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兩年前摸到腹股溝有小包塊忽視至今 切莫忽視這個地方的小包塊 嚴重時可致命

每日商報訊 “醫生,我兒子只要不跑跳不哭鬧,疝氣就不痛不癢,能不能先不治療?現在疫情沒結束,我不想在醫院待太久。”

面對家長的殷殷期望,市第一人民醫院疝和腹壁外科中心副主任葉靜卻不同意:“疝氣看似小問題,可一旦發生嵌頓,後果是很嚴重的。”

知道兒子腹股溝有小包塊 家長卻不在意

“我剛上幼兒園時就跟你們說了,你們都不管我!”5歲半的樂樂(化名)在診室生氣地嚷嚷,這讓剛跟醫生說“發現才半個月”的父母很是尷尬。

實際上,樂樂在前年告訴過爸媽自己的新發現:“站著的時候摸到個小包包,按下去痛,不按就沒事。”心大的爸媽一聽不按就不痛,也就沒去管他。長大了兩歲的樂樂好動,但最近一個月安靜了許多。爸爸一問,樂樂說自己一跑一跳就“小肚子疼”,心大的爸爸還笑:“看你再皮!”

幾天後,樂樂哭著說自己肚子痛時,夫妻倆才想到帶兒子到醫院看看。當天坐診的是葉靜,稍稍一問就瞭解了:“小兒腹股溝疝,問題不大,做個小手術吧。”

看到樂樂的爸媽還有些猶豫,葉靜說:“你們做家長的太不細心了,也還好沒出什麼大事,不然你們後悔都來不及!”對於這樣馬大哈的父母,他有點無奈。

若出現嵌頓而未及時就醫

會在2-4小時內出現腸壞死

疝氣,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小腸氣”,多見於“一老一少”。

葉靜解釋,小兒疝氣是胚胎先天性鞘狀突沒有及時閉合導致,通俗地說,就是人體內包裹臟器的那一層膜發育得不完整,有不嚴的地方,形成薄弱之處。當孩子出現哭鬧、劇烈運動、大便乾結等情況時,大小腸等腹腔內的臟器就容易從這個縫隙中跑出來,形成疝氣。而老年人疝氣高發,則與老年人肌肉萎縮、吸菸、肥胖、前列腺增生、慢性支氣管炎、便秘等因素相關。

“小兒疝氣目前的發生率為1%-4%,多見於早產兒,且男孩多於女孩,這是因為男性因為在發育時,睪丸從體內落到陰囊,腹股溝位置會留下先天性的通道所致。疼痛是小兒疝氣最常見的症狀,而最大的威脅,來自嵌頓。簡單來說,就是大小腸等臟器卡在了疝孔位置。”葉靜說,如果能解除腹內壓增高的因素(哭鬧、屏氣等),讓患兒平臥,或輕輕地將腫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腫物可返回到腹腔,如果推不回去則意味著發生嵌頓。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而未及時處理,那麼2-4小時內就會發生腸管缺血壞死,危及生命。

葉靜說,幾乎每個月都能碰到5-10例成年疝氣患者發生嵌頓,也遇到過兩例因嵌頓過久發生腸壞死最終患者不治身亡的遺憾病例。

家長可自查寶寶身體

若有必要手術則儘快

2015年,市一醫院成立了省內首家疝和腹壁外科中心。經過四年來的發展,中心收治的小兒疝氣患兒從不到100例,到現在平均每年要做200臺小兒疝手術。

“1歲以內的小兒疝氣有自愈的可能,但超過1歲的,一般需要手術治療。實際上,手術也是小兒疝氣最好的治療方法,我們採取的是單孔腹腔鏡下內環口高位結紮術,僅在患兒肚臍下方開一個5毫米的孔,聯合穿刺勾針完成手術,一般以全身麻醉比較安全。”葉靜介紹,採取微創術式,大大縮短了住院時間,通常手術15-20分鐘內完成,術後觀察4-6小時,住院不超過3天,甚至稍微大一點的學齡兒童可滿足日間手術條件。

受當前疫情影響,絕大多數家長對於兒童就醫抱有擔心。但葉靜提醒,小兒疝氣應當儘快治療,以免發生嵌頓這樣的危險情況。而醫院有嚴格的院感防控措施,自身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去醫院並沒有那麼可怕。

他介紹,平時家長可有意識地讓孩子屏氣以增加腹內壓力,如果在腹股溝能看到鼓起來的包塊,則可能有疝氣;或者將孩子放置於床上平躺,讓孩子哭泣,這時用手去觸摸腹股溝區域感覺。一旦有明顯包塊且不能自行回納(腫物回到腹腔),建議立即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