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文:老張在路上

眼下正在熱播的電視連續劇《清平樂》以北宋仁宗朝為背景,開頭數集的劇情,一是趙禎得知將自己養大的當朝太后劉娥並非親生母親,而自己的生母乃是太后當年的婢女李蘭惠時的“隱忍”,二是趙禎和皇后曹丹姝的情感糾葛。

在歷史上,劉娥和曹皇后,都有故事可講,現在先說曹皇后的故事。

按照《清平樂》的劇情,曹丹姝的祖父是大宋的開國名將曹彬。曹丹姝與李植訂親,可李植一心想修仙不想娶妻,曹家想退了這門親事,但曹丹姝卻堅持要信守承諾嫁到李家,新婚之夜,李植竟然直接越窗逃跑,大家都認定她是因貌醜而嚇壞夫君的。曹丹姝在李植被嚇跑之後,並沒有跟公婆吵鬧抱怨,而是簽下和離書,跟公婆行了大禮之後離開了李家,行為舉止得體,加上她“貌醜不能惑君”,所以眾大臣才一致同意她為中宮皇后。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趙禎明白了其中內情後,認為這是一樁政治婚姻,所以在和曹丹姝的大婚之夜,冷落曹丹姝,沒有“圓房”,從此兩人進入冷戰。

那麼,歷史上的曹皇后真的曾經嫁過人又和離的嗎?她本人像《清平樂》裡的江疏影那樣漂亮嗎?她的一生又經歷了哪些故事?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01

關於曹皇后嫁給李植的記載來自宋朝王銍的《默記》、王鞏《甲申雜記》等書,其中《默記》中說

京兆李植,字化光,觀察使士衡之孫。自少年好道,不樂婚宦。初,為侍禁,約婚慈聖。既娶,迎入門,見鬼神千萬在其前。植驚走,逾牆避之。後時即還父母家,俄選為後焉。植後自放田野,往來關中、洛陽、汝州,人以為有道之士也。劉貢父過寶應僧舍,與昭禪師者語。壁有畫山水極妙,昭語貢父:“乃化光所畫。”貢父率然贊之曰:“崑崙有名,瑤池非實。在夢暫覯,觀幻旋失。惟是墨妙,半壁蕭瑟。崎峨坎壈,雲舒川疾。是心中象,非筆端物。大士觀化,四海一室。

不過《默記》等書屬於筆記小說,雖然對於北宋的歷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記載不一定是事實,所以正史沒有采用這則資料。電視劇裡先嫁人又“和離”的橋段也只可以姑妄言之姑聽之,最多看得熱鬧一些,當不得真的。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現代研究者要了解宋朝人的歷史,脫脫所著《宋史》,仍是最重要的參考古籍。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后妃上”記述慈聖光獻曹皇后,開篇說:“慈聖光獻曹皇后,真定人,樞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孫也。明道二年,郭後廢,詔聘入宮。景祐元年九月,冊為皇后。性慈儉,重稼穡,常于禁苑種穀、親蠶,善飛帛書。”

這裡並沒有說到曹皇后的長相,也沒有名字,只是介紹了她的品德和才藝:性慈儉,重稼穡,常于禁苑種穀、親蠶,善飛帛書。

聯繫到宋仁宗趙禎一輩子“重色”的性格特點,和他對曹皇后一生的冷淡作為,大概曹皇后相貌並不出眾,起碼不算是國色天香,是可以肯定的。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曹皇后的出身,確是真真實實的貴冑家族。

曹皇后出生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爺爺曹彬,北宋開國名將。

曹彬的父親曹芸,任後漢成德軍節度都知兵馬使。曹彬年長後,稟性淳厚。在後漢乾祐年間,任成德軍牙將。曹彬的姨母張氏,嫁於後漢樞密使郭威(後周太祖)。廣順元年(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政權,張氏被封為貴妃。郭威召曹彬回京城,隸屬其養子柴榮(後周世宗)所轄。

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後,曹彬得到宋太祖趙匡胤信任,為北宋統一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曹彬參與滅亡後蜀、滅南唐、伐北漢、攻遼國諸多戰爭,累遷樞密使。宋真宗即位後,鹹平二年(999年),逝世,時年六十九歲,追贈中書令、濟陽王,諡號武惠。

曹彬臨終前,宋真宗趙恆親自看望,向曹彬詢問後事,他回答說:“臣無事可奏。臣的兩個兒子(曹璨、曹瑋)才能可以被任用,臣如果內舉,他們都堪任為將。”趙恆問他們誰優誰劣,他回答說:“曹璨不如曹瑋。”

