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維諾:童話包含對世界的全面闡釋,醜陋的,美好的,都在裡頭

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說:“我唯一的信念就是促使自己做一次童話間的旅行,並且深信童話是真實的。童話包含了對這個世界的全面闡釋,醜陋的,美好的,都在裡頭,而即便是面對那些最可怕的魔力,我們也總能找到辦法來擺脫它們。”

我想,這是童話的真正魅力,蘊含其中的真實品質可以讓我們擺脫“最可怕的東西”的魅力。童話作為抒情與敘事的綜合體,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文學性、故事性、想象力和兒童心等特質讓童話成為人類精神,尤其是孩童精神的重要營養。

王爾德式童話,比如《快樂王子》,是一種詩人般的童話,唯美的浪漫主義是其中最主要的特質。不像安徒生的童話,比如《拇指姑娘》,是詩人的,也是孩子的。倘若說兩者哪個更適合孩子,更受孩子喜歡,那就需要交給孩子自己去選擇了。

我手上這本《那一年,葉子沒有落下來》,則是一個不可思議且感人肺腑的愛情童話。秋天來了,鎮上發生了一樁怪事,所有的葉子都沒有從樹上落下來。原來,有兩片葉子相愛了,他們聯合其他樹葉一起對抗自然法則。天性靦腆的紅松鼠也愛上了狐狸,沒有樹葉遮擋時可以天天看狐狸打籃球,可是不落的樹葉擋住了紅松鼠的愛的視線,紅松鼠該怎麼辦呢?都是為了愛,敢於違抗自然法則的樹葉和天性靦腆的紅松鼠會有什麼行動呢?

這個故事的作者是獲得卡爾維諾文學獎的葆拉·馬斯特羅克拉,代表作有《飛翔的小母雞》《小麵包球》《樹林裡的一葉舟》具體到童話創作上,她具有卡爾維諾說的那種“優雅的特質和簡明構思的精神”。人類、松鼠、樹葉、風雨等,這些看似很普通的事物,在葆拉·馬斯特羅克拉的筆下變得變化莫測起來,她把詩人般的氣質、變化莫測的情節和哲理的高度都放進了看似不可能的童話敘述中。


卡爾維諾:童話包含對世界的全面闡釋,醜陋的,美好的,都在裡頭

椴樹葉


卡爾維諾:童話包含對世界的全面闡釋,醜陋的,美好的,都在裡頭

七葉樹


一、童話裡的痛苦


閱讀好的童話,你會被故事裡時時刻刻的創意和幽默所吸引,你會感到快樂。倘若你被其中的情節構思的巧妙,或者人物塑造的神奇,哪怕就是一個出其不意的結尾,你也會體會到生命的樂趣。倘若你看到了其中所蘊含的艱難、恐懼和死亡,看到善良、友誼和愛心是如何戰勝它們的,你會相信童話是真實的。

童話敘述會在不經意間打動我們。哪怕它們是虛構的,象徵的,隱喻的,也會透過形象和情節讓我們感受到其中滿滿的誠意。生活本來是堅硬的,甚至是尖銳的,幸好這些童話給了我們緩衝的地方,讓我們可以換一種眼光去看周圍的世界。

雖然《那一年,葉子沒有落下來》中有很多尖銳,但是並沒有像格林童話裡那種帶著血腥的殘酷。死亡、苦難和恐懼等負面的情感在這裡仍然存在,但是作者並沒有把這些情感當做主人公,也沒有過多地渲染。

可以說,故事中雖然有愛情的焦慮和痛苦,但是更多的是為了獲得愛情而進行的抗爭。


卡爾維諾:童話包含對世界的全面闡釋,醜陋的,美好的,都在裡頭


(一)痛苦之一:自然不在

大自然中本來充滿了神奇,哪怕是一片葉子,也自有其奇妙的地方。不過,很多人對一棵樹並不在意,更不用說一片葉子了。《那一年,葉子沒有落下來》就在於提醒那些遺忘了自然,遺忘了一片葉子存在的人們,要重新拾起那些遺忘的記憶和情感。

我們雖然現在生活在城市之中,但是周圍難道沒有公園,沒有一棵樹,沒有幾株草嗎?其實,整個地球就是一個大自然,我們是自然的一部分,只不過我們生活在這種大自然中而不自知,更不用說去用心觀察自然了。當我們不自知時,很多問題就冒出來了。

