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與萬曆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

今天給大家分享下明朝首輔張居正的故事,他是明朝中後期的政治家、改革家,萬曆即明神宗時期的內閣首輔。作為一名有治世之能的人,張居正在位期間,對於國家的管理改革和措施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不管是對內的清仗田地,實施考成法,還是任用賢良,平定西南騷亂,都為社會安定創下了汗馬功勞。就是這樣一位將自己一生全身心投入政治事業的人,他與萬曆的關係卻不得不令人思索再三。

張居正,字叔大,明代湖廣江陵人,今屬湖北荊州。張居正是少年英才的典型代表,他12歲中秀才,16歲中舉人,23歲考中進士,在翰林院中任庶吉士,師從與徐階門下,穆宗時期進入內閣,後神宗(也稱萬曆)繼位任首輔。

張居正與萬曆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

明神宗繼位之初的社會現狀是,皇帝年幼尚且無知,國家內憂外患,朝廷各派勢力爭奪嚴重,作為明神宗的母親,李太后出馬了,她很快鎖定了人選,就是時任首輔的張居正。之所以靠上張居正這棵大樹,我想原因有三,首先、張居正位居首輔,不僅有權,而且有很強大的關係網,其次、張居正有能力,他對國家所做的貢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張居正是男人,而且是有野心有情感長得也很帥的男人,而李太后恰巧又是前皇帝曾經心動過的女人,自然是有幾分姿色的,這樣一對的俊男靚女有牽扯之後,很多事情自然就順利成章了。

張居正與萬曆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

首先就是皇帝的教育問題,神宗朱翊鈞小時候是由張居正親自培養的,為了培養他正確的價值觀,張居正特別編寫了一本《帝鑑圖說》裡面詳細記載了自堯舜至唐宋時期帝王的善惡小故事,為了方便小皇帝理解還配有插圖,希望神宗可以以史為鑑,做一個聖明的君主。張居正對神宗的教育可以說是用心而又嚴苛的,連背錯一個字都會遭到呵斥。不僅如此,皇帝即位之初,民不聊生,張居正主張開儉節流,首先針對的就是皇室奢靡的問題,皇宮不管是舉辦宴會,還是過節他都要干涉。

據說有一次明神宗向戶部要十萬金,準備給光祿寺御膳用,結果張居正硬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向神宗說明目前的國庫是多麼的空虛,百姓是多麼的困苦,最終硬是取消了這筆費用支出。不僅如此,還下令停止修建慈慶、慈寧等宮殿。甚至因為害怕晚上浪費燈燭,就將神宗晚上的課程改到了白天。張居正的強硬,讓神宗對他充滿是敬畏,因為畢竟當時皇帝還小,不管是作為老師的威嚴,還是作為孩子對於大人的崇拜和服從,小時候的明神宗都是活在張居正的掌控之下的。

張居正與萬曆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

但是這種情況隨著神宗的長大,便開始發生改變。當然,這種矛盾的衍生不是因為張居正治政方針的錯誤,而是因為皇帝內心自我意識的增強,也就是說張居正侵犯了神宗作為皇帝的部分權利。早知道在任何一種君臣關係裡,皇帝對權利都是有掌控和渴望的,這種渴望跟皇帝本身窩不窩囊沒有關係,它是一種內在意識的衍生。所以他們的關係悄悄的發生了改變…

當張居正位於權利的中心,為國事夜以繼日地奔忙,凡事親力親為無暇顧及其他的時候,這邊的神宗也慢慢長大成年,長大的他是有自我意識的,但平時的生活卻還是以玩樂為主,為什麼,因為朝廷上的事有張老師在,自己偶爾就算想做點什麼,也根本插不進去手。於是神宗沒事就去跟太監們喝喝酒,逗逗趣兒,但有一點就是他喝醉之後喜歡發酒瘋,正巧有回喝醉了便非得要陪喝的太監給他唱歌。

後來事情鬧到了李太后那裡,李太后為了懲處警戒兒子,給了他一本霍光傳,霍光咱們之前分享過,就是廢除荒淫無道的皇帝那位,神宗看了這本書,想必心情是複雜的,因為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這種危機具體展現就是把張居正從敬畏的老師長輩變成了隨時可能威脅自己皇位的敵人。

所以才說李太后聰明,張居正的專橫做母親的怎麼會不在意,照這個趨勢下去兒子的皇位可就成了擺設,但是她不說,而是以這種方式提醒兒子。即使她和張居正存在情人關係,再怎麼你儂我儂,在這種情況下肯定是以兒子和朱家的未來為重的,所以才有了那本霍光傳。

張居正與萬曆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

張居正這個人雖然躊躇滿志,但長期位高權重好像修建忘了自己,是一個外姓人的身份。對於自己培養過的小皇帝,他總是一副長者的姿態,甚至驕傲的對別人說,他的地位不是宰相,而是攝政王。更甚者,有一個叫邱南鎮的官員,為了討好張居正,寫了一副對聯,內容為“日月並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丘山為嶽,四方頌太嶽相公”,這馬屁拍的是真響亮,但是對聯我們都知道,上聯一般起引導作用,重要或者意義深刻的內容一般都會放在下聯,太嶽是張居正的號,所以這個意思就很明確了,也就是說張居正自己比皇帝還牛呢,偏偏,他居然還真就把這個黃金製作的牌匾掛在了家裡。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個對比,就是張居正雖然對王室的花費要求一切從簡,儘量不鋪張浪費,但他自己的生活卻是極度奢華的,他甚至有一個特製的三十二人抬的轎子,裡面生活設施一應俱全,相當威風。

後來張居正被自己的學生劉臺彈劾,為了自我保全,他抱病請辭,但是因為朝廷上的事大多是他在處理,皇帝也明白國家大事依舊離不開這位首輔的輔佐,所以在李太后的多次請求下,張居正選擇了留下。

張居正與萬曆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

長期肩重任,使他積勞成疾,雖然五十多歲,卻是未老先衰,形神疲憊,最終留守兩年後病逝,神宗為之輟朝,贈上柱國,諡“文忠”。他離開後,朝廷內在反對他的勢力迅速集結,眾大臣聯名彈劾,列下了十幾條罪過,神宗後來下令調查,發現他生活奢華,根本不是要求自己那樣,所以非常失望,事情越鬧越大,最終株連了很多人,甚至包括無辜群眾,最終因為張居正兒子不堪羞辱自殺,事情才告一段落。

這位為明朝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首輔,就這樣依舊淹沒在輿論和責難裡,直到天啟二年,垂危的明朝才想起他,重新復官復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