曹彬向皇帝舉薦自己的兒子,只說了兩個兒子的名字,其實曹彬有七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名叫曹玘,官至尚書虞部員外郎,這個曹玘就是曹皇后的父親。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在曹皇后之前,趙禎第一任皇后姓郭,後來的道號清悟,是太后劉娥親自給他指定的皇后。

宋乾興元年二月十九日(1022年3月23日),宋真宗趙恆逝世。年僅十三歲的趙禎即皇帝位,由皇太后劉氏(章獻明肅皇后)代行處理軍國事務,直至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劉太后去世,趙禎才開始親政。

郭皇后比趙禎小兩歲,應州金城(今山西應縣)人,祖父為平盧節度使郭崇。郭皇后的父親郭守璘,官至洛苑副使。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天聖二年(1024),已故左驍衛上將軍上將軍張美的曾孫女張氏與郭氏一同進宮選秀,當時尚未親政的宋仁宗看中了美麗的張氏,想娶為皇后,但臨朝主政的太后劉娥傾向於立郭氏為後。天聖二年(1024年)十一月,郭氏被立為皇后。

郭皇后出身代北武將世家,仗著劉太后撐腰,性格妒忌,嚴密監視宋仁宗的行蹤,使他不得親近其他宮女妃嬪,宋仁宗心中十分憤怒,卻不敢明言,只有隱忍不發。

明道二年(1033)三月太后劉娥駕崩之後,宋仁宗也不再理會郭皇后,這使她寂寞難耐,醋意大發。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宋仁宗廢郭後,《宋史》和司馬光的筆記體著作《涑水紀聞》的記載大同小異。

《涑水紀聞》:王樂道曰:尚美人、楊美人爭寵,郭後查傷今上頸,召都知而付之。初,章獻為上娶郭後,後恃章獻驕妒,後宮莫得進,上患之,不敢詰。章獻崩,楊、尚並進,後有怨言。都知閻文應惡之,因與上謀廢后。上問呂許公,亦曰:“古亦有之。”遂降敕廢為金庭教主,後不知之。文應懷敕並道衣以授之,後恚,有悖語,文應即驅出,以車送瑤華宮。既而,上悔之,作《慶金枝曲》,遣使賜後,後和而獻之。又使詔入宮,文應懼,以疾聞。上命賜之酒及藥,文應遂酖之。

《宋史列傳第一:郭皇后傳》: 其後尚美人、楊美人俱幸,數與後忿爭。一日,尚氏於上前有侵後語,後不勝忿,批其頰,上自起救之,誤批上頸,上大怒。入內都知閻文應因與上謀廢后,且勸帝以爪痕示執政。上以示呂夷簡,且告之故,夷簡亦以前罷相怨後,乃曰:“古亦有之。”後遂廢。詔封為淨妃、玉京衝妙仙師,賜名清悟,居長樂宮。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這樁後宮恩怨是說,在仁宗後宮,尚美人、楊美人長得貌美可人,深得宋仁宗歡心。郭皇后多次到尚氏、楊氏居處,對她們破口大罵。有一天,宋仁宗臨幸尚氏,尚氏向宋仁宗訴說郭皇后的不是,恰逢郭皇后趕來,二人爭執起來。郭皇后不勝憤怒,舉手扇向尚氏,宋仁宗見狀,急忙上前救尚氏。郭皇后不知是無心之失殃及池魚,還是有意為之,總之收勢不住,剛好打在宋仁宗的頸部,宋仁宗頓時龍顏大怒,要廢郭皇后。

廢后之舉,雖然在朝堂之上引起爭議,甚至臺諫們在後宮門外硬抗進諫。 明道二年(1033年)十一月乙卯,宋仁宗仍然頒下詔書,說:“皇后以無子願入道觀,特封其為淨妃、玉京衝妙仙師,賜名清悟,別居長寧宮以養。”

景祐元年(1034年)八月,宋仁宗之下再次下詔,歷數郭淨妃、尚美人、楊美人的過錯,逐郭淨妃出居瑤華宮,尚美人出居洞真宮,楊美人別宅安置。

在這個大背景下,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曹皇后立為皇后。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02

