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武媚娘和徐茂公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唐太宗武媚娘和徐茂公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唐詩為鏡照汗青 第二章(上) 開箱驗取石榴裙

上一章最後,我們聊到了《討武曌檄》。一般人覺得“曌”(發音同“照”)字很眼生,因為據說這是武媚娘作為皇太后臨朝稱制掌握大權時,為自己生造出來的日月照空、霸氣側漏的新名字。武媚娘雖然很有文化,但臉皮恐怕也沒有厚到能為自己起這種名字的地步,應該是阿諛奉承者為她擬好的。要了解這段前因後果,就得聊聊唐太宗、武媚娘和徐懋功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了。

初露鋒芒

武媚娘最初是太宗皇帝一個不起眼的小才人,對,你沒有看錯,她確實原本是後來的老公高宗李治的小媽。有人進獻了一匹烈馬獅子驄,唐太宗身邊的人居然無人能夠馴服。武媚娘一心想要吸引皇帝的眼球,便說:“我能夠制服它,只需要三樣東西:鐵鞭、鐵錘、匕首。先用鐵鞭打它,不服就用鐵錘錘它,還不服就用匕首捅了它。”這聽上去很血腥的方法在唐太宗看來無疑是正確的,因為這正是帝王馭下的手段之一,李世民不禁對這個貌如春花、心如蛇蠍的小老婆另眼相待,心生戒備。從此,武媚娘在才人位置上一坐就是十二年沒有升遷,可見被領導另眼相待並不總是好事。

據說唐太宗病危時,考慮到將來無人能制武媚娘,便把她喚至榻前問道:“你知道朕對你一向寵愛有加。朕百年之後,你打算何以自處?”這是在問她是否願意殉葬。冰雪聰明的武媚娘立刻回答:“臣妾願長伴青燈古佛,為陛下吃齋唸佛,祈求冥福。”就這樣,武媚娘逃過一死,太宗駕崩後被送至長安感業寺出家為尼,顯然甄嬛出家的靈感是由此而來。其實在此之前,武媚娘和太子李治在服侍太宗病體的時候,很可能就已經彼此暗送秋波,進而打成一片了。先出家避人耳目,也是一步正確的棋。

唐太宗武媚娘和徐茂公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看朱成碧

唐高宗李治登基後,對外忙於治理國家大事,對內忙於安撫後宮各位愛妃,早把舊情人武媚娘拋到了九霄雲外。但武媚娘從來就不是一個逆來順受、坐以待斃的柔弱女子,她一定會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做點什麼。這一天,唐高宗收到了一封來信,郵戳上蓋的是“長安感業寺”。順便問一句,你是否已經忘記了什麼是郵戳?高宗拆開信封,展開帶著香氣的信箋,四行字跡娟秀的詩句隨即映入眼簾: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詩句的意思就是:我因為思念您而心亂如麻,已經到了看顏色都紅綠不分的地步。如果您不相信我最近因此淚水長流,可以開箱取出我的石榴裙來查驗上面留下的淚痕啊。詩下落款“如意娘”。唐高宗一見這熟悉的筆跡,立刻想起了自己和武媚孃的那些年那些事,心底湧起不可遏制的內疚和思念之情。沒過多久,他就想辦法去感業寺和媚娘相見,又想辦法把她接回了後宮,封為九嬪之首的“昭儀”。據說在此過程中,王皇后也幫了大忙,因為她想借助媚娘來對付當時正得盛寵的蕭淑妃,沒想到引狼入室、作繭自縛,最後把自己的皇后之位乃至性命都丟了。

武媚娘、楊玉環都是離宮出家之後回來再寵冠後宮的,甄嬛依樣畫葫蘆,可謂藝術取材於真實歷史。後人常常揣測,武媚孃的這首詩究竟是真情流露,還是急於擺脫困境的心機之作。因為當時她已經二十六七歲了,而李治比她小四歲,正是容易被她玩弄於股掌之中的純情暖男,以後來情勢的發展看確是如此。但我相信詩品即人品,人品通過詩歌而展現,從詩歌本身蘊藏的深深思念來看,武媚娘對李治至少是有幾分真情的,而且終李治之世,武媚娘也沒有做過什麼對不起他的事。

