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餘歡水》:撬不動的女權之爭,到底刺痛了誰的心?

《我是餘歡水》:撬不動的女權之爭,到底刺痛了誰的心?

01 正午陽光熱播劇評分被故意拉低,只因兩句臺詞導致

最近《我是餘歡水》很火,單單看這劇名有點不知所以然,但是劇集短小精悍,多數人看過都陷入了“真香”定律不能自拔。


《我是餘歡水》:撬不動的女權之爭,到底刺痛了誰的心?


《我是餘歡水》:撬不動的女權之爭,到底刺痛了誰的心?

開播短短時間,豆瓣評分一下就衝到了8.5。但是臨近大結局卻被強降了分數,難道是因為爛尾嗎,還是有其他原因?

《我是餘歡水》:撬不動的女權之爭,到底刺痛了誰的心?


從評論來看,打出差評甚至1星(滿分5星)的人,多數在糾結片尾的幾句臺詞,認為其涉及到貶低女性,在嘲諷詆譭女權。

《我是餘歡水》:撬不動的女權之爭,到底刺痛了誰的心?


從而

對整部劇產生失望,拉低了評分,藉此表達對於劇集臺詞設定的強烈不滿。

對這部劇的臺詞本身我並沒太多看法,倒是討論者們的言論引起我更多的思考:究竟何謂女權?

02 女權=平等,而不是藉著女性身份去索要特權

因出演《哈利波特》而聞名世界的英國女演員艾瑪·沃特森,曾作為親善大使在聯合國進行過有關男女平等的相關演講。


《我是餘歡水》:撬不動的女權之爭,到底刺痛了誰的心?

艾瑪·沃特森

她說道女權最根本的性質,就是尋求與男性同樣的權利,這是一項基本權利,更是一項在很多國家都不能充分做到的人權。

“六個月前,我被任命為聯合國婦女署的親善大使,但我越是提及女權主義,越是意識到爭取女性權益往往跟仇視男性混為一談。

在此聲明,從定義上來說女權主義是一種信念,認為男女應該具有同等權利和機遇 ,也是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的性別平等理論......”

女權追求的平等,是讓每個人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都能得到平等的對待。


《我是餘歡水》:撬不動的女權之爭,到底刺痛了誰的心?


同樣的崗位和付出女員工不必因為可笑的性別原因,而僅得到男員工80%的薪水,也不必因為某些方面的弱勢,就被剝奪應得的權益。

同樣女性也不能因為自己是個女性,就硬要別人給與自己特權。這樣佔著性別優勢吃紅利,跟歧視女性的人一樣並不光彩。

在婚戀關係裡,有些女性一味索取,認為對方既然承諾愛自己,就該全心全意地為自己付出,任何的好都是理所應當,簡直把女權誤當做“不能被虧待”

而這就忘記了愛情的初衷,是兩個人平等對話,溝通彼此的感情,不是束縛和犧牲,男女之間的權力和博弈。

《我是餘歡水》:撬不動的女權之爭,到底刺痛了誰的心?

女權更不是“公主病”


03 真正的女權實際是男性的好夥伴,平等不是爭搶權利而是呼籲自由意志

艾瑪沃·特森在聯合國的演講裡還講到:

“當我8歲時,因為我想編排給家長們的演出就被斥為“專橫”,而男孩不會受到同樣的指責。

當我14歲時,某些媒體開始渲染,我性感化的公眾形象。

當我15歲時,我的女朋友們紛紛退出她們心愛的運動隊,因為她們不想看起來肌肉發達。

當我18歲時,我的男性朋友們無法自如的表達他們的情感。”


《我是餘歡水》:撬不動的女權之爭,到底刺痛了誰的心?

可以看出,男女性別差異的刻板印象,正在深深傷害著個性各異的不論男性或女性。

復旦大學在“社會性別研究”上十分突出的社會學教授沈奕斐就曾開過一個講座,生動述說了很多因為雙方對於性別角色的定義不一樣,而造成的誤解。

當一個男性多愁善感,情感細膩,通常就會被貼上“娘娘腔”、”不夠man”、“優柔寡斷”等負面標籤,當一個女性孔武有力、性格剛硬又會被冠以“女漢子”、“男人婆”等惡意評價。因為他們超出了往常對於不同性別的定義:男生就該堅強勇敢、女生就該溫柔體貼。


《我是餘歡水》:撬不動的女權之爭,到底刺痛了誰的心?


在今天看來,即使我們已然擁有了如此豐富多樣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但這樣不公平的評論依舊佔據主流。


而且無論何種性別,在某些方面的弱勢勢必會成就另一方面的強悍。男女在其功能或是價值上實際上是互補的,不必一定爭搶權力你死我活,也不該去定義誰更弱勢


《我是餘歡水》:撬不動的女權之爭,到底刺痛了誰的心?


我經常會想起《立春》裡的胡金泉,性格柔和,痴迷芭蕾,但是在小鎮裡被視作不入流的“二胰子”,不被周圍的人打從內心接受,家人也隱隱以他為恥。

最後為了證明自己是個“正常”的男人,把女學員拉到廁所非禮,被關押到了監獄,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做出的選擇,就只是為了能做回別人心中正常的男人。

《我是餘歡水》:撬不動的女權之爭,到底刺痛了誰的心?

《立春》胡金泉

胡金泉的慘劇,原本不是誰的錯,但是刻板印象太深,很大程度上會限制我們思想的開闊性和行動上的自由。

衷心希望真正的女權能抬頭,無論男女都能一起奔向理想的平等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