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化:詩人楊慎"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境界

明清文化:詩人楊慎"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境界?

我是大夫覺成,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歡迎關注。

明清文化:詩人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

01前言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出自[明]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通篇悲涼,厚重,體現了作者在遭受人生多重打擊,仕途無望的境地下,生出了看破紅塵之心,漸漸養成了放下所有,自由自在,笑談人生的生活態度。

雖然作者在文中表達了"看破、放下"的思想,但也只是皮毛,還沒有進入到"解脫"的境界,也只能說,這種生活態度已經有了佛教的影子而已。

02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03作者創作這首詩詞的背景

楊慎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24歲中狀元,任翰林院修撰。

武宗微服出行居庸關,楊慎上疏抗諫,受到廷杖之刑。

武宗帝駕崩,沒有留下後代,擁立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為嘉靖帝。

嘉靖帝想立自己已去世的父親為先皇,楊慎等二百多臣子在"左順門"痛哭,堅決反對。

楊慎留下了千古名言:"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

楊慎成了出頭鳥,被嘉靖帝廷杖,下令杖死!後經群臣力求,停止杖刑。但楊慎已經被打的奄奄一息,差點死去。

隨後,楊慎"謫戍於雲南永昌衛",被充軍守邊,發配雲南,終生不得返回京城。這就是著名的嘉靖帝與臣子之間"大禮議"之爭事件,以嘉靖帝獲勝而結束。

嘉靖帝恨楊慎入骨,經常過問楊慎的情況,得到楊慎境遇悲慘的情況,嘉靖帝才算心裡平衡一些。

楊慎36歲遭貶,直到35年之後,病死在雲南,享年72歲。

中途遇到朝廷六次大赦,都沒有楊慎的名字。可見,嘉靖帝對楊慎的恨有多重。

這首詩詞就是楊慎在雲南戍邊時所作。

明清文化:詩人楊慎

幾度夕陽紅

04《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反映出了作者看破紅塵,放下所有,自由自在,笑談人生的生活態度。

楊慎的這種生活態度與他的經歷是分不開的。

年紀輕輕,正是為國效力,精力充沛之時,卻因性情耿直,與皇權對抗,從而遭受不公待遇,被髮配戍邊,終生不得返京。

仕途無望,也不能回鄉祭拜父母,更不能與家人團聚。內心的苦悶,只有作者自己能體會個中滋味。

久而久之,作者心性大變,由剛直不阿,仗義執言,堅持己見,變成了"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徹底放下了所有的執念。認識到"是非成敗轉頭空",看破紅塵,功名利祿已經不放在作者眼裡。

發出了"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人生苦短的感慨。嚮往自由自在,笑談人生的生活,

"白髮漁樵江渚上""一壺濁酒喜相逢"成了作者樂此不疲的生活常態。

05作者看破、放下、自由自在、笑談人生的生活態度,只是皮毛,沒有進入到解脫的境界。

什麼是看破、放下、解脫?

"看破":就是不要被眼前所接觸到的這些境界所迷惑。功名利祿都是身外之物,是無常的,是短暫的。

世間沒有永恆的存在,因為它們都是無常的,都會變遷、壞滅的。因此,眼前的一切不應該執著的去看,而應該看破這種幻象。

"放下":就是看破了功名利祿的幻象之後,將對它們的執念,全都從思想意識裡排除乾淨。

既然是無常的幻象,又何必放在心裡,一切都是過眼煙雲。

"解脫":就是真正的無我,無我見、我識。

這裡的"我",包括一切在生活中體會、見識到的妄心及慾望。"自由自在""笑談人生"還是一種"我見、我識"不是真正的解脫。

這就像在空中自由飛翔的鳥兒,它是自由自在的,它有沒有解脫呢?它有沒有解脫功德受用呢?

在水中自由自在遊玩的魚兒有沒有解脫呢?那種不受水的限制的自由,又與解脫又有什麼關係呢?

所以說,自由自在、灑脫地不受環境限制的生活,並且可以笑談人生,不應該成為是否是"解脫"的判斷標準。

換句話說,"自由自在、笑談人生"這種生活方式,只是隨性而已,只是有了"看破、放下"的皮毛,還在解脫的門檻之外。

06總結

楊慎的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充分反映了當時環境下作者的思想境界,看淡了"功名利祿",學會了享受生活的快樂,"自由自在、笑談人生"就是作者的思想與境界。

正應了作者的這首詩詞"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在這裡,我也是個人觀點,純屬"笑談",就"都付笑談中"吧。

明清文化:詩人楊慎

楊慎畫像

歡迎點贊、收藏、關注、評論、轉發,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文化賞析:你讀過多少孤獨的詩句?《聲聲慢·尋尋覓覓》憂愁孤獨

文化賞析:從李白的生活經歷解讀他能成為文學大家的原因

文化底蘊:有哪個文化名人或者著名詩句可以代表你的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