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朝,每个朝代对太监都是如何称呼的?

三乡传奇


太监和宦官在清朝之前不是同一概念,宦官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不过那时候的宦官不一定全是阉人,皇宫全用阉人是东汉以后的事。

太监的称呼是宋辽时代才有的称呼,在明代,太监和宦官才有了联系,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高级宦官。太监必须是宦官,但宦官不一定都是太监的,直到清朝,太监和宦官才等同于一个意思!


灵紫城人


太监和太监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奇葩产物。在我国历史上,许多王朝的复杂政治斗争和腐朽的生活中,都有着太监的身影,典型的如汉朝、唐朝等。可以说,太监在历史上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于汉、唐两朝的多位君王都命丧于太监之手。

太监,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也被称作寺人、阉(奄)人、阉宦、宦者、中官、内官、内侍、内监等等。太监这一称谓,是在唐代出现的。据史籍记载,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皇帝命改掌管乘舆、服饰的殿中省为中御府,改监为中御太监、少监。因其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所以人们就把早已存在、沿用已久的宦官,通称为太监了。

尽管太监这一称谓在唐代首次出现,但这一类人历史上早已有之。《诗经·秦风·车邻》篇中有“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这个负责传达、没有姓名的寺人,就是秦国君王的太监。《诗经·小雅·巷伯》篇:“寺人孟子,作为此诗。”这个作诗的孟子,就是周幽王的太监。汉代思想家郑玄在注释《周礼》时,还曾写道: “奄,精气闭塞者,今之谓宦人。”这里明白无误地说明了奄人的生理特征。在《左传》中,也记述了一些太监,如晋国的勃貂(披)、齐国的刁、宋国的伊戾等等,都是太监,这些人都因为在政治上起过重要作用而名噪一时。

秦朝时,最著名的宦官首推赵高。赵高曾侍奉始皇帝嬴政,秦二世时位至丞相之尊。赵高当政时,权倾一时,指鹿为马这一典故即与其有关。后来,赵高更是逼迫秦二世自杀。

东汉时,宦官祸国,危害甚重。即便是手握重兵,政由己出的大将军梁骥,何进之流,也相继被宦官集团排挤致死。宦官集团还屡兴大狱,仅两饮“党锢之祸”,便将朝廷中小有名望的志士贤人几乎诛、逐殆尽。五名权阉,一日封侯;十常侍,把持朝政。

唐朝立国后,不准太监干政,太监可担任的最高的官职是内侍,其品级也只有四品,规定不得超过三品。唐玄宗执政后,宠用宦官,打破了唐太家的定制,宦官高力土、杨思勖、黎敬仁、林招隐、尹凤祥等,贵宠一时。高力士主持内侍省,四方奏表,均先呈他过目,然后由他取决是否送给唐玄宗。一般政事,他有权作出决断。其他权阉,或持节讨伐,或出使列郡,或主书院、教坊。安史之乱以后,宦官集团利用了皇帝与藩镇的矛盾,不断扩大权力。

到了唐德宗时,皇帝为防止武将称兵作乱,将禁军全交宦官统率。中唐以后,不仅文宫武将仰宦官之鼻息,就连皇帝和后妃也被太监玩弄于股掌之上了。唐玄宗在太监李辅国的挟制之下,忧郁身亡;唐宪宗、唐敬宗则是遭太监霉害而死的。唐穆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密昭宗则完全是在宦官的拥立之下,才得以登上皇帝宝座的。

朱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鉴前代之失,规定太监“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庭。”同时,还铸一铁牌,上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立于宫门。此外,他还明令朝廷各部主官,不得同太监有公文、私书往还。

明朝宠用太监,始于永乐帝。燕王朱棣在夺取皇位时,因为有许多太监充当耳目,所以即位后对太监多委以重任。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莫过于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

明代最著名的太监莫过于魏忠贤。魏忠贤与明熹宗的乳母客氏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极受宠信,被封为“九千岁”,自己也在民间养了不少“义子”,诸如“五虎”、“五狗”、“十亥”、“四十孙”等。在其全盛时期,各地官吏阿谀奉承,纷纷为他设立生祠。1627年崇祯帝朱由检登位以后,魏忠贤遭到弹劾,被流放凤阳,在途中畏罪自杀。

有清一代,太监的品级被压得较低,并且不许领军。直至同光时期,西太后慈禧垂帘听政时,安德海、李莲英等大太监才备受宠用。

总之,太监与封建王朝相始终,历朝历代都出现过太监干政之事,只有轻重不同而已。历代帝王虽然对太监处处防范,但又离不开太监,这使得太监成为虽无实权,却往往能干预政治的一个特殊群体。


碧落晓蓝说历史


我们对于太监的印象基本上都是从影视剧的形象中得来的,太监由于受到了某种刑罚,使得该男子变得声音细小,没有喉结,不长胡须,变成了典型的中性人。

1.秦朝

还记得胡歌主演的穿越剧《神话》吗,里面的赵高被阉割进宫的剧情。高要为了进宫做饭挣钱,稀里糊涂的就被阉割,可见当时即使是厨子也要有这个过程。

秦朝,宫内对服务后宫和皇上的人称为“宦官”。秦朝直到元末民初,这种人又称寺人、阉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

2.明朝

我们都知道,明朝是宦官最被重视的朝代,明朝设十二监、二十四衙门,首领被称作:掌印太监,从宦官里面选出。

其中职位低的宦官名“少监”或者“中监”,职位高的宦官叫做“太监”,所以“太监”两个字是高官的称谓。

还记得电影《龙门飞甲》这句台词吗:你问我西厂算什么东西?现在我就来告诉你,东厂破不了的案由我西厂来破。还有,你听好,东厂不敢杀的人我杀,东厂不敢管的事我管。一句话,东厂管得了的我要管,东厂管不了的我更要管,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就是西厂,够不够清楚?

明朝朱元璋设立“东厂、西厂”,原因就是他们直接听命于皇上,不受到任何其他官员的制约和监督。

3.清朝

到了清朝,太监已经不再具备职位的意义了,和宦官统称为“太监”。

清朝时期的太监最高的品级是三品,就类似“李莲英”、“张谦和”这样级别的太监已经不异于二品级别的官员,权利是非常大的,甚至宰相都要给几分薄面,因为很多事情只要这些太监在皇帝耳边吹吹风就很快能解决。

短评:

宦官制度的出现,从侧面上反映了封建王朝的极端统治,在奴隶制社会中部分男性的得到的非人的折磨,很多宦官都是从小被处以阉割,手段极其残忍,有部分的人死于流血过多,或者死于无法痊愈。对于这种没有人道的做法,能感到统治者的残暴无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