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陽光的“電視劇宇宙”最近又添了一個新成員——《我是餘歡水》。
其中有一幕更是被大家津津樂道:
餘歡水在街邊崩潰大哭時接到父親要錢的電話,他掛電話後想接著哭,卻因為情緒被打斷,哭不出來了。
這正是網上那句流行語的完美具象化:成年人的崩潰是悄無聲息的,痛哭也要看時間挑場合。
說到底,不是每個中年人都像餘歡水這樣,是要面子到極點的“老好人”。因此也不是每個普通人都會把日子過得彷彿恐怖片。
但從網上的討論來看,這種被生活逼到毫無還手之力的形象,卻很符合年輕人對於中年人生活的想象。
換句話說,年輕人想象中的中年人,就是餘歡水從醫院出來,在路邊暈倒的樣子:
大多數在網上感慨“成年人的生活不容易”的觀眾,都是30歲以下的90後。
而按照一般的概念,要想夠得上中年標準起碼也得40歲以上。而目前還在30歲附近打轉的這一代,就算不好意思再說自己“年輕人”,起碼也勉勉強強算個青壯年。
更誇張的是,甚至連跟職場還差著十萬八千里的高中生,都對中年人的悲慘生活產生了共鳴。
乍一看有些荒謬,但是從大家頻頻提到的“焦慮”“害怕”等詞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真情實感的來源所在:
我們從餘歡水身上看到的,並不是現在的中年人,而是想象中步入中年生活的自己。
如今正處於25-30歲左右的這代人,錯過了時代發展的紅利時期,面對的是大城市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職場上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
不少人都處在這樣的狀態中:
人生眼看著就要定型了,賺的錢不夠養活自己,對職業的未來發展沒有規劃,結婚對象更是不知道上哪裡去找。
眼看著頭頂越來越禿,整個人陷入一種“難道我這輩子就這麼回事兒了嗎”的人生危機感。
996、“大公司裁員”、“超過35歲的互聯網人沒有價值”之類的新聞,甚至還讓大家發現:這輩子“就這樣了”還不算完,未來還可能更糟。
《我是餘歡水》在情節中湊齊了中年危機的所有表面要素,也把年輕人心中隱隱的擔憂變成了直觀的“現實”。
餘歡水被確診癌症,還是惡性程度很高的胰腺癌。
二十幾萬,餘歡水恐怕兩萬都拿不出來!
陰差陽錯的,他想到了賣器官。
而根據“國際龐大組織”李姐說,作為一個癌症病人,除了眼角膜,其他器官已經沒有“貢獻”價值了。
於是,一番討價還價之後,他決定時候獻出他的眼角膜,換6萬塊。
一紙癌症通知書,足以壓垮一個人,一個甚至多個家庭。
癌症面前,錢,醫療資源,家人的支持,信心和決心,缺一不可。
而這些,足夠的保險都可以給你。
40歲前為啥要買保險
【重大疾病平均索賠年齡】
保險行業重大疾病平均索賠年齡是42歲,呃,真是我們這群7080後們,扎心了。
【重大疾病發生率】
根據《2015年腫瘤登記年報》,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在0到39歲組處於較低水平,40歲以後開始快速升高。上圖為廣州癌症發病率數據,40歲是20歲的7.45倍。
【重大疾病險保費】
以某公司終身重大疾病保險10萬元保額20年交費為例,40歲的保費是20歲的近兩倍。
【交費期間】
對於交費年期,保險公司通常都會有一個“投保年齡+交費期≤60歲/65歲”之類的要求。因此,40歲以後投保,很可能面臨只能選擇15年交或更短交費年期的選擇,這樣一來,也就意味著你的每期保費支出會增加,壓力增大。
40歲是癌症分水嶺
《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的數據顯示,重大疾病(含白血病)在我國的高發年齡是40歲之後,40歲可以看成人身體健康的分水嶺!從年齡段來看:我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在0~39歲時處於較低水平,其中35歲~39歲年齡段為87.07/10萬,
40歲以後開始快速升高達到154.53/10萬,幾乎翻番。醫療費每年漲20%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衛生部辦公廳副主任毛群安指出,“中國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80%花在臨死前一個月的治療上!”。我國人均醫療費用過去幾年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八成人健康投入超過總支出的5%,看病吃藥,買保險、保健品居前三。(生命時報和39健康聯合調查)
家庭影響
20歲時,我們不用過多的想事情,父母年紀尚輕,身體尚佳,可是年近40的我們,一旦倒下,意味著三個家庭的崩塌。
提前做好準備,不成為“餘歡水”式的中年人。
即使萬一哪天不幸碰上了大病,也能逃脫“餘歡水”式中年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