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朝,每個朝代對太監都是如何稱呼的?

三鄉傳奇


太監和宦官在清朝之前不是同一概念,宦官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不過那時候的宦官不一定全是閹人,皇宮全用閹人是東漢以後的事。

太監的稱呼是宋遼時代才有的稱呼,在明代,太監和宦官才有了聯繫,太監是宦官的上司,是高級宦官。太監必須是宦官,但宦官不一定都是太監的,直到清朝,太監和宦官才等同於一個意思!


靈紫城人


太監和太監製度,是我國古代社會的一種奇葩產物。在我國曆史上,許多王朝的複雜政治鬥爭和腐朽的生活中,都有著太監的身影,典型的如漢朝、唐朝等。可以說,太監在歷史上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甚至於漢、唐兩朝的多位君王都命喪於太監之手。

太監,在我國古代典籍中也被稱作寺人、閹(奄)人、閹宦、宦者、中官、內官、內侍、內監等等。太監這一稱謂,是在唐代出現的。據史籍記載,唐高宗龍朔二年(公元662),皇帝命改掌管乘輿、服飾的殿中省為中御府,改監為中御太監、少監。因其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所以人們就把早已存在、沿用已久的宦官,通稱為太監了。

儘管太監這一稱謂在唐代首次出現,但這一類人歷史上早已有之。《詩經·秦風·車鄰》篇中有“未見君子,寺人之令”。這個負責傳達、沒有姓名的寺人,就是秦國君王的太監。《詩經·小雅·巷伯》篇:“寺人孟子,作為此詩。”這個作詩的孟子,就是周幽王的太監。漢代思想家鄭玄在註釋《周禮》時,還曾寫道: “奄,精氣閉塞者,今之謂宦人。”這裡明白無誤地說明了奄人的生理特徵。在《左傳》中,也記述了一些太監,如晉國的勃貂(披)、齊國的刁、宋國的伊戾等等,都是太監,這些人都因為在政治上起過重要作用而名噪一時。

秦朝時,最著名的宦官首推趙高。趙高曾侍奉始皇帝嬴政,秦二世時位至丞相之尊。趙高當政時,權傾一時,指鹿為馬這一典故即與其有關。後來,趙高更是逼迫秦二世自殺。

東漢時,宦官禍國,危害甚重。即便是手握重兵,政由己出的大將軍梁驥,何進之流,也相繼被宦官集團排擠致死。宦官集團還屢興大獄,僅兩飲“黨錮之禍”,便將朝廷中小有名望的志士賢人幾乎誅、逐殆盡。五名權閹,一日封侯;十常侍,把持朝政。

唐朝立國後,不準太監干政,太監可擔任的最高的官職是內侍,其品級也只有四品,規定不得超過三品。唐玄宗執政後,寵用宦官,打破了唐太家的定製,宦官高力土、楊思勖、黎敬仁、林招隱、尹鳳祥等,貴寵一時。高力士主持內侍省,四方奏表,均先呈他過目,然後由他取決是否送給唐玄宗。一般政事,他有權作出決斷。其他權閹,或持節討伐,或出使列郡,或主書院、教坊。安史之亂以後,宦官集團利用了皇帝與藩鎮的矛盾,不斷擴大權力。

到了唐德宗時,皇帝為防止武將稱兵作亂,將禁軍全交宦官統率。中唐以後,不僅文宮武將仰宦官之鼻息,就連皇帝和后妃也被太監玩弄於股掌之上了。唐玄宗在太監李輔國的挾制之下,憂鬱身亡;唐憲宗、唐敬宗則是遭太監黴害而死的。唐穆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密昭宗則完全是在宦官的擁立之下,才得以登上皇帝寶座的。

朱明王朝建立後,朱元璋鑑前代之失,規定太監“不得兼外臣文武銜,不得御外臣冠服,官無過四品,月米一石,衣食於內庭。”同時,還鑄一鐵牌,上刻“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立於宮門。此外,他還明令朝廷各部主官,不得同太監有公文、私書往還。

明朝寵用太監,始於永樂帝。燕王朱棣在奪取皇位時,因為有許多太監充當耳目,所以即位後對太監多委以重任。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莫過於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的故事。

明代最著名的太監莫過於魏忠賢。魏忠賢與明熹宗的乳母客氏沆瀣一氣、狼狽為奸,極受寵信,被封為“九千歲”,自己也在民間養了不少“義子”,諸如“五虎”、“五狗”、“十亥”、“四十孫”等。在其全盛時期,各地官吏阿諛奉承,紛紛為他設立生祠。1627年崇禎帝朱由檢登位以後,魏忠賢遭到彈劾,被流放鳳陽,在途中畏罪自殺。

有清一代,太監的品級被壓得較低,並且不許領軍。直至同光時期,西太后慈禧垂簾聽政時,安德海、李蓮英等大太監才備受寵用。

總之,太監與封建王朝相始終,歷朝歷代都出現過太監干政之事,只有輕重不同而已。歷代帝王雖然對太監處處防範,但又離不開太監,這使得太監成為雖無實權,卻往往能干預政治的一個特殊群體。


碧落曉藍說歷史


我們對於太監的印象基本上都是從影視劇的形象中得來的,太監由於受到了某種刑罰,使得該男子變得聲音細小,沒有喉結,不長鬍須,變成了典型的中性人。

1.秦朝

還記得胡歌主演的穿越劇《神話》嗎,裡面的趙高被閹割進宮的劇情。高要為了進宮做飯掙錢,稀裡糊塗的就被閹割,可見當時即使是廚子也要有這個過程。

秦朝,宮內對服務後宮和皇上的人稱為“宦官”。秦朝直到元末民初,這種人又稱寺人、閹人、閹官、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

2.明朝

我們都知道,明朝是宦官最被重視的朝代,明朝設十二監、二十四衙門,首領被稱作:掌印太監,從宦官裡面選出。

其中職位低的宦官名“少監”或者“中監”,職位高的宦官叫做“太監”,所以“太監”兩個字是高官的稱謂。

還記得電影《龍門飛甲》這句臺詞嗎:你問我西廠算什麼東西?現在我就來告訴你,東廠破不了的案由我西廠來破。還有,你聽好,東廠不敢殺的人我殺,東廠不敢管的事我管。一句話,東廠管得了的我要管,東廠管不了的我更要管,先斬後奏,皇權特許!這就是西廠,夠不夠清楚?

明朝朱元璋設立“東廠、西廠”,原因就是他們直接聽命於皇上,不受到任何其他官員的制約和監督。

3.清朝

到了清朝,太監已經不再具備職位的意義了,和宦官統稱為“太監”。

清朝時期的太監最高的品級是三品,就類似“李蓮英”、“張謙和”這樣級別的太監已經不異於二品級別的官員,權利是非常大的,甚至宰相都要給幾分薄面,因為很多事情只要這些太監在皇帝耳邊吹吹風就很快能解決。

短評:

宦官制度的出現,從側面上反映了封建王朝的極端統治,在奴隸制社會中部分男性的得到的非人的折磨,很多宦官都是從小被處以閹割,手段極其殘忍,有部分的人死於流血過多,或者死於無法痊癒。對於這種沒有人道的做法,能感到統治者的殘暴無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