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的光與影

轉眼,2019年臨近尾聲了。

這一年,我和同事拍了不少工廠的VR全景。

我們的工作模式是這樣的:

負責拍攝的同事在廠區裡尋找不同的拍攝角度,調整不同拍攝參數。

我則在一旁圍繞製造能力和管理水平問企業負責人各種問題。

公司的優勢和特點、日常管理細節、對於客戶的期望,以及未來的規劃......

這些都是我們感興趣的話題,接下來也儘可能地呈現到VR全景工廠的製作中。

回來除了完成VR全景工廠的編輯合成,我們還要把過程中碰到的各種硬件和軟件問題反饋給技術同事和合作方。

一年下來,我們的硬件和軟件也迭代了無數次。

隨著現有技術的不斷演進,我們自認為找到了VR全景技術與應用的最佳平衡點。

我們也慢慢發現,最大的挑戰還不是技術問題。

挑戰還是來自於如何駕馭複雜環境下的光與影。

之前自己作為蘇博的志願者,對於貝聿銘先生的光影設計風格倒背如流。但是真要自己和團隊動手,才知道理論、視野和現實的差距。

VR的光與影


去過工廠的小夥伴應該都會清楚,不同工廠的環境差異有著天壤之別。

國內的絕大多數工廠很難和體面這個詞掛鉤。加上現場複雜的光線條件,有時會讓人覺得無從下手。

VR的光與影

如何讓VR全景工廠呈現得用戶身臨其境的感覺,又不至於被現場環境或多或少的瑕疵給帶偏,成了我們無數次需要反覆面對的挑戰,並且是經常推倒重來。

逐漸,我們也定義清楚了成品的接收標準。

明亮

鮮豔

清晰


很高興看到不少公司把VR印到名片上,每次點開,都有當初看哈利波特電影時的驚豔感。

VR的光與影


VR作為5G時代的一個重要應用場景,將會極大改變我們的交流方式。

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於相隔千萬裡的人來說尤其重要。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VR/AR技術對於商業社會的貢獻不會亞於電話和郵件。通過極大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讓雙方的溝通更為迅速和便利。

在華為的「5G時代十大應用場景白皮書」中,雲VR/AR技術更是被放在首位。

VR的光與影


就我們自己來說,我們也把VR全景工廠用在海外業務的推廣上。

歐洲合夥人帶著VR全景數據參加展會和拜訪客戶。這些信息帶給客戶的,也同樣是驚豔感。

這些潛在的客戶可能是某一細分領域的重要玩家,但是規模並不如西門子、GE一類的大企業可以在全球四處建立據點和招募人才。

對於這些企業家來說,到中國出差一次不只是時間和成本的問題,還有文化差異、飲食習慣,以及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感。

通過減少不確定性,我們也讓一次次跨文化溝通變得更加輕鬆和順暢起來。

無論是否心甘情願,中國都是他們始終繞不開的地方。

中國的製造優勢,還有龐大的潛在市場,都是這些歐洲企業家與中國建立聯繫的原因。

就我自己來說,此前身在其中對這些一直沒有感覺。

最近兩年陪外國朋友逛過miniso(名創優品)和小米專賣店,才逐漸意識到中國製造的競爭力才有機會創造出這些平價好用的產品來。

因為原產國的優勢,加上巨大的市場優勢,讓產品一旦生就面臨億萬市場,形成強大競爭力。

中國的平均收入水平可能達不到歐美那樣人均數萬,但是從購買力和選擇的豐富度來說,會讓不少國人依然有不輸他人的富足生活狀態。

這個也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底氣所在吧?


總結下,眼下我們工作的範疇已經超越了製造領域供應鏈管理,更像是工廠形象管理顧問的角色。

除了此前在工廠裡學習的各種技能,我們也在不斷拓展個人的知識和能力的邊界。

將許多跨界的知識融合到一起,尤其是理性的技術與感性的藝術相遇,經常會帶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體驗。

除了追隨時代的洪流向前,沒有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

VR的光與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