“林蔭道上、廣場上、公園的草坪上、公寓樓前和屋後的小花園裡,樹葉都一片不少地待在樹上。”可是人們並沒有注意到這個現象。他們照常上班、做操、健身、逛街、購物、交稅、哄孩子、見朋友、發短信、寫郵件、看電視、打遊戲、喝開胃酒,忙得不亦樂乎。確切地說,人們是沒有注意到“自然”已經不在了,已經改變了很多。

葉子沒有落下來!這是多麼重大的事情!可是人們,尤其是大人們對這件事要麼絲毫沒有發現,要麼完全不放在心上。大人們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忙了,誰會在意樹葉不落下來的事情呢。何況,這又不是什麼龍捲風、泥石流、地震、瘟疫這樣的大災難。

人們總是對那些不關乎自己活著和享受的事情漠不關心,尤其是像樹葉這樣的小事情,怎麼可能引起每個人的注意呢。孩子們注意就好了,因為孩子們既有空閒的時間,又有一雙愛觀察的眼睛——他們東看看,西瞧瞧,把一切都看在眼裡。

按照自然法則,該落的樹葉不落不正是“自然不在”的最好註腳嗎?它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其實很大,尤其是對熱愛“滑樹葉”的費代里科來說,他的孤獨感更深了。因為費代里科總是孤零零一個人,沒人願意跟他一起玩。他的父母反對大眾消費,他不會玩遊戲機,也不會玩手機遊戲,連滑雪也不會,更別說下載那些可以用來播放視頻的APP了。以前,費代里科放學回家,可以玩玩滑樹葉的遊戲,可是現在什麼都玩不了了。


卡爾維諾:童話包含對世界的全面闡釋,醜陋的,美好的,都在裡頭


“自然不在”了,對孩子來講少了玩伴。對大人來講,則是多了很多可以展示自己的知識和理性的機會。因為大人們都在談論關於溫室效應、全球變暖等問題。他們人為是二氧化碳排放過多,導致海平面上升,全球氣溫升高,樹葉便違背了自然規律。

夏天樹葉不落很正常。秋天樹葉不落大人發現不了也很正常。現在到了12月初了,樹葉還是不落,那就得引起足夠的關注了。可是,並沒有足夠的關注,只有幾個人關注到這種情況,而且都是必須注意到的人。比如園丁賈欽託,沒有了落葉,就沒有了工作;比如陶匠梅奧,沒有了落葉,他就沒辦法為自己做的小羊蒐集落葉小毯子了。

可是,為什麼關注自然裡的變化的人那麼少呢?尤其是大人,關注落葉也只是出於實用主義觀念。幸好,還有孩子對自然有著純粹的興趣。可我們現實中的情況則令人堪憂得多。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有過這樣的思考:“現在的孩子們真是非常可憐,他們被強加了太多‘不自然的教育’,‘自然學習’的態度被弱化,到進入大學必須自己學習的時候,就已經被耗盡全力了。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教育的根本正是在於‘自然學習’這件事。”


卡爾維諾:童話包含對世界的全面闡釋,醜陋的,美好的,都在裡頭


(二)痛苦之二:面對死亡

如果說“自然不在”只是給人們帶來一些煩惱和痛苦的話,給一些昆蟲和動物帶來的可是滅頂之災:

“小蟲子、小蚯蚓、毛毛蟲和它們千千萬萬的同類都在慢慢消失,因為沒有了樹葉的遮擋和保護,他們成了從那兒經過的小動物們的獵物。”

對於樹林中的紅松鼠家族來說,他們的故事也是令人傷感的。因為作為樹林裡的原住民,他們的地盤完全被灰松鼠給侵佔了。最後只剩下了紅松鼠富爾維奧一家四口:爸爸富爾維奧,媽媽富爾維婭,以及兩個孩子:哥哥富爾維斯特和妹妹斯奎莉。

灰松鼠本來就比紅松鼠強壯。面對強敵,紅松鼠能有什麼辦法呢?“這都是天生的:有的種族生來就弱不禁風,有的種族身強力壯。”為什麼是天生的呢?為什麼某個種族就要被驅逐呢?難道就這樣認命嗎?

