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士说园林|《挺有意思的中国古典园林史》隋唐园林简史

陈博士说园林|《挺有意思的中国古典园林史》隋唐园林简史

★★★★★ 美好生活新时代的标配 ★★★★★

★★★★★ 雅致生活追求者的指南 ★★★★★

【陈博士说园林系列丛书】

挺有意思的中国古典园林史

陈波 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9.9

陈博士说园林|《挺有意思的中国古典园林史》隋唐园林简史

※※※ 探寻“世界园林之母”的发展历程 ※※※

※※※ 品鉴“传世园林经典”的辉煌图景 ※※※

※※※ 博览“园林历史人物”的奇闻轶事 ※※※

※※※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境界 ※※※

—— 隋唐园林简史 ——

园林简史:皇家园林的极盛期

(1)皇家园林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皇家园林包括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三类,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以前。

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两地的园林,是隋唐时期全盛局面的集中反映。

隋朝代表性的皇家园林是隋文帝修建的“大兴苑”和隋炀帝修建的“西苑”。

洛阳的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其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到来。

“大兴苑”: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杨坚下诏在汉代长安故都的东南龙首原一带营建新的都城——大兴城,在大兴城北营造了御苑——大兴苑。大兴苑北达渭河,西面包含长安老城,东至沪河,南与宫城接壤,面积广阔,是隋朝帝王休憩、游赏与射猎的禁苑。

“西苑”:隋炀帝即位后,以洛阳为东都,大兴土木。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命人在洛阳营建新的宫殿,同年5月在城西皂涧营造西苑。西苑规模宏大,宫殿华丽,珍禽异兽、奇花异木不计其数,是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大型皇家离宫御苑。

唐代的大内御苑有“三苑”(即“禁苑”“西内苑”和“东内苑”),以及“兴庆宫”等。

“三苑”:唐朝以隋朝的大兴城为都城,改名为“长安城”,又称“西京”,对大兴城的规模、格局未作改动。唐代长安城有三处大内御苑,包括禁苑、西内苑和东内苑,合称“三苑”。禁苑原是隋朝时期的大兴苑,具有军事防卫、游乐、生产等功能。太极宫就是隋代的大兴宫,又称为“西内”,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日常居住和处理朝政之处。太极宫延嘉殿以北为西内苑,苑内筑山,挖有四处池沼,沿池建有亭阁楼榭,为帝王日常游憩场所。大明宫,又称为“东内”,其东侧为东内苑,作为唐高宗李治疗养、休憩和游乐之处。

“兴庆宫”:皇城东南的隆庆坊建有另一处皇家园林——兴庆宫。兴庆宫又称为“南内”,为唐玄宗李隆基的游乐宫苑。

隋唐时期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经济发展、社会富足,有较多的行宫与离宫御苑设置。

隋唐的统治中心为长安和洛阳,行宫与离宫主要设置在关中一带,距离都城不远处。

根据功能划分,可分为用于夏季避暑的避暑宫苑、秋冬季温泉疗养的温泉宫苑,以及一般性行宫御苑。

著名的行宫与离宫御苑如“九成宫”“翠微宫”“华清宫”等。

“九成宫”: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命令修缮仁寿宫,改称为“九成宫”,成为唐太宗、高宗和玄宗经常临幸的避暑宫苑。

“翠微宫”:武德八年,唐高祖在长安县南部的终南山太和谷营建太和宫,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嫌大内御苑闷热,命令闫立德重修太和宫作为避暑离宫,改名为“翠微宫”。

“华清宫”:临潼县骊山以温泉著称,山景秀美,秦汉时期帝王在此修建“骊山汤”宫苑。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在此营建宫殿。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命姜行本与闫立德在此营建骊山宫殿——汤泉宫,作为皇家温泉疗养场所。咸亨二年(671年)唐高宗将其更名为“温泉宫”。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扩建温泉宫,增建城池,又更名为“华清宫”。

(2)私家园林

隋唐时期,由于财富增长、文化发达,文人通过科举考试能够做官,掌握一定的权力与财富,促进了私家园林的发展。

私家园林分为城市私园和郊野别墅园两大类,造园主体包括文人、文人官僚和王侯公卿。

目前,有案可查的唐朝私家园林有四百多处,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成都、扬州等大城市,以及城郊山野风景秀丽的地方。

