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屆90後的理財之路似乎真的有點難

  最近大家或許經常聽到“報復性消費”一詞,它指的是疫情過後,人們壓抑已久的消費慾望集中爆發。然而記者卻發現,身邊不少90後朋友都默默開啟了存錢計劃,並開始重新審視理財的意義和方式。

  在被問及如此“洗心革面”的原因是什麼時,許多朋友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存錢使人更有安全感,而且最近的理財體驗太坎坷了。 ”

  月光族開啟錢袋守護:存錢,真香!

  一場疫情,使不少平時熱衷月光沒啥積蓄的90後心甘情願走上攢錢之路,小盧就是其中一個。

  “以前總覺得我就一個人,又不用養孩子又不用供房子,該吃吃該喝喝攢什麼錢。現在看新聞的時候,偶爾會刷到哪家企業現金流緊張,哪些行業收入下降,身邊也有聽說誰誰誰降薪了或者失業了,難免心裡就有了危機感。自己手裡還是得有錢才有安全感。 ”小盧說。

這一屆90後的理財之路似乎真的有點難

  從工資水平來看,小盧不高不低,算是中等水平。雖然收入不至於捉襟見肘,但工作幾年了,手頭其實沒存下什麼錢。“週末跟小姐妹逛吃,偶爾去看個演唱會,一年旅個遊,錢都花在享受生活上了。 ”小盧告訴記者,年前她給自己買了香水香薰新衣服新鞋包,還特意去了美容會所做了肌膚護理。

  然而正式復工以後,小盧的心態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宅家防疫的日子裡,雖然工資是照發,但心裡總覺得不大安定,畢竟我這個工作跟營銷績效是掛鉤的,在家意味著‘出大於進’。 ”

  最近,某媒體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半數受訪女性表示“疫情使我認識到要更加努力存錢”。

  小盧覺得,這說的就是自己。“生活中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說不準哪天自己的職場會發生變動,也說不準什麼時候一些生活必需品會漲價了,但有了存款,總能給自己一份保障。所以我已經開始存錢了”。

  其實不止是女性,記者身邊不少男性朋友也表示,存錢是真的“香”。“不管行業和社會怎麼變,手頭有固定可觀的儲蓄,總歸是一件安心的事情。 ”90後周先生篤定地說。

  報復性消費?不存在的

  “你開始報復性消費了嗎? ”近日,某知名博主“呆十三”在微博上發佈的話題引發了一撥關於“最近錢都花到哪兒了”的討論。

這一屆90後的理財之路似乎真的有點難

  在這個話題下,不少年輕人吐槽自己沒有報復性消費的入場資格。“都坐吃山空了,還有啥錢”“這個月我報復消費,下個月消費報復我”“我也想報復性買買買,奈何錢包不允許”“宅了兩月沒有工資收入,怎麼消費”……自嘲聲不絕如縷。

  不過,也有人打趣和調侃:“最近買了一堆新衣服、新鞋子,囤了不少護膚品,打算開工後更好地投入工作,這算報復性消費嗎? ”

  今年春節延長期間和居家辦公期間,舟山的年輕人發了不少朋友圈,內容不外乎“等能出門了一定要先去××大吃一頓”“等能出門了我一定要去哪裡旅遊”……然而事實上,復工復產以來,不少90後上班族最多的消費日常也就是多點幾次奶茶、約幾次烤肉火鍋燒烤而已。

  剛過去不久的“三八”婦女節,儘管大型商場、品牌商家等優惠活動不少,但27歲的小錢卻表示,自己雖然逛了幾次街,但真正買單購物的慾望卻很小。“吃喝的慾望還有可能短期內暴漲,但一些非必要支出,如服飾、娛樂等項目就會相對少一些。 ”24歲的雯雯也坦言,收入水平短期內不見得會上揚,但生活成本卻不見得會跌,所以開源節流就顯得很重要,報復性消費這種不成熟的消費行為,她並不大熱衷。

  股票、基金飄綠,心態不崩有點難

  本月,美股經歷了多次熔斷,不少網友調侃“至少陪‘股神’巴菲特經歷了四次熔斷,也算是被迫見證歷史了”。

  作為炒股時間不長的年輕股民,90後也算是和巴菲特一樣經歷了歷史性時刻。“本來指望著躺著也能掙點錢,結果這段時間每天早上都是不定時就一激靈清醒過來了。雖然投入的本金不多,但一睜眼就看到飄綠的跌勢,心態還是有點崩。 ”1990年出生的小俞表示。

這一屆90後的理財之路似乎真的有點難

  1993年出生的小景說自己承受能力差,不玩股票,沒事也就定投點基金玩玩,沒想到這一個月來的基金走勢也讓她有點心驚肉跳。“選了幾隻基金,每個月定投個兩三百,沒想到有生之年也能遇上每天一睜眼就虧大幾十的‘盛況’。 ”小景買的幾隻基金平時表現都不錯,最近卻基本上是漲得少跌得多:“打個比方吧,也就是連續跌幾天損失個一二百塊,然後間隔漲幾塊錢的水準。 ”跟小景一樣,瀟瀟也入了基金定投,不過投入的本金不多,也就一千多塊,但就是這樣,一個月以來,也已經虧了一百多塊錢。

  鄒先生持倉的是黃金期貨,他告訴記者:“去年行情好的時候一個月能賺個2000元左右,年前虧了大幾千,這幾天才好不容易回本,還賺了五六千。 ”

  儘管最近的理財行情讓不少90後理財者吐槽“心態先崩為敬”,但在實際採訪中,不少島城90後還是體現出了一股苦中作樂的樂觀來,“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嘛。 ”

  認清自我,別輕易下場做“韭菜”

  財務自由、一夜暴富……朋友圈裡的高頻詞彙,可以看出不少90後對於財富自由的渴望,“一心只想搞錢”更是成為了一些90後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作為互聯網時代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不少90後一方面努力學習拼命工作,一方面又不斷升級消費,這迫使他們不得不思考賺錢以及理財的方式。《2019年中國90後投資報告》顯示,90後已經成為了2019年開戶主力軍,95後也開始入市登場。同時,該報告也指出,市場波動風險是90後投資者首要考慮因素,90後愛做資產配資組合且定期總結經驗的佔比最高。

  對於理財心態反覆崩壞又反覆重建的小俞來說:“我們90後可能還是經驗太少,資產不足,總想把天底下的錢都掙了,結果卻往往是把本金也‘霍霍’了。 ”近期的理財行情帶給鄒先生的感悟也挺深刻:“理財的關鍵在於資產的合理分配,最好能在資金不受損失的情況下獲得儘可能多的收益,但前提,你得明白所有的事情都有風險,認清自己的承受能力很重要。 ”

  長期理財的90後或許耐得住寂寞經得住漲跌,但對於一些原本保守的觀望者,不如認清自我,好好上班多存錢,畢竟上班使人快樂。

#理財##韭菜##投資##搞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