富爾維奧一家之所以留在這裡,是因為他沒有認命:

“他想出了一個使用擺好造型的落葉堆來保護核桃的辦法。”他們面對灰松鼠的強勢,以及可能沒有核桃吃的危險,終於想出了應對之策。其他紅松鼠不是餓死,就是跑到別的地方去了。“可現在,樹葉再也沒有落下來,富爾維奧看著他的核桃,不知道該把它們藏到哪裡才好……”

涉及生存和毀滅,這樣的事情難道不是大事情嗎?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人類身上,完全可以用“可怕”和“恐懼”來形容。對於紅松鼠一家來說,他們正在努力想辦法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而且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至於他們是不是能夠繼續在這片樹林裡生活下去,那就得看它們怎麼繼續想方設法了。

最不想面對死亡的當數那片小小的椴樹葉莉娜。“沒錯,這是真的。莉娜是一片很不安分,同時又有些任性的小樹葉,性格非常叛逆。她從來都不喜歡當一片樹葉。她感到非常孤單。”

卡爾維諾:童話包含對世界的全面闡釋,醜陋的,美好的,都在裡頭

於是,莉娜遇到了伊皮,分別來自兩棵樹上的葉子相愛了。當風吹過的時候,莉娜和伊皮甚至能你蹭蹭我,我蹭蹭你。這真是一種緣分啊!“他們倆度過了一個美好而又難忘的夏季。白天,他們一起玩耍、聊天;晚上,他們一起看星星,傾聽星星說的話。他們還一起玩遊戲,看誰選的星星更明亮。”

就是這麼一片名叫“莉娜”的、微不足道的、小小的樹葉,卻一下子讓人記住了她。因為她不想落下,不想成為一片枯死的落葉,而且她還號召所有的樹葉都不要落下。面對死亡這種“自然規則”時,莉娜帶著選擇留在樹上,而且成功地經受住了冬天的考驗。不過,她在樹上是,看到了更多的痛苦和死亡:

“他們看到成百上千的小老鼠、蝸牛被飢餓和嚴寒折磨,在冬天死去。這麼大規模的死亡是他們從來沒有想象過的。於是他們明白了,生活有時會非常艱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生存下來,所以大家要團結一致,共同應對大自然的挑戰,創造一個安全而舒適的家園。”

哪怕這些事情難以接受無法容忍,但是它們可以幫助樹葉們明白,幫助他人能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樹葉們在這個冬天之後,對留在樹上和離開枝頭,不管是感性上還是理性上,都有了全新的思考。

這些大自然中的痛苦和死亡,尤其是通過一片小小的椴樹葉和一隻紅松鼠表現出來,對於讀者來說,都是非常難忘的。樹葉和松鼠對生活的執著和對愛情的渴望,讓那些難以忍受的、破壞性的情緒完全被生命的熱情和真誠所取代。童話裡的這兩種情感,當他們有這樣的交鋒和有這樣的結果時,就會不斷啟發讀者去珍惜大自然帶給我們的一切,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那麼,就要求想寫好童話的人要更仔細地觀察周圍的人和世界:

“一個有心寫童話的人,不要以為自己可以今天寫狗,明天寫貓,後天寫馬,隨心所欲,非常簡單。那種寫法是沒有什麼道理的。他這是‘編故事’。不可能寫出真正的好童話。因此,他往往用自己的‘人情的眼光’去觀察天地萬物,去組織天地萬物。他往往不知不覺的,把天地萬物的大社會大作一個‘溫暖人間’來看待。”

童話裡的痛苦和殘酷,或者說現實裡的艱難,在一個有“人情的眼光”的童話作家那裡,其實都會變成一個“溫暖人間”。只不過,童話作家會用自己的人情和才情來組織天地萬物,並用富有隱喻色彩的故事表現出來。


卡爾維諾:童話包含對世界的全面闡釋,醜陋的,美好的,都在裡頭


二、童話裡的詩意


童話不是哄孩子的,也不是附庸風雅的,更不是那種兇殘的黑童話。童話本身是自然的,是關聯生活的,甚至是批判現實的。這些特質在安徒生童話誕生以來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但是我們還必須重視童話裡的一種重要特質:富有隱喻色彩的、令人愉悅的詩意。

這種詩意,不是像學術研究那樣束之高閣,普通大眾根本無法感受;也不是科學技術那樣被條分縷析,理性得一點人情味兒都沒有。這種詩意可以讓讀者獲得美的享受和心靈的震顫,可以讓讀者在一種奇妙的氛圍裡感受自我和現實的關係,哪怕生活在難以忍受的環境裡,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痛苦,甚至是死亡,只要有超越現實的理想和堅持,有衝向幸福的勇氣和行動,就會遇見不一樣的風景。


