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鄉村扶貧作坊魅力多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壽江 通訊員 閆瑞雨 劉明月

4月15日,在丹江口市石鼓鎮棒球加工作坊,10餘名婦女有說有笑地忙碌著,固定、穿針、引線、收緊,不一會兒功夫,一個個針腳密實的棒球成品便在她們的手中誕生了。

來自石鼓鎮九龍橋村8組的村民蔡敬敬,因手藝好、為人熱情,35歲的她已成棒球作坊的“老師傅”,不時有新加入的姐妹向她請教,她都耐心相告。蔡敬敬是一名單親媽媽,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鎮裡開辦的棒球扶貧作坊幫她實現了掙錢和顧家兩不誤。今年4月棒球作坊復工復產後,她第一個返崗復工。

“在家門口打工增收,不僅能照顧到孩子的教育和生活,還能幫著老人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蔡敬敬說。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獲悉,作坊所生產的產品,與外地壘球棒球生產銷售企業直接對接。這種將貧困戶帶入產業鏈中的模式,為貧困戶創造了穩定的就業機會,增強了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能力;同時,相關企業也是獲益者,除了有穩定的貨源,在工藝品質等方面也有保障。

來自柳林村的李光勤,是作坊裡為數不多的男工友。今年53歲的他,年輕時意外摔傷致殘,“我的腿腳下不了地、打不了工。現在,通過一雙手也能掙錢,給家裡分擔一些負擔。”

今年33歲的村民陳金玉,10多年來一直在深圳務工,兩個孩子留在老家由公公和婆婆帶。今年受疫情影響,滯留在家,通過多方瞭解家鄉的這些扶貧作坊,發現可選的種類多,上下班時間自由,收支細算下來,也不比在南方差多少,更重要的是還能照看孩子,於是決定就在家門口上班。

石鼓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積極推動扶貧作坊復工復產,致力於將現有的扶貧產業和扶貧作坊做強做優,為群眾提供更多就地就近就業崗位。截至目前,該鎮近10個作坊復工復產。

鄉村作坊也吸引了很多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老人。73歲的楊培鳳,玉皇頂村3組村民,就在石鼓鎮竹籃製作、刺繡製作、掃帚製作等幾個作坊裡打零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