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淡的年味,兒時的年在回憶裡愈陳愈香

眨眼初三,春節假期漸入尾聲,時至初四,親戚都招待遍了,還剩同學聚會。

最近些年總有年味一年比一年淡的感覺,大概因為長大後漂泊在外,每年都是臨近除夕才到家,歷經一路艱辛,搶票,塞車,一路顛簸到家,呼呼睡醒已經是第二日正午。長輩們早已將過年的東西都準備好,我們要做的只是坐下來吃頓團圓飯。沒有參與準備的過程,所以愈發覺得沒有年味吧。

小時候對年望眼欲穿,今年的年剛開始,就在盼望著明年的年,期待見到久未謀面的親戚,吃不完的年貨,新衣服新鞋子新襪子…

越來越淡的年味,兒時的年在回憶裡愈陳愈香

猶記得小時候的春節,每到過年前的一個月,村頭村尾,每家每戶的天台上,都會搭起用竹竿做的架子,掛起一塊塊的臘肉臘魚臘腸臘豬肝,惠風和暢,微生物們在陽光下爭相繁衍,在他們的作用下,脂肪和蛋白質全面分解,釋放大量遊離氨基酸,若天公作美,兩三週便可收成。

越來越淡的年味,兒時的年在回憶裡愈陳愈香

等到宴客的時候,將臘肉臘腸臘豬肝切成薄薄的一片,澆上一些醬油,上鍋隔水蒸,就是一道難得的美味。

根據主人家的口味,臘味也是大不相同,別有風味。

我最愛阿嬤的臘豬肝,下粥的滋味,嘖嘖,妙不可言,從來不吃新鮮豬肝的我也好這口。

製作工序繁雜,非有耐心之人不可為。

買來新鮮的豬肝晾上一夜,晾乾水分。用炒熟的鹽均勻抹滿整塊豬肝,在砂鍋裡醃上兩天兩夜,再掛起晾上兩日。

接著是最重要的步驟,將豬肝置於砂鍋,反覆撒上胡椒粉,再倒上山茶油,醃上一夜,便可拿到陽光下風乾,其間要不停的抹上新鮮茶油,以防不明飛行物靠近還有防止豬肝乾裂,大概曬上小半月,就是成品了。

除了臘味,每到過年前的一週,阿嬤便會去磨坊磨一些糯米粉回家做炸油果(客家話稱之為炸粄子)。和好面之後,就是我們這群蝦兵蟹將發揮特長的時候了,總是喜歡把糯米粉揉成奇奇怪怪的形狀,當成了一年一度的特別遊戲,所以到最後也貢獻不了多少勞力。

標準的炸粄子是長條的或者是圓圓的,糯米麵裡混了花生,在外皮滾上芝麻,下鍋炸成外脆裡糯的炸粄子。

越來越淡的年味,兒時的年在回憶裡愈陳愈香

剛出鍋的炸粄子,燙手,脆香軟糯,一口拉絲,言語無法形容的滋味,靚涼之後會變硬,要上過蒸才能吃得動,但已經沒有酥脆的口感了,只剩下糯,所以我都是隻吃剛出鍋的哈哈。

要將裡面的糯米炸熟,外皮還不能焦,很考驗功力。等我廚藝有點進步的時候,阿嬤已經老了,不能做這些操勞的活兒,自家的炸粄子也從此絕跡,鄰居家送來的總及不上自己親手做的那個味道。

多年後再回想起這些事,心裡依然溫暖,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一去不復返,在我們長大的同事,親人們也是漸漸老去…

大概到年二十七八,阿嬤就會拿一些黃豆去磨坊磨成豆粉,做豆腐,再炸豆腐,做成客家釀豆腐。

越來越淡的年味,兒時的年在回憶裡愈陳愈香

做豆腐的時候一定要喝上一杯豆漿,撈一層腐竹吃掉,再吃一碗豆花,才算完美。

忙著置辦年貨的同時,爸媽一定少不了給我們買的新衣服。很小的時候是爸媽一手置辦,等長大一些有了自己的審美,爸爸就會帶著我去縣城,挑選自己喜歡的新衣服。

買回家以後,我總是臭美,每天把新衣服從櫃子裡拿出來看看,摸摸。再試試鞋子,新鞋子不捨得踩下地,就坐在凳上,穿一會,然後裝回鞋盒。這種等待過年,等待穿新衣的心情,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漸漸淡去了。

盼呀盼,終於等到了除夕的下午,我們會早早的洗澡,換上新衣服,跟著大人去老屋祭祖公。

越來越淡的年味,兒時的年在回憶裡愈陳愈香

對於客家人來說,每年除夕下午的祭祖公都是全家總動員的大事,貼好對聯,洗好澡穿上新衣服,跟著長輩挑著五花肉整雞整魚茶酒鞭炮,到祖屋集合,一姓一祖屋,很多家庭富裕之後就新建了房子,不再居住在圍龍屋裡。

越來越淡的年味,兒時的年在回憶裡愈陳愈香

越來越淡的年味,兒時的年在回憶裡愈陳愈香

越來越淡的年味,兒時的年在回憶裡愈陳愈香

越來越淡的年味,兒時的年在回憶裡愈陳愈香

跟福建不同,梅州地區的圍龍屋多為半月形,門前有個半月形大池塘,兩個半圓相合,形同陰陽兩儀的太極圖式。兩個半圓,圍繞著方正的堂屋,寓意於“天圓地方”,將整座屋宇喻為一個小宇宙,天人合一。

越來越淡的年味,兒時的年在回憶裡愈陳愈香

越來越淡的年味,兒時的年在回憶裡愈陳愈香

在黃磚灰瓦的圍龍屋外,掛起一圍一圍的大紅鞭炮,吉時一到齊齊點火,滿世界一片紅火。

越來越淡的年味,兒時的年在回憶裡愈陳愈香

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昭告著新年的到來。就這樣,我們的新年開始了,熱熱鬧鬧的,著新衣戴新帽,穿街走巷…

越來越淡的年味,兒時的年在回憶裡愈陳愈香

一竿竿的鞭炮,一排排的籮筐,一壺壺的黃酒,滿載著新春的願望,祈求新的一年全家安康,穀物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