武媚孃的名字很多,只怕大家都要被搞糊塗了。媚娘是唐太宗賜的,大概因她外貌嬌媚、傾倒眾生,給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首詩名《如意娘》,可以由此推論媚娘小名叫如意。范冰冰主演的《武媚娘傳奇》裡,她便名叫武如意。如意姑娘後來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如意娘》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首在幫助作者成為皇帝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的詩歌。

唐太宗武媚娘和徐茂公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看朱成碧”聽起來很誇張,卻並非武如意的首創,版權屬於南梁王僧孺,他在《夜愁示諸賓》一詩中有“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之句。紅色和綠色本應是對比最強烈的兩個顏色,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交通燈也採用紅綠做對比。金庸先生應該也很喜歡“看朱成碧”一詞,《天龍八部》里人見人厭的心機表哥姑蘇慕容復家有兩位侍女,一位喚作阿朱,另一位便喚作阿碧。

一百年後,詩仙李白寫了一組三首的《長相思》,其二為:

日色慾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結尾四句的意思是:以前秋波頻送的美目,今天變作了淚水的源泉,如果您不相信我如此傷心斷腸,可以回來驗看我鏡子上的淚痕。李白的夫人也是書香門第出身,見聞廣博,讀了此詩後便問他:“夫君沒有聽說過則天皇后的那首《如意娘》麼?‘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你的詩作意境不勝於她,而且問世在後,很難出頭啊!”正在得意揚揚的李白聽後,極其不爽。李白先後兩位夫人都是前宰相的孫女,自是家學淵源,只是不知這個故事裡是哪位夫人。

而李白這組《長相思》中的第一首,正是大家熟悉的千古名篇: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國事家事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暫且按下武媚娘,來看看另一位與她大有關係的人物——《說唐》裡大名鼎鼎的瓦崗寨狗頭軍師李勣。

李勣本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淵因徐世勣功高,賜其姓李,變成了“李世勣”。在大家熟悉的唐初名將中,尉遲恭、程咬金等人長於內戰,比如平定各地叛亂,在玄武門之變中為李世民奪位立下汗馬功勞;李世勣則和李靖一樣,更長於外戰,為大唐開疆拓土,在玄武門之變中是保持中立的。

唐太宗武媚娘和徐茂公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李世民登基後,為了方便大家,規定只有“世民”兩字一起出現時才需要避諱,單獨的“世”字或“民”字都不需要避諱,於是李世勣可以保持本名。但是李治即位以後,為了表示對父親的尊崇,改為單獨的“世”字或“民”字都要避諱,李世勣便去掉了“世”字,再變成了“李勣”,凌煙閣圖畫二十四功臣時用的就是這名字。李勣因為當年在玄武門之變中未接受李世民的拉攏,所以並不是太宗的心腹嫡系,但太宗依然尊重、任用他,這是太宗皇帝的特點。

李勣也不負唐太宗的信任,率兵大破東突厥、薛延陀、高句麗,名震域外,因功封英國公。後來他身染重病,老中醫眼看無望,又不願承認自己無力迴天,便說還是有救的,只是藥中需用一味龍鬚燒成的灰。眾人都罵老中醫說了等於沒說。唐太宗聽聞後,立即將自己細心保養、引以為豪的美髯剪下一莖,派人送至李勣府上。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向看重愛惜,何況天子的“龍鬚”更加關係到國家形象,唐太宗為了救回李勣的性命也是蠻拼的。家人將其燒成灰後入藥喂李勣服下,竟然真的慢慢痊癒了。李勣康復能夠下床之後,對唐太宗叩頭出血、流淚道謝。唐太宗溫言撫慰:“朕這樣做,乃是為社稷著想,愛卿不必過分相謝。”