新皇后雖然被冊封,但宋仁宗趙禎和曹皇后的感情一生平淡卻是真實的歷史。

《清平樂》上說,因為一句“貌醜”的誤會,趙禎大婚之夜沒有和皇后在一起,第二天見了“皇后江疏影”真容,大吃一驚,於是想要和好,但兩人都端著忍著,沒有誰願意先捅開這層窗戶紙,以致於多年過去了還沒有能夠“圓房”,後來曹皇后也沒有生出一男半女,這當不得真實的歷史。

因為宋朝的曹皇后並不是現代的美女演員江疏影,歷史上曹皇后的顏值估計不如江美女,而且這樁婚姻在趙禎眼裡是政治婚姻,他迎娶的是端莊正派的國母,而不是自己心嚮往之的“絕色”。何況趙禎寵愛的是張美人,大臣們和皇太后(章惠楊太后)硬塞給他的曹皇后他無法拒絕收納,然而寵愛卻並不能給予這位皇后。

當初郭皇后被廢時,趙禎讓宋綬草擬廢后詔書,其中就有“當求德門,以正內治”的話,意思是從有教養的家庭中選取秀女。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劉太后雖已不在人世,趙禎也已親政,但在選後的問題上他卻一直未能如願。當時,另外還有個姓陳的女子進宮(陳熙春原型),頗得仁宗歡心。陳氏是壽州茶商之女,父親靠捐納謀得一個小官,不具高貴的門第。宋綬說““陛下若以賤者正位中宮,不就與前日詔書所言背道而馳了嗎?”宰相呂夷簡、樞密副使蔡齊等人也紛紛勸說仁宗不要娶陳氏。這樣,在眾人的反覆勸說下,趙禎不得不另立中宮皇后。

《 宋大詔令集卷第十八》“立曹皇后制”詔書是這樣寫的:

“王者握符御宇,繼體守文,保於萬邦,方資於外輔,率乎六列,實賴於中闈。是以塗山之興,協禹功而彌遠;有莘之娶,贊湯祚以滋昌。朕以受命昊穹,居尊夷夏。念長秋之虛位,覽上宰之敷言。且謂皇王之猷,必端天地之本,明關睢之風化。美螽斯之眾多,欲正邦基,在求德閥,是用詢於壼範。敦此人倫,誕告彤庭,庸彰懿則。贈尚書令配享太祖廟庭曹彬孫女,生於鼎族,教自公宮。眷乃祖之孫謀,著元勳於廟祀。慶流令淑,望藹高華。而性稟柔閒,體含仁厚。援圖史以自鑑,節環佩而有容。宜登金屋之榮,用表玉衣之瑞。褘褕無闕,龜筮協從。於戲,立後之規,建國所繫。上承宗祏之重,內憑輔佐之勤。思進賢材,以昭陰教。修紘綖而隆禮,執圭瓚而訓恭。肅奉徽章,欽惟永命,可立為皇后,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

這個詔書的意思是皇帝婚姻同不得一般人,要“性稟柔閒。體含仁厚。”,相比之下,外貌卻不能講究太多。至於詔書裡說曹皇后“

慶流令淑。望藹高華。”也只能理解為端莊華貴,本來也不是形容曹皇后是一“絕色美女”的。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宋仁宗趙禎對於“女色”的喜愛,史書上多有記載。諫官王素曾勸諫趙禎不要親近女色,趙禎回答說:“近日,王德用確有美女進獻給我,現在在宮中,我很中意,你就讓我留下她吧。”王素說:“臣今日進諫,正是恐怕陛下為女色所惑。”趙禎聽了,雖面有難色,但還是命令太監說:“王德用送來的女子,每人各贈錢三百貫,馬上送她們離宮,辦好後就來報告。”說完,他還淚水漣漣。王素說:“陛下認為臣的奏言是對的,也不必如此匆忙辦理。女子既然已經進了宮,還是過一段時間再打發她們走為妥。”趙禎說:“朕雖為帝王,但也和平民一樣重感情。將她們留久了,會因情深而不忍送她們走的。”

這個故事的本意是說趙禎寬仁納諫的,但它也從一個側面表現了仁宗皇帝對於美色的追求。那麼,他和曹皇后冷淡的一生,除了不憤於“政治婚姻”外,曹皇后相貌一般、或過於莊重而缺少風情,引起不了趙禎的興趣也就可想而知了。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03

宋仁宗趙禎和曹皇后的婚姻平淡如水,他真正喜歡的是溫成皇后張氏。《清平樂》裡,仁宗和曹皇后新婚之夜,不去洞房花燭,反而和花園裡的一個小女孩交談甚歡,充滿憐惜。這個小女孩,便是劇中童年時期的張氏。

