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琳夕
世間,除了生與死,再無大事。
談及死亡,很多人禁忌。直白的說,是感到恐懼。恐懼到忌憚聽到這個詞。光是聽到,就已經很不舒服了。
於是我們給“死”起了很多好聽的名字以自欺欺人,力求能讓自己舒服點,比如“去世、逝世、走了、去了、沒了”,好像就是不想說“死了”。
死了是什麼意思?死了就是再也見不到、再也回不來了,再也不能給我們一絲回應。
心理學家說:無回應之地就是絕境。怪不得“死”如此可怕。
可是死亡並不會因為我們怕就不來。
2020年開年以來,全世界都在經歷著一場“死亡之戰”,那一個個死亡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從此破碎的家庭。
生離死別,本是人生常態。可是當死亡來得如此突然、離我們如此之近時,我們才發現,生命有時是如此變幻無常!
我們還沒來得及告別,很多人就突然離我們而去了。
有那麼多的話還沒來得及說出口,卻再也沒有機會去說;有那麼多夢想還沒來得及實現,卻再也沒有機會去做......
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我們永遠都不知道。
01 生與死的距離,來不及的告別
- 2020年4月6日,援鄂歸來的山東醫療隊員張靜靜與世長辭。
- 2020年4月5日,從湖北黃岡回來,14天隔離期滿,眼看就能與家人團圓,張靜靜準備回家的那天早晨,突發心臟驟停。雖經全力搶救,最終還是不幸逝世。
如此噩耗,不禁讓人痛心,深深為之感到惋惜。
年僅33歲,風華正茂的年紀。她是一名醫療工作者,更是一個妻子、一個母親。
- 剛滿五歲的女兒已經近70天沒見過媽媽了,她是多麼盼望媽媽能早日回家再抱抱她、親親她!可是媽媽卻再也回不來了......
- 張靜靜的丈夫韓文濤因為工作原因遠在非洲,由於疫情回國受阻,終究沒能在妻子生前見上最後一面。兩人上一次見面還是在去年12月30日,距今已經近百天。
據最新報道,張靜靜的老公韓文濤已於12日凌晨平安回國。夫妻兩人再見面,竟已是天人永隔。來不及告別,深愛的妻子就再也不能開口說一句話了......
相識18載,結婚六年。韓文濤透漏兩人本來打算今年要補拍婚紗照的,可是現在這個願望再也不能實現了,張靜靜帶著莫大的遺憾和深深的不捨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 對張靜靜的家人來說,最難以接受的也許不是死亡,而是“我還沒來得及好好跟你告別”,你就走了!
靜靜,全國人民為你祈禱:天堂沒有病痛,一路走好!
02 面對死亡:歲月款款而來,我們從容以待
死亡,是每個生命最終的歸宿,每個人在一生當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對親朋好友的死亡。
- 死亡是如此決絕,不可逆轉。至親至愛的離世,尤其是父母雙親的離世,讓人痛苦不堪,內心內心彷彿被掏空了一般,被傷心、悲痛、內疚、遺憾與不捨充斥著,卻又那麼無能為力。
- 又或許,我們懼怕的並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無法面對“失去”的痛苦和內心的遺憾。
我非常認同青音姐公眾號裡的一段話:
在中國最缺乏的教育有三種:性的教育、愛的教育和死亡教育。這三種教育對應的分別是人生的三個重要支點,包括身體完整、靈魂豐盈,以及生命價值。
我接觸到很多來學心理學的人,因為父母去世,自己走不出哀傷。哀傷長期得不到處理,滯留在身體某個部位,成為一個未完成事件。嚴重的甚至會動搖一個人的信念系統,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和社會交往功能,失眠、抑鬱,甚至自殺。
這種影響有的甚至可以持續幾十年。
- 很多人在父母去世後感到深深的無力,失去了掌控生活的能力。甚至找不到活著的意義,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沒有動力。
- 最大的痛,莫過於喪失父母雙親之痛。這兩個給了我們生命的人,一個是我們的天,一個是我們的地。
正如歌壇常青樹費玉清在父母親均去世後宣佈退出演藝圈時,信中寫的“當父母都去世後,我頓失了人生的歸屬,沒有了他們的關注與分享,絢麗的舞臺讓我感到更孤獨。”
正所謂“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其實,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唯有把這生命活出精彩,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尊重與回贈。
父母走了,但是愛還在,就在我們心中,永遠永遠......