卡爾維諾:童話包含對世界的全面闡釋,醜陋的,美好的,都在裡頭


(一)詩意來自理性以外

人類永遠都在尋求合理的、理性的解釋。希望一切都是正常的。久而久之,居住在城市裡的人們就只關注眼前的事情了,比如孩子上學、工作掙錢、外出旅遊等。

為什麼沒有一個人肯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看一看那些樹木呢?我們不正眼看一棵樹,我們也不會跟樹交談,更不會為樹上的奇妙景象而驚歎。這樣做的結果是,人們在習以為常的理性中讓生活顯得沉悶無比。可以想象,什麼事情都是按部就班,缺乏變化和新鮮感的話,真是很可怕的事情。

就像我們看重的學習,已經慢慢變成了一堵密不透風的牆,孩子需要在這堵牆後面不停地練習練習,只為記住眾多的知識點以便應付一張張試卷。對具體而微的生活,接觸和感受反而是越來越少了。孩子倘若有做主的機會,肯定不會選擇學習。這將是多麼令人揪心的事情。學習成為了與生活對立的一方,而不是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在《那一年,葉子沒有落下來》中,樹葉莉娜不想落下去,紅松鼠愛上狐狸……這些變化莫測的事情讓不變的生活多了很多變化的可能。就像我們這些讀者,看到這些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時,內心的波瀾可想而知。

“愛自己的葉子就意味著要向他們讓步,讓他們拿主意。細想之下,這還真有點兒像父親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呢。再比如太陽神,有一天他拗不過兒子,就會讓他駕著那輛燃燒著火焰的馬車……”

不可改變到改變,不能讓步到讓步,不讓孩子拿主意到給孩子選擇的機會……這些都是需要對現存生活秩序和理性原則說不才能做到。認知往往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如果真有這些認知和改變,就像童話裡樹葉不落下來的改變那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會變得多麼令人期待。

另外,還有一種“看透一切”的理性,對現實看透了,對生命看透了,沒有什麼東西值得去探索,也沒什麼東西值得去留戀,因為世間的一切事物都都會消亡,沒有什麼能夠活下去。抱著這種認知就是一片長在一棵百歲老橡樹上的、名叫羅米爾達的葉子。

羅米爾達之所以提出反對,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活得夠久了:

“他認為,生命之所以美好,正是因為到了某一刻他就會終止;我們所喜愛的那些東西,喜愛他們的原因,正是他們都有生命完結的那一刻;就連太陽、微風和藍天有一天也會消亡,不然,要是他們永遠存在下去,也會讓人感到厭倦……”

不管是自以為是的理性,還算是看透一切的理性,實際上都是一種自明,都沒有辦法讓自己在一種真正的“關係”中生活。人是自然萬物的一部分,人在其中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以為自己是自然的主宰,也不能在其中無所作為,一點主觀能動性都沒有。當人處理好這種關係時,就自然有詩意出來。


卡爾維諾:童話包含對世界的全面闡釋,醜陋的,美好的,都在裡頭


(二)詩意來自弱者對權威的反抗

“最重要的是,一切事物的本質是相同的,無論是人類、野獸,還是花草與世間萬物,一切存在的事物都具有變化莫測的可能性。”越是弱小的、微不足道的事物,越有“變化莫測的可能性”,比如這片名叫莉娜的小樹葉。

莉娜出生那天,沒有任何人注意到,她孤零零生在在最偏僻的、最沒有活力的、原本長不出樹葉的位置上,顯得完全多餘。更何況,這是一株人們都不會正眼瞧的椴樹上的一片葉子,人們也不會對樹葉長出來這種現象感到奇妙。樹葉生長得那麼慢,誰肯花時間和精力去觀察他們長出來的那個瞬間呢……

不過,這棵年紀最老,體型巨大的大樹為這片最後長出來的小寶貝由衷地感到高興。莉娜就這樣逐漸長大。可是她只能孤獨地待在樹枝上,隨風搖晃自己的身體。她想跟其他小夥伴一起玩,沒有誰理她;她跟大樹說要到樹上去或者到樹下去,大樹只回她一句話:“你就老老實實地待著吧。”

終於有一天,莉娜被惹火了。她質問大樹:

“你們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我們落到地上,卻什麼也不做嗎?你們還是像之前一樣漂亮、高大、筆直……而氣門卻不存在了,對不對?你們身為我們的大樹,卻一點兒都不在乎,乾等著新的樹葉取代我們?”