《宋史后妃傳》記載張氏,字數並不多:“張貴妃,河南永安人也。祖穎,進士第,終建平令。父堯封,亦舉進士,為石州推官卒。時堯封史堯佐補蜀官,堯封妻錢氏求挈孤幼隨之官,堯佐不收恤,以道遠辭。妃幼無依,錢氏遂納於章惠皇后宮寢。長得幸,有盛寵。妃巧慧多智數,善承迎,勢動中外。慶曆元年,封清河郡君,歲中為才人,遷修媛。忽被疾,曰:‘妾姿薄,不勝寵名,原為美人。’許之。皇祐初,進貴妃。後五年薨,年三十一。仁宗哀悼之,追冊為皇后,諡溫成。追封堯封清河郡王,諡景思。而堯佐因緣僥倖,致位通顯雲。”

溫成皇后張氏,父名張堯封,為石州推官。溫成皇后生於天聖二年(1024),八歲時姊妹三人一起入宮,由宮人賈氏撫養。景祐年曹皇后大婚時,溫成皇后張氏剛剛10歲。

經過養母賈氏精心培養,張氏成為“養在深宮人未識”的絕色美人,15歲那年,在一次酒宴上,張氏出眾的姿容,優美的舞姿,讓仁宗皇帝對她一見鍾情。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一夜侍寢,趙禎再也離不開張氏,封為清河郡君。到了康定元年(1040)十月,進封才人。慶曆元年(1041)十二月,進封修媛。慶曆八年(1048)十月,封貴妃。至和元年((1054)正月八日薨,年31歲。

張氏恃寵而驕,常有不遵守宮廷法度的行為,曹皇后不管內心怎麼想,表現出來卻是並不計較。大臣們看不下去,屢次進諫,宋仁宗一味的袒護,張氏也越來越驕橫,成為朝廷上下名利之徒依附的對象,《宋史》載其“善承迎,勢動中外”。

有一次,張貴妃想打著皇后的儀仗出遊。宋仁宗雖然寵愛張美人,但是涉及到朝廷政治規矩還是很謹慎的,於是把皮球踢給了曹皇后,讓張貴妃自己去找皇后說。

曹皇后聽完張貴妃說完來意後,對她這種名目張膽的無禮僭越行為,絲毫沒有表示出不高興,而是爽快地答應借給她。張貴妃大喜,回告仁宗。皇后寬容忍讓的行為,讓仁宗無錯可挑,反覺得張貴妃過分了,對張貴妃說:“國家的文物禮儀章法,上下是有秩序的,你用皇后的儀仗出遊,朝廷會非議的。”張貴妃只好無奈放棄這一非份要求。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張貴妃死後,宋仁宗悲痛不已,輟朝七日,自制輓歌詞。儘管曹皇后在世,宋仁宗仍

決定以皇后之禮為溫成皇后發喪。

在大宋朝歷史上,同一時間,出現了一生一死兩位皇后。好在曹皇后足夠隱忍,事情才不致於不可收拾。

曹後相貌平平,性情沉穩,胸襟寬廣,處變不驚,既便仁宗心裡想過廢后,也始終未能辦成,這一對夫妻,最終走到了白首。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趙禎的長相併非演員王凱那樣的英俊小生,特別是中年以後,身體胖大,一年四季只穿很薄的衣服,平時在宮裡連鞋襪也少穿,常常光著腳,他時常鬧病。一年,他患了腰疼病,臥床不起多時;又有一年,他病昏迷,終日昏昏如睡且不能言語。幸虧一位針灸醫生,用針刺入他的後腦,才使他恢復了語言能力。

至和年間(1054—1056),趙禎犯病,突然口吐白沫從座位上暈倒地下,侍從人員趕忙用手指伸入他的口中,摳出痰塊,才救活過來,不過,從此語言發生了障礙,說話困難,此後,即使是朝會接見大臣之時,也說是“拱嘿不語”。

嘉祐八年(1063)二月,皇帝眩暈病又發作,雖經醫生精心治療,仍不能痊癒。三月初一,他感覺病情有所好轉,也有了許多精神。誰知夜裡一更天氣,心頭突然疼痛,趕忙叫人進藥,又派人去叫皇后。當曹皇后趕到時,看到趙禎直直地睜著無神的眼睛,已說不出話來,只是用手指著自己的胸口。又停了一會兒,大宋仁宗皇帝駕崩。

