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教材2020中考必考文學常識(分冊整理)

2020年中考部編版教材文學文化常識(分冊整理·原創)

七上

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著有《孫子略解》《兵法接要》,詩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是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2. 馬致遠(約1251-1321以後),號東籬,一說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馬致遠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

3.《世說新語》,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403—444)組織編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是一部筆記小說,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世說新語》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

4.《論語》,儒家經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東漢列為"七經"之一,宋代把它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5.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6.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7.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

8.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世稱聊齋先生,淄川(今屬山東淄博)人,清代文學家。著有文言小說集《聊齋志異》等。

9.《呂氏春秋》,又稱《呂覽》,先秦雜家代表著作。戰國末期秦相呂不韋(?-前235)集合門客共同編寫而成。全書二十六卷,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一百六十篇。

10.

古代常見的敬辭與謙辭

敬辭類

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郎(對方兒子)、令愛(對方女兒)

惠顧(光臨、惠臨)、惠存(請保存)、惠贈(稱人贈與)

垂問(稱別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詢問)

垂詢(稱別人對自己的詢問)

垂念(稱對方(多指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關心掛念)

垂愛(關懷,俯愛。指別人對自己的賞識愛護)

賜教(表示請求對方給予指教)

賜復(表示請求對方給予答覆)

高見(更好的看法,高明的見解)

高論(見解高明的言論)

高壽(長壽)

高齡(敬辭,稱老年人的年齡九十高齡 )

高就(放棄原來的工作,去擔任地位較高的工作)

高朋(是對友人的敬稱)、高鄰(稱呼鄰居)

賢弟(是古時人們對與自己熟識的朋友或者結拜兄弟的尊稱)

賢侄(意思是對侄輩年輕人的美稱)

奉送(贈送)、奉還(歸還)、奉勸(勸告)、奉陪(陪伴)

其他

久仰(早已仰慕,一般用作與人初次見面時說的客套話)

勞駕(謙辭,用於請別人做事或讓路)

賞光(用於請對方接受自己的邀請,接受自己的意見)

賞臉


部編教材2020中考必考文學常識(分冊整理)

(用於請對方接受請求或饋贈)

貴姓(詢問他人之姓的敬語)

貴庚(多用於問長輩的年齡和書面語)

大作(稱人作品的敬詞)

大駕(對他人的敬稱,皇帝出行﹐儀仗隊之規模最大者為大駕)

謙辭類

家父(謙稱自己的父親)、家嚴(謙稱自己的父親)、家君(謙稱自己的父親)

家母(謙稱自己的母親)、

家慈(謙稱自己的母親)

舍弟(對自己弟弟的謙稱)、舍妹(對自己妹妹的謙稱)

小弟(男性朋友相互之間的謙稱)

小兒(小孩子;小兒子;謙稱自己的兒子;蔑視稱謂;泛稱子侄;舊時指為皇家或軍隊服役的人;對人的蔑稱;指疾病)

小女(女兒中年齡最小者)

小店(不是很大的店鋪和酒樓茶肆之類,老闆或者老闆娘對自己的店鋪的謙稱)

愚兄(對同輩而年輕於己者的自我謙稱)

愚見(謙稱自己的意見 )

拙作(用於形容自己的作品)、拙著(用於謙稱自己的著作)

拙見(是對自己的見解的謙稱)

敝人(謙稱自己)、敝姓(謙稱自己的姓)、敝校(謙稱自己的學校)

鄙人(對自己的謙稱)、鄙見(稱自己的見解粗俗淺薄)

其他

寒舍

(稱自己家)、見教(稱對方指教自己)、見諒(請對方原諒自己)

七下

1. 《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2.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諡號文忠,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4.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

5.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上

1. 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酈道元(約470- -527 ),字善長,范陽涿縣(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學家。所撰《水經注》,名為註釋《水經》,實則以《水經》為綱,廣為補充發展,自成鉅著。全書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蹟、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地理名著,並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由於當時南北分裂,此書記北方河流,綜合運用了文獻資料與作者實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則博採他人記述,精心選擇,細緻加工,融匯成文。

2. 律詩是近體詩的一種,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句五個字或七個字,簡稱"五律"或"七律"。 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八句,每兩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尾聯。一般說來,律詩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應是對仗句。律詩要求全詩通押一個韻,限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說來,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對。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詩,稱"排律"或"長律"。

3. 孟子(約前372-約前289),名軻,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

4. 《孟子》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認為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共同編著的。

5. 司馬遷(約前145--?),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人,西漢歷史學家。著有《史記》

6.《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的傳記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史記》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共三千餘年的史事,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

7. 李清照(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章丘(金屬山東)人,宋代女詞人

8.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生於新鄭(今屬河南),唐代詩人。著有《白氏長慶集》


八下

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理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柳河東集》。

2.《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詩經》,先秦時叫作《詩》或《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奉為經典,尊稱為《詩經》,列為"五經"之一。《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的源頭。它彙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詩歌305篇。

《詩經》中的詩當初都是配樂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分為風、雅、頌三類。《風》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雅》是正統的宮廷樂歌,用於宴會的典禮;《頌》是祭祀的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詩經》中主要的表現手法是賦、比、興。賦是直陳其事,比是借物譬喻,興是託物起興。風、雅、頌、賦、比、興合稱六義,是古人對《詩經》藝術經驗的總結。

3、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人,戰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老莊"。代表作有《逍遙遊》《秋水》

4.《莊子》一書是莊子及其後學者的著作,現存33篇,包括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

它和《周易》、《老子》並稱為"三玄"。

5.《禮記》,戰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彙編,相傳是西漢經學家戴聖編纂的。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於漢代。《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書中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


九上

1.《老子》也稱《道德經》,道家的主要經典,相傳為春秋時期老子所著。

2.范仲淹,字希文,諡號文正,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3.李白(701年-762年) ,出生於西域,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

4.蘇軾(1037年-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5.唐宋八大家: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6.三皇指伏羲、神農、女媧

7.據《史記》五帝指皇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8.《三國演義》(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著長篇小說)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演義小說。該書以東漢末年到西晉建立期間的社會歷史為背景,著重敘述魏、蜀、三國的興衰過程,反應了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政治腐敗、生靈塗炭、農民起義、諸侯割據的社會現實。該書結構宏大,情節曲折,塑造了數以百計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9.《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小說的巔峰之作,小說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講述了以賈家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興衰史,反應了封建社會晚期廣闊的社會現實。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清代小說家。


九下

1.《戰國策》中國古代史學名著,是一部國別體史書。《戰國策》是劉向根據戰國史書整理編輯的,共33篇,分國編次。

2.《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是儒家經典之一,是中國古代史學和文學名著。舊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所編。《左傳》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3.,是古代向帝王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言辭往往恭敬、懇切。

4.太學我國古代設在京城的最高學府。元明清時期不設太學,設國子學或國子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