊麗莎白。

不過,儘管伊麗莎白不斷強調了自己的父親身份,但她卻並沒有掩飾自己作為安妮·博林女兒的驕傲,有時她甚至會公開標榜自己的母親。

例如,伊麗莎白(Elizabeth)在1559年加冕典禮的途中,曾穿過格雷斯徹奇(Gracechurch)街的凱旋門。

人們在隊伍中留意到了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的一座真人大小的雕像。

“擺在亨利八世國王面前的是一朵白色和紅色相間的玫瑰(都鐸式玫瑰),上面還印有有石榴(象徵著他們的生育力,導致伊麗莎白出生),而現任女王的母親安妮·博林皇后(Queen Anne Boleyn)的頭上,則有一個金色的王冠和一個鍍金的權杖。


有直接證據表明,伊麗莎白女王加冕後佩戴的皇冠也可能是1533年最初為其生母製造的。

(注:為鞏固婚姻成果,1533年6月1日安妮·博林曾史無前例地被亨利八世加冕為英格蘭女王)

伊麗莎白女王為何一生都不結婚?缺失母愛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在回答了史塔基的第一個問題後,我們還面臨著一個更棘手的問題——既然伊麗莎白女王反覆強調自己的父親身份是可以理解的,那她為什麼不像瑪麗女王那樣,在上任後就極力證明自己父母婚姻的合法性呢?這難道不會更有利於女王的統治嗎?

(注:瑪麗女王為伊麗莎白同父異母的姐姐,其母阿拉貢的凱瑟琳為亨利八世第一任妻子,也同樣像安妮·博林一樣被廢黜了)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