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美商務部態度扭轉,特朗普同意華為參與5G,華為穩了?

根據路透社的消息,美國商務部對待華為的態度突然扭轉,擬製定新的法規,允許美國本土企業和華為在5G標準制定方面進行合作。看到這則消息,想必很多朋友都在心中這麼想:這一次華為是不是穩了?其實不然!

在美國下手華為之前,是有所準備的。美國政府曾經委派技術人員對華為的5G設備進行拆解,發現其中有很多硬件採用了來自美國科技企業的產品,所以美國政府想當然的認為,只要切斷美國企業和華為的合作,就能逼華為就範。

太突然!美商務部態度扭轉,特朗普同意華為參與5G,華為穩了?

於是乎,美國政府快馬加鞭地推出了實體清單,強行切斷了美國軟硬件企業與華為的合作,還在全球散佈“華為不安全論”。但是美國沒有想到的是,任正非領導下的華為早有準備,各個部門業務紛紛啟動既有備胎計劃,倒是實打實打了美國一個措手不及,讓很多美企短期內出現很多營收虧損。

美國政府一看情況不太對,趕緊推出了禁令緩衝期。到現在為止緩衝許可證已經有一 年的時間了。反觀華為的業務卻不退反進,不僅5G訂單全球趨勢緩和,而且在芯片領域還接連設計出麒麟990,麒麟985和麒麟820以及最近不斷曝光的麒麟1020等性能強悍的處理器,軟件層面也有HMS作背書。

太突然!美商務部態度扭轉,特朗普同意華為參與5G,華為穩了?

所以從多個方面來看,美國對華為的打壓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說影響力不大,而華為在今年一季度的業績仍然保持著增長的態勢。與此同時,歐洲諸國對於華為的態度也在逐漸回暖,美國意識到可能會在5G技術上落後。所以美國商務部才擬製定這一法規。

這一條法規看似友好,其實暴露出了美國的狡猾。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華為5G技術領跑全球是一個既定的事實,任何電信運營商如果得到了華為的支持,建設速度和產生的利潤都是非常可觀的。

太突然!美商務部態度扭轉,特朗普同意華為參與5G,華為穩了?

作為美國自己當然想要獲得華為的技術,但又不可能出資購買,而且從商業角度來講,華為也沒有出售自家獨門技術的必要。所以美國政府藉此法規允許美國企業和華為合作,僅限理論層面,不涉及實體產品的交易。說白了就是該斷供的產品華為還是拿不到。

而且美國更狡猾的是,跟華為合作的同時,自己也主導成立Open RAN政策聯盟。所謂RAN就是基站的意思,在這個市場領域,美國的通信巨頭幾乎都未曾涉獵。因為在這個市場,門檻很高,不只是有技術就能做那麼簡單,否則美國思科早就入局了。

太突然!美商務部態度扭轉,特朗普同意華為參與5G,華為穩了?

那麼這個聯盟也就是一個“開放基站政策聯盟”。這個聯盟包含了美國的頂尖科技企業,像大家耳熟能詳的谷歌、微軟、臉書、高通、AT&T都是其中的成員。而這個聯盟的負責人則是前美國政府電信方面的要員。

也就是說通過這個聯盟,美國希望華為提供5G技術標準,讓美國這些科技企業能夠跨過RAN這個門檻,打破華為研究多年得以成功的技術壁壘,從而分食華為的電信市場份額。

太突然!美商務部態度扭轉,特朗普同意華為參與5G,華為穩了?

這還不是美國的根本目的。大家都知道,美國能夠成為科技大國的原因就在於他制定了一整套的行業準則,因為有了準則的存在,美國才能在全球建立技術領導地位。美國打壓華為、中興這些企業,正是由於這些企業打破了美國的行業準則,讓美國自己在這個領域不再成為領導者。

對於美國而言,這是非常令其不安的。所以才搞出了和華為合作,並且創建這個聯盟的行動。其實從本質來講,美國就是希望通過Open RAN建立一個新的5G行業準則,繼續保持他自己的行業主導地位。

太突然!美商務部態度扭轉,特朗普同意華為參與5G,華為穩了?

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美國同意華為參與5G其實沒有表面那麼簡單,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先打壓制裁,眼見這些計劃都失效了,因此只能破釜沉舟,來建立新的行業規則,而美國的真正目的也暴露無遺,此舉也表現出美國自己的5G技術確實跟不上了,那麼大家認為美國的目的能得逞嗎?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