唐代对城市私园,多称为“山池院”和“山亭院”,最有名的是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和安乐公主的“定昆池”。

“履道坊宅园”:白居易在洛阳兴建了履道坊宅园,还专门为这座宅园写了一篇韵文《池上篇》。履道坊宅园属于前宅后园的布局,造园目的在于寄托精神和陶冶性情,那种清纯幽雅的格局和“城市山林”的气氛,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园林观——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

“定昆池”:安乐公主在京城延平门外开山凿池,营建了山池院——定昆池,又开凿了九曲流杯池,建石莲花台,池边营造飞阁殿宇,奢华无比。

郊野别墅园在唐代统称为别业、山庄、庄,规模较小的也叫做山亭、水亭、田居、草堂等。

它是文人为躲避战乱,或者是辞官后,为避开尘世的烦扰,获得幽静的环境,而选择山川风景优美之处营建的园林,作为隐居、会友、读书场所。

唐代的别墅园建设大致分三种情况:

(1)单独建设在离城市不远、交通往返方便、而且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如李德裕在洛阳修建的“平泉庄”是一个收集奇花异石的大花园;杜甫在成都修建的“浣花溪草堂”极富田园野趣。

(2)单独建设在风景名胜区内,如白居易在庐山修建的“庐山草堂”。

(3)依附于庄园而设置,如王维在陕西蓝田修建的“辋川别业”和卢鸿一在嵩山修建的“嵩山别业”。

“平泉庄”:宰相李德裕在洛阳南30里处营造平泉庄,里面有山泉怪石,果木繁盛,水产丰富。

“浣花溪草堂”:大诗人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流落到成都,在城西浣花溪营造草堂,在此居住长达三年,其《草堂记》中记述了别墅园林的选址、建筑、环境、景观以及自身的感受。

“庐山草堂”:白居易被贬官任江州司马,选择在庐山香炉峰下营造庐山草堂。

“辋川别业”:唐代大诗人、大画家王维罢官归隐,买下诗人宋之问的别墅园,加以改造修缮,形成辋川别业,作为隐居、读书、会友场所。

“嵩山别业”:文人卢鸿一终生不做官,隐居于嵩山,建设嵩山别业,里面有草堂、洞元室、金碧潭、枕烟庭、倒景台等景点。

(3)寺观园林

隋唐时期,寺、观的建筑制度已趋于完善,大的寺观往往是连成一片的庞大建筑群。据史书记载,唐长安城内的寺、观共有152所,建置在77个街坊内。

佛寺建筑均为分院制——由若干个以廊屋围合而成的院落构成建筑群,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大功能区,如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大慈恩寺”。

(4)公共园林

唐代,随着山水风景的大开发,风景名胜区遍布全国各地,在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大城市里一般都有公共园林,作为文人名士聚会饮宴、市民游憩交往的场所。

长安作为首都,有关公共园林的文献记载也比较翔实。

长安城内,开辟公共园林比较有成效的,包括三种情况:

一是利用城南一些居住区内的山岗——“原”,比如“乐游原”;

二是利用水渠转折部位的两岸,建设为以水景为主的游览地,如著名的“曲江”;

三是在街道上进行的园林绿化。

“乐游原”“曲江”:长安城东南杜陵原西北部有一条曲江,水流曲折,烟波浩渺,曲江流域南部有峡谷,北部峰峦起伏,西北平坦,森林茂盛,景色瑰丽,自古就是帝王游幸之地。秦汉帝王在这里建了离宫,汉武帝、汉宣帝经常到曲江游赏,江北侧的高地因此被称为“乐游原”。隋唐长安城将曲江北半部包含在城中,这部分仍旧称为“曲江”,又叫曲江池,成为公共化的园林。曲江南半部划为禁苑,水边种植了很多荷花(即水芙蓉),因此叫做“芙蓉池”,禁苑称为“芙蓉苑”。

陈博士说园林|《挺有意思的中国古典园林史》隋唐园林简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