面對“小不點兒”莉娜的質問,她得到最多的回應就是“自然法則”。尤其是讓她生長的大樹,會對她說:“你不能這麼做啊!我和你解釋過,這是自然法則……”莉娜只能奮起反抗,想法設法不按照自然法則落下……更何況,她已經有心上人了,她絕對不能落下。

就在莉娜反抗自然法則,不想從大樹上落下時,她遇到了風——一個從來沒有想過不吹風的形象。莉娜請求風不要吹落他們,讓他們留在樹上。她和伊皮的愛情才剛剛開始,不想這麼快結束。

“風的心裡很矛盾。從來沒有任何人要求他吹風,或吹得輕一些,或朝別處吹,也從沒有任何一片葉子要求他別把自己從樹枝上吹下去。他想勸叛逆而又固執的莉娜放棄這個念頭。他提醒莉娜,這麼做很可能會有不好的結果。”


卡爾維諾:童話包含對世界的全面闡釋,醜陋的,美好的,都在裡頭


你看,作為一片樹葉,一片不能自由移動的樹葉,一片只能在春天和夏天活著的樹葉,想在秋天不落下去,想把夏天的愛情保持下去,這是一件多麼奇怪的事情。更可怕的是,周圍的人都遵循著自然法則,誰也不會做出格的事情。哪怕是善良的風,也認為莉娜是一個叛逆又固執的人,想勸她別那樣做。

“今年樹葉不落下——這就是我的新法則!”莉娜才不管人們怎麼看呢。她決定要自己創立一個新法則。而且,她還請求好朋友風給其他樹葉傳話:“麻煩你幫我給小鎮上的每一棵樹上的每一片葉子帶個話,讓他們緊緊抓住各自的樹枝,誰也別落下去,就算冬天來了也別鬆手。”

風如果不聽從莉娜的話,故事就會這樣結束了。畢竟,樹葉不是一片枯葉,不能到處跑。朝四面八方吹的風也不是毫無變化的風。如果風毫無變化,那將是非常悲慘的,因為“風”這個事物將從世界上消失。所以,之前還想勸莉娜不要那麼固執的風現在主動改變主意了:

“不可否認,他還挺喜歡這個主意的,因為風代表著變化。他不喜歡一成不變,總是想改變一個事物。只要他儘管的地方,沒有任何東西還會和以前一個樣。所以,他樂於看到自然法則終於不再發揮作用,並因此帶來了重大變化:樹葉不是每年秋天都會落下嗎?那好,現在他們再也不會落下了。”

真是變化莫測的風啊。前一秒還站在自然法則一邊,後一秒就跟莉娜站在一起反抗自然法則了。弱者的反抗有時候會煥發出強大的力量。到最後,所有的樹葉都站在了莉娜一邊,雖然他們不認識她,卻從她那裡獲得了勇氣,敢於將先前不敢說出的想法大膽地表達了出來。其實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樹葉和風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們是不是也是自然法則的代表呢?那麼,到底什麼是自然法則呢?


卡爾維諾:童話包含對世界的全面闡釋,醜陋的,美好的,都在裡頭


童話裡的痛苦和詩意總是相伴而生。痛苦如果大於詩意,童話的面目就會顯得血腥和黑暗,生命總是不能承受之重。詩意如果大於痛苦,童話不僅會讓人潸然淚下,還會震撼和淨化心靈。就像《那一年,葉子沒有落下來》裡的堅強而叛逆的莉娜和害羞而勇敢的斯奎莉一樣,帶著彼此強烈的自我意識,拒絕“自然法則”的規定,又不完全陷入“自明”的洋洋得意中;他們腳踏實地,拒絕做“思想的巨人和行動的矮子”,又不讓自我陷入實用主義的泥淖裡而拋棄理想。

一片葉子,還是一片葉子;一隻松鼠,也還是一隻松鼠。不過,在經歷了痛苦而詩意的選擇和行動後,他們的命運有了多種可能。正如《那一年,葉子沒有落下來》中的莉娜,隨著風飛向了遠方,而害羞的紅松鼠也得到了狐狸的回應:“你喜歡打籃球嗎?”開放的結尾,簡短的招呼,此時無聲勝有聲。

卡爾維諾:童話包含對世界的全面闡釋,醜陋的,美好的,都在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