唐太宗晚年對太子李治說:“如今開國宿將凋零將盡,你即位後無人可用,只剩李勣一人了。但你無恩於他,恐日後他也不會盡心輔佐你。”不久便故意找了個小碴兒將李勣貶官。李治登基後,立即恢復並高升了李勣的職位,這是太宗父子為了駕馭這位名將而打出的一套自以為漂亮的組合拳。唐太宗並非杞人憂天,開國功臣往往容易自恃功高難以駕馭,雄才大略的老皇帝在世時還鎮得住,資歷不足的新皇帝即位後,這種君臣矛盾常常成為皇朝的不穩定因素。後周世宗柴榮急病去世,留下孤兒寡母,功臣趙匡胤馬上就黃袍加身建立宋朝。看到這個前車之鑑,朱元璋把開國功臣基本殺光了,免得他們將來像趙匡胤一樣造反。朱元璋這樣做,自以為幫子孫清除了隱患,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當他自己的兒子燕王朱棣起來造他孫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反時,建文帝已經沒有宿將可用了,只能被打得落花流水。

當然,殘酷清洗開國功臣的都是沒什麼文化、出身流氓無產者又比較自卑的人,比如漢高祖劉邦是吃霸王餐的小混混,明太祖朱元璋是貧下中農假和尚,除了簡單粗暴地殺人,也沒有什麼高級一點的技術手段來解決複雜的政治問題。漢光武帝劉秀和宋太祖趙匡胤都讀過些書,就能厚待功臣,杯酒釋兵權,與功臣結為兒女親家,君臣共享富貴,流傳為千古佳話。

李世民以權謀之術待李勣,不料多年後李勣也來了個投桃報李。唐高宗對武媚娘寵信日甚,準備廢了原配王皇后,把媚娘從昭儀越級直接立為皇后。但王皇后的後臺是李世民長孫皇后的哥哥、時任宰相的長孫無忌,他自然堅決反對,率領朝廷重臣們一致回答說,陛下你和先帝的小老婆悄悄地亂倫也就罷了,居然還想扶正她來母儀天下,咱們大唐可丟不起這個人。當時高宗大權旁落,幾乎就是個傀儡皇帝,對於大臣們的聯合抵制束手無策。最後詢問到李勣時,李勣不願意得罪高宗,又想趁機打擊一下自己的政敵長孫無忌,便微笑著答道:“此乃陛下家事,何必問於外人?”

中國古代皇朝立儲和立後,從來都是國事而不是家事。但唐高宗對李勣的“家事”理論深表滿意,立刻冊立武媚娘為皇后。而正是這位武氏,先是清洗屠戮了長孫無忌等關隴集團的重臣,為李治和自己奪回大權;在李治逝世後又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清洗了大量的李唐宗室,最終顛覆李唐建立武周,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則天大聖皇帝(不是齊天大聖)。

唐太宗武媚娘和徐茂公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以誠待人,往往換來以誠相待;和別人玩權謀,別人也難以盡心待你。李勣在唐高宗做如此重要決定之時,未能以國士之誠苦諫,也算唐太宗臨終前待李勣以權謀之術的報應。戰國時的又一知名刺客豫讓就說過一段名言:“以眾人待我者,我以眾人報之;以國士待我者,我以國士報之。”順帶多說一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也是豫讓的名言,大家可以百度一下豫讓,這是一位有故事的壯士。

唐高宗打算將父親的小妾扶正為自己的正妻,在這種驚世駭俗的亂倫行為所導致的危機面前,李勣明哲保身,幫助野心已顯的武昭儀一躍成為正位中宮,這才使她有機會將來成為皇太后大權在握,導致唐朝中斷十餘載,作為李唐臣子來說,不得算為無罪。而且李勣身後,還是為自己討巧的中立立場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預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