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縣4.8萬名志願者扮靚新時代文明風景線

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4月21日訊(見習記者 武永倩 通訊員 任萬帥 林妍妍)

新時代文明實踐進村工作開展之後,高家村積極探索出了“街巷長”志願服務機制,將村內主次幹道劃分為12條,全村205戶村民劃街入巷,選出12名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擔任街巷協管員,精準把脈群眾的問題和需求,為群眾提供“精準化、公益化、個性化”的幫扶服務。

利津縣4.8萬名志願者扮靚新時代文明風景線

利津縣首屆新時代文明實踐農村紅歌大賽決賽

“成為‘街巷長’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解決村容村貌問題。之前,各家各戶的農具都習慣放在大門口,私家車也是隨意停放,比較雜亂不說,還有一定的危險性。”耿榮美告訴記者,她們先是從自身做起,把自己門口收拾得乾乾淨淨,然後挨家挨戶去做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亂停亂放的現象解決了,村子變美了,出門方便了,街坊們的心情也跟著舒暢起來。

利津縣4.8萬名志願者扮靚新時代文明風景線

高家村街巷鳥瞰圖

僅解決生活環境問題還遠遠不夠,要讓志願服務貼合群眾心聲,讓群眾真正滿意,就要從日常服務裡“做文章”。村裡的留守老人多,少不了會有交電費、辦水卡等家長裡短的小事情,這就需要志願者們拿出“繡花功夫”,耐心細緻的服務。“榮美只要從門口走就會問一句有沒有事情,每週都會來給打掃一次衛生,還幫著洗衣服買菜,比自己的閨女來的都勤哩。”今年81歲的高振華高興地告訴記者。

利津縣4.8萬名志願者扮靚新時代文明風景線

高家村街巷一角

高家村“街巷長”志願服務機制僅僅是利津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一個縮影,按照“貼近農業需求、貼近農村實際、貼近農民思想”的原則,利津縣重點打造了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鎮(街道)實踐分中心、村(社區)實踐站三級服務單元,充分發揮基層首創精神,突出“一村一主題、一站一特色”,因地制宜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築造“傳播思想、實踐文明、成就夢想”的百姓之家。

利津縣最大化整合黨員幹部、鄉土文化人才、大學生志願者等力量,引導各實踐站成立群眾身邊的志願服務隊,形成了“群眾點單”資源庫。目前,全縣共有志願服務隊伍162支,志願者4.8萬餘人。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根據時間節點每半月或一月安排一次集中志願活動,日常則通過進門入戶等方式,提供面對面服務,增強文明實踐中心的凝聚力、吸引力、影響力。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突出各實踐站特色,運用本地資源優勢,開展經常性、面對面、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創設了“‘灶’福鄰里”、“紫藤樹下話家風”等21個志願服務品牌,推動鄉風村風民風向德向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