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九九零處理器和蘋果A13處理器的差距在哪裡?

3351397


很高興能夠看到和回答這個問題,作為一個科技愛好者,我簡單地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最令人眼花mobile亂的兩個手機芯片終於登上了舞臺。是的,我談論的是一年前前發佈的麒麟990系列,以及今天上午發佈的蘋果A13處理器。作為下半年最受關注的兩款旗艦手機芯片,它們註定要在高端市場中面對面競爭。但是,華為的mate30系列尚未發佈。讓我們首先比較一下它們,並分析誰是A13和Kirin990系列是今年最強大的芯片。

讓我們使用參數圖查看A13和麒麟990系列之間的區別。

在簡報會上,當我看到這幅畫時,我什至懷疑這是一次與蘋果的會面。畢竟,以前從未與iPhone上的朋友形成對比的蘋果顯然在他們的普通靈魂中非常強大,並且不關心朋友。蘋果已經有點慌了。

這些警報當然不是由於特性的落後而引起的,蘋果樹,由於採用了ARM-V8架構開發的CPU內核,多年來在單核特性方面一直是領先的朋友。“獨角獸”系列990,目前在單原子性上無法與A13競爭,這是不可否認的。

但是,Apple並不是幾個基本屬性的領導者,根據PPTA13的發佈,此A13屬性增加了20%,而我們只是根據A12計算得出,A13的多原子里程應約為13,500。但是,從結果來看以前的研究並非如此。

儘管在A13中較大的內核沒有更改,但只有一個內核有所改進。

但是5400分仍然可以微笑著江滬的手機,一個核區中的990系列獨角獸應該還是不能趕上A13。

在GPU方面,A13的生產率提高了20%,而且蘋果還與朋友發佈了業務比較卡,如我們所見。

您可以看到A13的性能仍然有很大提高,並且與此相結合,GPU中的海思麒麟990系列只是一個較小的更新,我們可以假設在GPU領域,海思麒麟990系列最有可能還不如A13。

除了傳統的CPU和GPU,A13還升級了自己的“NPU”。當然,蘋果被正式稱為NeuralEngine,但它們像NPU990系列獨角獸一樣,是機器學習和神經網絡特殊設計的核心。蘋果公司聲稱這次神經工程將其生產率提高了20%,而能耗卻降低了15%。

“海思麒麟9905G”還通過使用兩種微,微和微核架構(海思麒麟990大小)大大提升了其NPU。就最終實力而言,NPU遠遠超過了目前的855+巨龍,但是由於當前沒有可同時支持iOS和Andro平臺的軟件,我們仍然無法在計算機上找出誰贏得了A13和990系列的麒麟。

最後,我們仍然在這裡看到手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基帶。SoC手機和計算機處理器之間的最大區別不僅在於其性能較低,還在於SoC手機不僅是處理器和GPU的集合,而且還包含移動通信中最重要的部分,即信號調制解調器。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見解和回答,可能不能如您所願,但我真心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不清楚的地方您還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每日精彩科技”我將竭盡所知幫助您!


每日精彩科技


    麒麟芯片在5G和AI領域全面碾壓蘋果和高通,這一點是毫無爭議的。爭議最大的是CPU、GPU性能,下文主要說一說CPU和GPU。

    一、CPU部分

    GeenBench跑分

    先看一下GeekBench跑分,這裡把高通驍龍865也捎帶上:

  • 麒麟990:單核3892,多核12402;

  • 蘋果A13:單核5415,多核11294;

  • 蘋果A12:單核4799,多核11421;

  • 驍龍865:單核4160,多核12946;

  • 驍龍855:單核3507,多核11254。


    其中蘋果處理器是2個大核心+4個小核心,麒麟和驍龍處理器是4個大(中)核心+4個小核心的結構,四個小核心基本上是低功耗湊數的,完成待機、普通任務。

    功耗對比

  • 麒麟990:滿載功耗5~6W;

  • 驍龍865:滿載功耗8~9W;

  • 蘋果A13:基礎版預計功耗6W左右,爆改版應該超過了8W,蘋果的超大核心單核功耗接近公版的2倍。


    架構方面

  • 麒麟990:2個A76大核心+2個A76中核心+4個A55小核心;

  • 蘋果A13:2個超大核心(性能核心)+4個自研小核心(效能核心);

  • 驍龍865:1個A77大核心+3個A77中核心+4個A55小核心。

    一般來說,手機處理器的架構,是性能和功耗的平衡點。單核性能越狠,整體功耗也越大,因此,從A76之後,不再採用滿血的四大核方案,功耗上壓不住,而是採用了1+3+4,或者2+2+4的方案。

    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將單核性能壓榨到了極限,功耗雖不小,但是不至於尿崩,可以說是手機處理器最強的單核架構。

    CPU小結

  • 發熱:一般來說,手機處理器功耗應該控制在5~6W,發熱控制比較好,麒麟990、蘋果A13都滿足這個條件;

  • 性能:單核3500以上,多核10000以上,基本上可以滿足旗艦需求;

  • 續航:電池4000mAh+40W快充應該是未來的標配,A13不滿足。


    二、GPU部分

    市面上手機GPU只有三家:高通的Adreno、蘋果的PowerVR、ARM的Mali,前兩者不外賣,麒麟990用的是ARM的Mali G76 GPU。


    相比來說,麒麟990搭載的16核心 Mali G76,性能上不及蘋果同期的PowerVR以及高通的Adreno,不過,經過華為的GPU Turbo技術加持,打通了CPU、GPU、手機操作系統,針對“白名單”裡的遊戲,可以達到高幀率遊戲體驗和功耗的平衡。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前面的回答都沒有說透麒麟990和蘋果A13性能差距的根本原因,秀跑分簡直就是多此一舉,大家都知道蘋果A13芯片不僅吊打驍龍,還暴揍麒麟,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蘋果A13芯片為什麼能暴揍友商。本回答內容較長,而且涉及芯片涉及的專業內容較多,閱讀需要耐心。

先亮出決定芯片性能的邏輯(提醒一下,這句話有點拗口,不仔細就容易看錯):

誰設計芯片的能力越接近底層,誰設計的芯片的性能越容易爆表。

什麼是芯片設計的底層?

