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代在农村晚上能偶尔能看到“鬼火”,现代却没啦,为啥?

严格意义来说“鬼火”并不是火,而是一种磷光,是尸体腐化以后,骨头当中的磷元素跟空气接触产生的一种发光现象,而古代这种磷光情况大多发生在坟地,结合民间鬼怪传说就有了“鬼火”这种说法。

不过,要说为什么当今鬼火却非常少见,而过去却经常见到呢?其实“鬼火”由盛到无,都是跟着我国丧葬文明以及社会科技的脚步在变化。

七八十代在农村晚上能偶尔能看到“鬼火”,现代却没啦,为啥?

过去我国丧葬形式很单一,除了少数民族地区有天葬跟水葬以外,绝大多数汉族都会选用土葬对先人进行安葬,一来受儒家思想“入土为安”,二来过去对“孝”字看的很重,家中先人去世认为是自己不孝,希望在葬礼上大量的花费来表“孝心”,而一口上好的棺材更是孝的体现。

七八十代在农村晚上能偶尔能看到“鬼火”,现代却没啦,为啥?

过去很多为了埋葬先人,而不惜金钱的行为更是被人传颂,而古代很多“卖身葬父”的行为就是以此为背景,不过现代人看来多以荒谬为主。

而过去这种木棺土葬的形式有两个特性,一是古代手工工艺密闭性较差,雨水容易从缝隙沁入,二来木材本身的纤维比较粗大,土壤当中的水分很容易通过渗透,渗入棺木,而随着水分进来的还有很多真菌,这些真菌会加速尸体的腐烂,导致尸体当中磷元素溢出,从而出现“鬼火”。

七八十代在农村晚上能偶尔能看到“鬼火”,现代却没啦,为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坟地都会产生鬼火,富裕人家的墓地对比穷人家的墓地“鬼火”的情况就要少很多,因为富裕人家选择墓地大多会选一个风水宝地,最差的也会选择高处,不易积水自然减少了沁水的情况,二来富裕家庭选择棺木的材料大多比较上成,密度较高,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也可以多坚持一段时间,不信看秦公一号大墓,总陪葬人数近200人可在挖掘以前没有丝毫“鬼火”的情况发生,就是这两点做的足够好。

七八十代在农村晚上能偶尔能看到“鬼火”,现代却没啦,为啥?

而我国自1956年开始就有了火葬的提议,直到1985年《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中开始对个别地区实施火葬规定,而火葬可以将尸体的所有有机物分解,减少了“鬼火”的触发率,加上当前土葬大多选用双层棺木,及一层木制棺木,一层水泥棺木,并且工艺的提升让棺木的密闭性有了质的提高,基本上从根源上断了“鬼火”的可能。

七八十代在农村晚上能偶尔能看到“鬼火”,现代却没啦,为啥?

不过要说起为什么七八十年代鬼火比较多见这个情况,其实跟磷化物的释放周期有关,尸体在棺木中腐化时间在一到两年之间,而腐化所产生的磷化物的释放周期,受地质影响释放比较缓慢,长的可能维持二三十年,而七八十年代虽说已经开始推行火葬,可这个时间段正是前十几年入土棺木的磷化物释放活跃期,而到了今天这些磷化物基本上已将消耗殆尽,没有后续补充,自然很少能见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