03 死亡的意義:教會我們愛與告別,以及更好的活
以上種種,所以,我想趁我還活著教會我的孩子學會如何面對死亡,萬一哪天我突然不在了,她們也能更好地接受並好好生活下去。
我的兩個女兒分別8歲和5歲,每當她們聽到有一天媽媽也會死時,就會大哭不止。這說明更需要進行生命與死亡的教育。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其實孩子活得比大人更清明。
- 後來我的老師推薦了一本寫給孩子看的關於死亡啟蒙的書,書的名字叫《天藍色的彼岸》。
這本書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推薦,並被譽為“21世紀最偉大的人性寓言”,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其實,它不止適合孩子讀,成人也同樣可以從中收穫生與死的啟迪,從對死亡的恐懼中解脫出來,得到心靈的平靜。
- 序言中有一段話 “如果我們只熱愛生命而不熱愛死亡,那是因為我們並不真正熱愛生命。”
是的,死亡不是生命的對立面,而是生命的一部分。正是因為有了死亡,活著才顯得尤為珍貴。
- 書裡說“死亡是大智慧。死亡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愛與告別,讓我們成熟成長,讓我們更懂得應該如何對待生命。”
我想,這也是這本書的主題。
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哈里的小男孩,他只是想去買只筆,卻再也沒回來。
他是被一輛大卡車撞死的,他只是低頭看了下鞋帶......
出門前哈里與姐姐雅丹吵了一架。
哈里一怒之下推開門,大聲說:“我們走著瞧!我這次可算是恨上你、恨上你們了!我再也不會回來了!”
姐卻說:“那太好了,你永遠也別回來了!”
“你會後悔的!你會後悔你說的話的!我要是哪天死了,你保準會後悔的!”
姐姐卻說:“你放心吧,我不會,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哈里用力把門撞上,騎上車就走了。
哈里被卡車撞死了。
死後,哈里來到了另一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幽靈。在這裡,他發現死去的人最終要去往一個叫做“天藍色的彼岸”的地方。
但是很多死去的人因為有“未完成的心願”而不能去往天藍色的彼岸。比如阿瑟,他為了找媽媽,已經在“另一個世界”待了150年了;斯坦,死了50年了,為了尋找他的狗,他在一根路燈杆子上等了50年了;還有電影院那些幽靈,他們都因為有未完成的事而不能前往“天藍色的彼岸”。
- 書中多次提到“未完成的心願”,也就是心理學上常說的“未了情結”。也是本書的主線。
- 哈里心心念唸的“未完成的心願”,就是他想回去活人的世界,哪怕只有十分鐘,他想跟姐姐道歉,他想對姐姐說:“再見,雅丹!我愛你!”他不想讓姐姐雅丹在餘生總是悔恨她跟他說的最後一句話。
- 是的,他只想說出所有心裡想說的話,以及正式和每一個人告別,然後他就可以了無牽掛地去往“天藍色的彼岸”。否則,他就會在“另一個世界”裡永遠遊蕩下去,總沒有個安寧。
在阿瑟的幫助下,他們一起回到了活人的世界。
- 哈里回到了學校,看到老師和同學們給他種的紀念樹,看到教室裡大家為他畫的畫、寫的作文,尤其是消除了和傑菲之間的誤會。
- 在回家的路上,哈里遇到了同為幽靈的校友的哥哥,聽他說到“我是突然去世的,那時我正在度假,體溫達到了華氏一百零四度。於是我躺下睡覺,但再也沒起來。”
是呀,不得不感慨,就像書中說的:“誰也說不準,你在路口會遇到什麼。”
現實不正是這樣嗎,誰也不知道會不會今天躺下,明天就再也不會醒來。
- 哈里來到教堂後面的墓地,他看到了自己的墓地,還有大家給他雕刻的大理石頭像,還有他爸爸。
哈里不想看到爸爸傷心。其實這也是所有去世的親人真實的想法,看到我們傷心、放不下,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也不會心安的。
爸爸要回家了,哈里伸出幽靈的手去拉他的手。可是爸爸卻再也看不見他了,再也感受不到他的小手。
- 最終,哈里回到家,他看到爸爸媽媽都在難過,姐姐為自己最後說過的話難過又內疚。哈里用意念控制筆寫下了他想說的話,與姐姐雅丹互相道歉,達成和解,完成了他的心願。
- 最後的最後,哈里回到了另一個世界,了無牽掛地去了天藍色的彼岸。
沒有告別,就沒有真正的結束,無論對活著的人還是死去的人都是一種牽絆。也許這就是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
後記:
以前,我從來都不相信人死後會有另外一個世界。
當我經歷了失去親人的痛之後,我才明白我多麼希望真的有另一個世界存在,多麼希望等我死後還能跟親人在另一個世界相聚!
但是,我們無法知曉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個世界,也許緣分就只夠這一生呢?
所以,珍惜現在,及時行愛!
活著的時候多為身邊的人做一些事吧,這一世能相遇,已是莫大的緣分。
好好地愛與陪伴,向他們表達你有多麼愛他們,讓他們知道他們對你有多重要!
不要等到以後追悔莫及!
借用《聖經》中的一句話結尾:絕不要在你怨恨的時候讓太陽下山。
《天藍色的彼岸》中解釋說,意思就是:在你睡覺前,決不能生氣或敵視任何人,特別是不要敵視你愛的人。因為你有可能今天晚上一躺下,明天早晨就在也起不來了。
-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者簡介:琳夕,一個熱愛生活、熱愛心理學的寫作達人。用文字溫暖你,用知識治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