《宋史》評價仁宗皇帝:仁宗恭儉仁恕,出於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禱禁庭,或跣立殿下……至於夏人犯邊,御之出境;契丹渝盟,增以歲幣。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倖,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子孫一矯其所為,馴致於亂。《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04

宋仁宗趙禎死了,曹皇后熬成了曹太后。

趙禎妃嬪眾多,兒女也多,但幾個兒子生下來不久即夭折,活下來的都是女兒。

趙曙是宋太宗趙光義的重孫,宋真宗趙恆之弟商王趙元份的孫子,宋仁宗趙禎堂兄濮安懿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母親為仙遊縣君任氏,出生於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

因為宋仁宗趙禎幾個親生兒子都出生不久夭折,景祐二年(1035年),3歲的趙曙被宋仁宗接入皇宮,賜名為趙宗實,交給曹皇后(後來的曹太后)撫養。

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趙宗實被立為皇子;初九,改名趙曙。嘉祐八年(1063年),仁宗皇帝逝世後,曹皇后發佈遺詔,趙曙繼承皇帝位,是為宋英宗。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宋英宗)

趙曙繼位後,尊奉曹皇后為皇太后。趙曙即位之初,由於生病便由曹太后垂簾聽政。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趙曙病體恢復,曹太后撤簾還政。

治平二年(1065年),韓琦等提出趙曙生父的名分問題,於是,趙曙出詔將議案送至太常禮院,交兩制以上官員討論。由此引發了北宋史上著名的“濮議”事件。

以王珪為首的官員認為,濮王於仁宗為兄,英宗應稱其為皇伯,而以韓琦、歐陽修為首的另一派官員則認為,英宗應稱其為皇考,他們還請求英宗將兩種方案,都提交百官討論。

就在這時,曹太后聞訊,親自起草了詔書,指責韓琦等人,認為不當稱濮王為皇考。

經過長時間的爭論,英宗和韓琦等人逐漸意識到,要想取得這場論戰的勝利,曹太后的態度是關鍵,只有爭取太后改變態度,才能達到目標。

治平三年(1066),中書大臣共同議事於垂拱殿,當時即議定濮王稱皇考,由歐陽修親筆寫了兩份詔書,交給了皇上一份。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中午時分,太后派了一名宦官,將一份封好的文書送至中書。這份文書正是歐陽修起草的詔書,不過是多了太后的簽押。

曹太后不顧朝廷禮儀和一些大臣的反對,尊英宗的生父為皇考,確實令人費解。於是,便有了諸多傳言。有人說,這一關鍵性的詔書乃是曹太后前日酒後誤籤,次日,太后酒醒,方知詔書內容,但後悔已經晚了。另一傳說則稱,太后手詔的出臺,是大臣韓琦、歐陽修等人交結太后身邊的宦官,最終說服了太后。

不管曹太后的詔書是否出於情願,卻正合英宗的心意,英宗便立刻下詔停止討論。同時將呂誨等三名御史貶出京師。

曹太后或是被說服,或是迫於無奈,“濮議”事件再次證明了曹太后的隱忍功夫,因為畢竟此時仁宗已死,皇帝是英宗,她既便心裡不同意,也只有趙允讓稱“皇”、仙遊縣君任氏(英宗生母)稱為“後”,雖然只是個虛名義。

治平四年正月八日丁巳(1067年1月25日),趙曙因病駕崩於福寧殿,享年36歲。英宗死後,太子趙頊繼位,是為宋神宗,次年改元熙寧,宣告大赦天下,尊曹皇太后為太皇太后。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宋神宗)

宋神宗時期,任用王安石發動了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改革運動。王安石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所以又稱熙寧變法或熙豐變法。

曹太皇太后對王安石變法並不支持,然而此時曹太皇太后已是暮年。元豐二年(1079)

反對變法的蘇軾以作詩諷刺新法被關押在御史臺監獄中,身處“人以為必死”險境,這就是宋史上有名的“烏臺詩案”。

曹太皇太后聞知,強撐病體找宋神宗求情:“昔仁宗策賢良,歸喜曰:‘吾今又為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蓋軾、轍也。今殺之可乎?”

宋神宗聽得“涕泣,軾由此得免。”蘇軾終免一死,貶謫為“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轟動一時的“烏臺詩案”就此銷結。


都說《清平樂》中宋仁宗“隱忍”,歷史上曹皇后一生更“隱忍”

行將離開人世的曹太皇太后為人間保留了一個“讀書種子”後,於這年冬天病逝,終年64歲。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