芯片設計最底層的東西是指令集,往上是指令集體系架構(簡稱ISA,但常被簡稱為Architecture[架構]),再往上是微架構(Microarchitecture),又稱內核,內核再往上就是具體的處理器(包括CPU、GPU)。

蘋果的A系列芯片,是購買了ARM的指令集體系架構(Architecture)授權,在此基礎上設計芯片,搞出自己的內核,依託內核再設計出自己的處理器。

高通購買ARM的內核,在緩存、內存控制器等方面修修改改(有個魔幻的說法“魔改”),設計出自己的處理器,然後打上自己的品牌Kryo™(見下圖驍龍865官方PPT藍線處)。

華為海思則是購買ARM的公版處理器,所以外宣時要露出ARM的商標,CPU是“Cortex-A7x”,GPU是“Mali-G7X”(示例見下圖)。

可以看出,蘋果A系列芯片是在ARM指令集體系架構上設計,設計能力最強,高通比蘋果差接近兩個層級(在內核基礎上魔改),華為、聯發科、三星(貓鼬的自研CPU內核失敗)則差了兩個層級,處理器內核設計能力可以說是0。

說到這裡,需要特別提醒一下,現在國內有種看法,就是“用ARM公版處理器是沒技術含量,魔改公版才是真男人”。

說實話,這種論斷很膚淺,因為魔改內核,其實能改動的地方有限,主要是在緩存大小和內存控制器上動刀,往往是出於成本而不是性能考慮,和直接採用公版處理器差別不大,弄不好還不如公版處理器。

麒麟芯片的CPU性能近年進步很大,就和採用原汁原味的公版處理器有關。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手機高端SoC芯片設計屬於集成設計,可以說和內核開發屬於兩個層次,也是很複雜的系統工程。將各種內核集成到一起,既要解決電磁輻射干擾、功耗發熱,還要考慮製造工藝匹配等諸多問題,其中任何一項短腿,整個芯片設計將會翻車。

案例可參考某國產手機大廠芯片設計的血與淚的坎坷歷程。

選公版處理器更多關乎的是商業策略選擇,因為ARM的公版處理器,讓華為海思、三星和聯發科等芯片集成設計廠商省掉了從“0”到“1”的過程,可以從“1”直接開始設計SoC芯片,節省出開發處理器內核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

但是,重點來了:

公版處理器的短處也很明顯,處理器的性能繫於ARM一身,如果ARM很爭氣,那好說,大家的芯片性能就集體強大;如果ARM掉鏈子,大家的芯片性能就集體難看,典型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ARM剛剛過氣的GPU Mali-G76,採用Bifrost架構,在這個架構上,ARM太喜歡擠牙膏了,擠了好幾年,從Mali-G71擠到Mali-G76,擠了6“代”GPU,意味著換了6次馬甲。ARM大概感到不好意思,到2019年,終於推出採用全新架構Valhall的GPU Mali-G77。

ARM在GPU上多年擠牙膏,害苦一幫合作小夥伴,聯發科、華為海思和三星的SoC芯片的圖形性能既遭蘋果A系列暴揍,又被高通驍龍的Adreno GPU痛毆。

近期三星Exynos芯片遭歐洲用戶聯合簽名抵制,自家手機部門又拒絕在韓國銷售的手機上使用Exynos芯片,如此“奇恥大辱”,背後和ARM在Bifrost架構上熱衷擠牙膏、換馬甲有很大關係。

蘋果的商業策略是放棄公版處理器,購買ARM的指令集體系架構(Architecture)授權,設計自己的處理器,壞處是從0開發處理器,好處則是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想要什麼樣的處理器,大膽設計就是了,天花板不再是ARM,而是自身設計水平。

另外,蘋果有自己的操作系統iOS,而SoC芯片設計和處理器內核設計的顯著不同之一,是處理器內核設計是傳統的硬件設計,對操作系統等軟件考慮較少,而SoC芯片設計需要軟硬件綜合考慮,蘋果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又等於給A系列芯片的性能加了分。

這就是為何iPhone的運存容量一直是千元機水平,但流暢度卻超過安卓機的原因。因為安卓手機的操作系統編寫和SoC芯片設計是兩套班子,谷歌不懂芯片設計,懂芯片設計的高通、三星、聯發科和華為海思又和操作系統(鴻蒙未正式用於手機,所以這裡忽略)搭不上關係,這就是軟硬件不配合。

結果就是,安卓旗艦手機的運存容量是iPhone旗艦的一倍,運存還領先一代(LPDDR5),集兩大優勢於一身,但流暢度並沒有領先iPhone,只打了個平手。

限於篇幅,這裡不深入探討了。關於蘋果A系列芯片性能領先安卓機的問題,還可以從商業模式上討論,有興趣的可關注我,參見我對《為什麼iphone的CPU芯片一直領先呢?》的回答。

最後總結一下麒麟990與蘋果A13處理器的差距原因:

  1. 華為海思採用ARM的公版內核做SoC芯片集成設計,蘋果是購買ARM的指令集體系架構,自己開發內核,後者更接近芯片設計的底層,容易開發出性能強大的處理器;

  2. 蘋果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可以和芯片設計配合,而SoC芯片設計講究軟硬件配合;華為鴻蒙系統如果商用,配合麒麟芯片設計,流暢度應該在安卓機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